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散文是有韵味的.因为诗歌有意境,它塑造的是一种空蒙的、灵动的、音符跳跃般的需要无限遐想的意境;因为散文有意境,它营造的是一种悠远的、恬淡的、宁静的,站在山上观风景需要慢慢品味的意境. 什么是意境?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明朱承爵《存馀堂诗话》:"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二:"云栖修篁夹道,意境殊胜."端木蕻良《关山月的艺术》: "画梅花的,总是强调暗香疏影这般意境."有意境,有韵味,人们就爱读.  相似文献   

2.
2002年,我们采制的广播社教类节目《古刹喇嘛消防兵》在国际台《社会生活》栏目中播出,赢得广泛好评,之后又荣获了2002年度河北省广播电视新闻奖广播社教类对台、港、澳节目一等奖。回首这篇作品的采制过程,从采访、构思、到成稿,我们都秉承着独辟蹊径、自成高格的  相似文献   

3.
桃李无言自成高格──记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董育中王力荐君编者按: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评选,1995年3月在北京揭晓,我省新闻工作者董育中、孙言兵榜上有名。董育中是山西电视台总编辑、副台长。25年来,他在新闻宣...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说:“我希望这个报纸好好地办下去,多载些生动的文字,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不起劲。”就是说,我们的新闻要千方百计地引起受众兴趣,以增强报纸、广播的吸引力。 如何提高新闻的趣味性呢? 一要有趣味的新鲜事实。新闻最大的特点是新鲜性,趣味性离不开事实的新鲜性。可读性强的新闻往往与新、奇、趣密不可分,新在  相似文献   

5.
一位新闻系教师说,中国的记者只会写没有新闻的新闻,不会写有新闻的新闻.这句话乍一听很刺耳,但细想有道理. 看看我们的平面媒体,大量版面充斥着没有新闻的新闻,包括很多空洞、无用甚至陈旧凑数的"新闻".读者逐页阅读,读得头昏脑胀,往往难以获取什么新鲜重要的信息,也感受不到多少有价值的所希望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改革的热潮中,广大读者听众对新闻趣味性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但是,在目前的一些新闻报道中,总显得呆板、老套、枯燥、乏味,不能吸引人。报纸要进入市场,广播、电视要有竞争力,增强新闻的趣味性应是当前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什么是新闻的趣味性?据《辞海》解释,趣味叫“情趣与意味”。新闻的趣味性,通俗地说,就是在正确路线指引下,努力做到情景交融,妙趣横生,广征博引,生动  相似文献   

7.
一位新闻系教师说,中国的记者只会写没有新闻的新闻,不会写有新闻的新闻。这句话乍一听很刺耳,但细想有道理。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新闻的美感呢?新闻的美感当然不能像文学创作讲究的美感那样,新闻的旨要特征就是真实性,任何新闻作为对事实的描述,都必须是客观真实,不能有一丁点儿虚假。恪守着这个原则,才能打牢新闻写作的基础,决不能有丝毫的动摇。新闻的美就是用来表现出新闻的特点,提高新闻报道的事实价值,能让人们在获得新闻的同时获得美感,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教育、受到鼓舞、受到感动,最终实现新闻想要达到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9.
新闻的意境     
有一年6月,我采访了一名女记者,请她谈采写体会,随后写了一篇文章,登在《新闻与写作》上。在我的采访本上,最后记了六个字:看唐诗,意境好。当时我们没有继续讨论,为什么读唐诗对新闻采写有好处呢?后来,我在工作中对新闻中的意境问题,逐渐有了一些认识。有境界成高格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为高格。这话对诗词来说很重要。我们只要看看唐诗、宋词,都会强烈  相似文献   

10.
新闻的意境     
新闻的意境是新闻的美学范畴。通常意境是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一般而言,意境只是文学作品诗歌和散文中十分看重的东西,在一些新闻论著中虽然有人谈到过意境,但总是担心它与客观的事实相违背。其实,新闻的意境是新闻写作中的一种境界,是值得优秀的新闻人去追求的一个新天地。  相似文献   

11.
12.
当今.互联网让浩浩大世界,浓缩成了一个小小地球村。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纸质媒体,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人们都爱看电视、电影,因为电视、电影是以视觉形象为主的艺术,展示内容都使用画面,观众通过视觉就能直接感知得到。若报纸新闻报道中也能展示视觉形象,势必大大地提高可读性。视觉形象就是要求对新闻事实多描写,少陈述,把文字转移成视听兼备的、可感、可触的画面。正如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中提倡的:“新闻写作要表  相似文献   

14.
在探讨新闻宣传艺术时,联想到看过的一篇文章,《总编辑要笑脸常开》。虽然记不清发表在哪家报刊上,但它的内容至今不忘。正如文章所说,总编辑要老是绷着个脸,没有一点喜相,谁还接近,谁还接触;上下两张皮,关系不融洽,还能把报纸办好? 可见这一呼声,意义不可小觑。重要的问题还在于我们向总编辑呼吁的同时,听到没听到、想到没想到广大读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说:“我希望这个报纸好好地办下去,多载些生动的文字,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不起劲。”就是说,我们的新闻要千方百计地引起受众兴趣,以增强报纸、广播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6.
新闻战线正在深入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把新闻报道的立足点真正转移到面向群众上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深入一线,轻车从简,不谋私利,投入情感,这样才能把该项活动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正在如火如茶的进行着,从一开始它就凸显出良好的效果,基层走了,作风转了,最终要落实到改文风上面。文风问题很重要,因为它事关党的作风。  相似文献   

18.
随着受众阅读品位的不断提高,新闻的美学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军事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写作中应顺应时代发展、努力满足受众强烈的审美需求,在增强新闻可读性的过程中达到扩展其舆论影响的目的。如何把新闻写出美感来?笔者认为以下“五招”可作尝试。  相似文献   

19.
一是要有精品意识。要树立精品意识,首先要认识写好稿出精品的重要性,并不是“自讨苦吃”,而是履行职责,适应报纸、电台实施精品工程的需要。也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标志。有了精品意识,也就有了责任感和压力感,才会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二是要有思想深度。出精品,最重要的是出思想。有思想深度,也就是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思想水平都要高出一筹。思想深度不是凭空想象,而靠扎扎实实地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握正确的舆  相似文献   

20.
写得苍白,浅而无味,是新闻质量不高的表现,也是常使作者感到苦恼,编辑感到头痛的问题。因而,怎样把新闻写得丰满、厚实,有深度,让读者有看头、有学头,很值得研究探讨。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文章写得深与浅,取决于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程度和反映能力。细分析起来,新闻写得肤浅,不外乎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反映的题材、事实或问题,本身太一般,不典型,不新颖,不能给人们提供任何有价值的启示。这是先天不足。属于选题取材不严所致。二是所反映的题材、事实或问题尽管本身无可非议,但由于作者站得不高,看得不远,就事论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