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儿子写日记了。每写完一篇我都要看一看,检查一下是否有错别字。一天,儿子对我说“妈妈,今天的日记我写了一首诗。”我说:“好啊,让妈妈瞧瞧。”翻开儿子的日记本一看,我笑倒在床上,儿子写了首没有名字的诗:“爸爸妈妈家有个东西,爷爷奶奶家有个东西,姥姥奶奶家有个东西,你猜那是什么东西?原来是我这个小东西。”  相似文献   

2.
周兰梅 《学前教育》2006,(12):40-41
我已年近不惑,可每当我和儿子一起出现时,总会有人好奇地问我:“这个男孩是谁呀?”“我儿子呀。”“你都有儿子啦!”不然就是“你儿子都这么大了!我还以为你没结婚呢。”  相似文献   

3.
话说儿子刚念完初一,迎来了中学时代第一个暑假。儿子的暑假作业中有一项内容是读名著《水浒传》。暑假结束,儿子囫囵吞枣般读完了厚厚的上下两册《水浒传》。之后儿子的“英雄气”见长,以至于“被逼上梁山”至今未获“招安”。  相似文献   

4.
2011年8月24日《京华时报》第10版有一篇报道的标题是:为能与儿子经常见面(眉题)九旬老太起诉儿子轮流赡养(正题)该报道的正题易产生歧义,在“轮流赡养”前应加上“要求”。“九旬老太起诉儿子轮流赡养”的说法,容易被误认为老太起诉的对象是“儿子轮流赡养”,即老太拒绝儿子