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洛阳地区仰韶文化时期的土坑墓,不管是一期土坑墓,还是二期土坑墓,都存在有二层台的土坑墓和无二层台的土坑墓两种形制。这两种形制的土坑墓,都是长方形竖穴土坑。一期土坑墓的葬式均为仰身直肢葬。二期土坑墓的葬式,除仰身直肢葬外,还有俯身葬。从墓葬情况可以看出,仰韶文化一期、二期分属两个不同的社会阶段,一期属母系氏族社会,二期属父系氏族社会。有二层台的墓葬和无二层台的墓葬的墓主在身份上有差别,有二层台的墓主人的身份、地位明显高于无二层台的墓主人。在二期墓葬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无论在种类上还是在数量上,都超过了一期墓葬出土的农业工具,说明二期时的农业经济比一期时发达。  相似文献   

2.
《晋灵公不君》(《春秋左传·宣公二年》)一文中,“寝门”的注解存在“二门”和“卧室的门”的分歧,考察“寝门”在上古汉语文献中的用例并分析其语义构成,认为当释为“二门”.  相似文献   

3.
书评两则     
珠海作家王海玲的《命运的面孔》,叙事时空转控自然,人物塑造性格鲜明,细节、场面具有鲜活的画面感。五邑作家凤群的《黎民伟评传》,分阶段述评这位香港电影第一人,中国电影先行者追梦电影的辉煌一生,达到生动性、资料性和学术性的和谐统一。两部作品皆有创新。  相似文献   

4.
出土考古资料的刻划符号应分象形类和抽象类两种,从文字的性质看,中国文字起源于象形类的刻划符号和图案,而非抽象类的刻划符号。中国文字起源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作为记录历史事件的文字功能来看,中国早期文字经历了从文字性符号、文字画到作为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的正式文字产生过程。从出土的陶器刻划符号和图案特别是出土的器物与殷墟甲骨文形体比较情况来看,中国早期文字性符号的起源是距今8 000—7 000年的裴李岗、大溪文化时期,距今5 000年之前的仰韶文化晚期是文字性符号的一个大发展时期。汉字体系的正式产生是距今4 500—4 000年之间的龙山文化时期,也就是传说时代的尧舜至夏初时期。  相似文献   

5.
小幽默两则     
慧子 《阅读》2014,(Z6):60-61
<正>我看不清杰克期末考试不及格,因此他爸爸责备他成绩差。"你应该找出失败的原因,"他爸爸生气地说。"是的,您本应该给我买一副眼镜的,"杰克说。"你是说你上课时看不清老师写的字?"他爸爸问道。"不,不是的,我看不清同桌卷子上写的什么。"  相似文献   

6.
7.
苏教版教材中的两个实验——氯水与溴化钾溶液反应实验,同浓度盐酸、醋酸分别与镁反应实验,前者实验现象不明显,后者实验设计存在问题,文中对这两个实验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8.
准备15mL的鸡血,加入5%的柠檬酸钠溶液,使血液不凝固。将血液分成两份,一份倒入大烧杯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目的是扩大血液与空气的接触面,增大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的机会),10min后血液变成鲜红色移入试管1,将另一份血液移入同样大的试管2中。  相似文献   

9.
1 Na2O2与CO2反应的演示实验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一化学(必修)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在讲解有关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只给出了化学原理,没有演示实验,讲解时缺乏说服力。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如下演示实验并取得了  相似文献   

10.
高二化学课本(必修)第二册[实验6—10]中以乙酸和乙醇为原料,浓硫酸作催化剂来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存在着以下缺点:①浓硫酸的氧化和脱水性能导致一系列副反应,产物混有少量醚、硫酸酯等副产物,给产品精制带来困难;②反应条件不易控制,乙酸乙酯的产率较低;③实验过程中产生大量酸性废水,污染环境。现将装置作了改进,并用六水合三氯化铁代替浓硫酸,  相似文献   

11.
1碳还原氧化铜实验(1)烘干木炭:用坩埚钳夹取木炭块(过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烘烤后研细。(2)制备氧化铜:将适量硝酸铜晶体装入一大试管中,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然后将导管口伸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里(吸收二氧化氮)。加热硝酸铜晶体使其熔化,一边加热一  相似文献   

12.
1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 (1)原实验的缺陷 人教版教材中采用加热水至沸腾与铁反应的实验,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用烧瓶产生水蒸气时,蒸气流速太快,从而导致喷灯处加热的温度不易达到反应所需温度;  相似文献   

13.
对《论语·宪问》中"夫子自道也"和"爱之能勿劳乎"两个句子中"道"和"劳"两个词的含义,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本文试从《论语》本身的用词习惯和训诂学原理等方面对这两个词的含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整合微型实验与数字技术,完成吸氧腐蚀和人体电池的实验探究。具有形式新颖、结果精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孙钦善先生的《论语本解》作为诠释《论语》的注本,学术价值极高,但某些注解似乎存在值得商榷之处."吾与女,弗如也"之"与"字应释为连词"和";"乐则韶舞"之"舞"字应释为通"武",指《韶》乐和《武》乐;"义以为质"之"义"字应释为"正义","质"指本质;"小知"应指掌管小事,"大受"应指受以大任;"吾老矣,不能用也"的主语是齐景公,而非孔子.  相似文献   

16.
对《论语·宪问》中"夫子自道也"和"爱之能勿劳乎"两个句子中"道"和"劳"两个词的含义,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本文试从《论语》本身的用词习惯和训诂学原理等方面对这两个词的含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高中化学(必修加选修)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关于“淀粉的水解”和“纤维素的水解”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存在一些不足。如滤纸容易炭化、水解时间不易掌握,实验很容易失败或者即使成功也很费时等等。笔者作了一些探究,把上述的两则实验设计成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微型化实验,取  相似文献   

18.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对某种语言词汇的研究必须要综合考虑音、义两方面因素。汉语词语音、义的演变过程颇为复杂,现在以"觉"字和"覆"字的音义变化为例,遵循词汇音义运动的规律,利用文献考证的方法,展示这两个词通过语音变化作为构词手段,形成新词的过程,为汉语词汇的研究提供最基础的素材。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生活用品比较了四种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大小,探究了红椒化学振荡实验的最佳实验条件,提出了采用生活用品检测维生素C含量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屈原《九歌》中所见几组历来训释存在分歧和矛盾的词语,如"龙驾"与"帝服"、"宜修"与"宜笑"、 "左骖"与"右"等,试图辨析众说,选择或提出较符合作者原意的释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