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因其具有天然的弱质性,所以需要国家财政的扶持。通过选取我国1981-2012年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产出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的动态计量分析方法,对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产出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产出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农业产出对于财政支农支出的冲击有正向响应,且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产出有较高的贡献度。政府应继续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完善财政支农的长效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2.
选取1978—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国民生产总值、社会就业率作为样本数据,通过建立三变量SVAR模型,应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析方法,研究政府财政教育支出对经济与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财政性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正向效应,对就业率的短期影响不显著,但对就业率的长期影响显著,且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3.
教育支出是一国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支出的结构都发生了一些变化;1993年我国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重,在本世纪(20世纪)末达到4%”的战略发展目标。旨在通过分析河北省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以探讨河北省财政教育支出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完善河北省财政教育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4.
农村居民的平均教育支出倾向和边际教育支出倾向呈倒"U"形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与城市相比,农村平均教育支出倾向正逐步趋同,边际教育支出倾向下降更快;与东部和中部相比,西部平均教育支出倾向波动最大;与其他阶层相比,最低收入阶层平均教育支出倾向最高,但近几年下降幅度也最大。进一步研究表明,教育支出消费与投资的双重属性不平衡及影响消费和投资的要素运动,是农村居民教育支出倾向变化的主要原因,弱势地区和弱势群体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更弱的风险承受能力,在面对就业率下降等外部冲击时,其支出倾向下降的幅度更大,因而必须给予特别的补偿性政策。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我国1991-2009年间的国内生产总值和社会保障支出数据,运用协整理论估算了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教育支出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每增长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376%。从短期来看,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每增长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44%。  相似文献   

6.
随着空气污染程度的加深,国家将节约资源环境保护提升到了战略高度,2007年开始,财政支出将环保支出单列为一项财政预决算项目,近年来各个省份的财政环保支出逐年加大,但是空气质量是否因此得到改善还无定论。使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检验了地方财政环保支出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地方财政环保支出对空气质量没有显著影响,而人口数量、民用汽车保有量和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在统计上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国财政赤字的现状和特点的研究,指出我国的财政赤字还将长期存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赤字条件下的财政政策主张;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着力提高支出效益、调整政策组合、拓宽理财领域、完善财政体制,同时注重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从而最终为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的长期目标奠定经济和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8.
财政分权理论是政府为解决市场失灵,而介入公共服务的提供而产生。但随着财政分权理论的发展,政府作为仁慈代理者的前提变化,更加注重自身政治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在不反映政绩的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上缺乏效率。利用2003—201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从收入分权及支出分权的角度分别探讨财政分权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分析中国式财政分权诱导所产生的地方政府间竞争对社会保障支出规模的作用,发现财政分权本身与社会保障支出呈正相关关系,而政府过度竞争是阻碍地方社会保障公共品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财政支农支出与财政非支农支出的边际产出率如果相等,即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达到最优,二者之差越接近于0,财政支农支出规模效率越高,反之,则越低。本文通过实证模型对山东省财政支农支出规模效率的弹性系数和徽墨效率水平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山东省财政支农支出规模效率自2000-2010年呈提高趋势,但仍有进一步提高的余地,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偏小对规模效率影响较大。提出了山东省应该从优化财政体制、增加地方政府财力;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投入保障机制及方面促进山东财政支农支出规模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是学者常年来研究的问题,而从政府角度来看,税收往往是对对经济增长成负面的拉动作用,而政府支出往往起促进作用,但是这两者在我国近10年来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何者更加明显,需要进一步探究,同时政府的财政来源部分基于自身的税收,税收的变动会否对政府支出也有着正面的拉动作用,从侧面对经济增长进行拉动,本文对三个变量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安徽省1995-2015年财政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运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对安徽省财政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财政教育支出和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财政教育支出能够较为显著地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财政教育支出每增加1个百分比,地区经济将增长0.674 9个百分比,且安徽省财政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呈现出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一些促进安徽省财政教育支出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支出是一国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支出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对比国外情况分析我国教育出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是何原因,如何借鉴国际经验加以解决,这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投资.而国家承担和维持公众福利和人力投资的费用逐步地转向个人或家庭,由此在教育上造成了家庭教育经费支出的快速增长,这使得半数多的家庭难以承受教育带来的经济压力.在家庭教育支出中,扩展教育支出增长较快.  相似文献   

14.
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财政短缺与财政分配不均两方面问题。高等教育扩招过程中,各省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水平整体下降,省际生均支出基尼系数虽有波动,但仍比较平均。教育规模扩张是导致生均经费水平拉大差异的动因之一,而各省经济水平的差异和产业结构需求是导致这一差异的更重要因素。高等教育生均经费标准的制订必须承认省际差异的现实,重在维护生均支出的底线。  相似文献   

15.
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财政短缺与财政分配不均两方面问题。高等教育扩招过程中,各省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水平整体下降,省际生均支出基尼系数虽有波动,但仍比较平均。教育规模扩张是导致生均经费水平拉大差异的动因之一,而各省经济水平的差异和产业结构需求是导致这一差异的更重要因素。高等教育生均经费标准的制订必须承认省际差异的现实,重在维护生均支出的底线。  相似文献   

16.
农村金融发展影响农民支出存在两种传导途径,一是金融机构直接放贷给农民影响其支出水平的直接途径;二是农村金融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由此影响农民支出的间接途径.数据实证表明:这两种途径都存在于我国,并且都起到了促进农民支出的作用.单看直接途径,对农民非生产支出影响更大,反映了我国农民较高的非生产信贷需求;单看间接途径,对农民生产支出影响更大,反映了农民生产的发展更加依靠环境的进步.两种途径比较,间接途径对农民支出水平影响更大,反映了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更能带动农民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三变量SVAR模型发现私人投资对全国和地区的生产性政府支出响应存在偏倚;实证研究发现:不仅制度、能源资源约束和经济因素与私人投资增长率的相关关系存在明显差异,而且,经由制度、能源资源约束和经济因素,生产性政府支出关于私人投资效应发挥的作用机制也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差异。在挤入效应组,经由财政分权、中央政府投资比重、一般公共预算中非税收入比重和经济发达水平,生产性政府支出都产生了减弱私人投资的挤入效应,生产性政府支出经由绿色发展和人均能源资源因素增强挤入效应;在挤出效应组,经由中央政府投资比重、财政透明度、绿色发展和经济发达水平,生产性政府支出缓解挤出效应,经由财政分权和所有制结构,生产性政府支出增强挤出效应。这意味着,应针对生产性政府支出挤入和挤出私人投资所在组对应的省份,采取差异化的制度调整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改革模式、财政体制自身的缺陷以及政府官员追求预算最大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存在总量偏高、效率偏低、增速过快等问题,这就要求政府必须通过确立公共财政框架、弥补财政体制缺陷、改革预算程序、树立服务和节约意识、精简机构来加强支出监管、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率。  相似文献   

19.
财政分权与公共品供给的有效性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中国1997-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选择合适的空间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中国式财政分权对教育支出的直接影响,以及相邻地区财政分权度对当地教育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本文主要结论是:中国的财政分权形成了财政激励,使得地方政府过度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对教育的投资;并且,财政分权对教育支出具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即相邻地区财政分权程度提高会对当地的教育投入产生不利影响;政府规模以及政绩考核下的政府竞争对教育支出也具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文章的研究结果为中国公共教育投入以及财政分权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学习、模仿苏联预算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传统财政支出预算管理存在一些弊端,如财政范围过大,预算编制内容较粗,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预算编制时间过短等。建国后,我国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建设阶段,对预算管理制度进行过多次的改革,但基本上都是围绕财政收入管理体制进行的改革。特别是1994年建立了分税制的财政体制,使财政收入管理逐步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打破了财政统收的局面。尽管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已在多方面取得了进展,但还没有完全跳出传统计划经济的框架。本文借鉴西方国家的支出预算管理模式,结合我国的情况,论述今后我国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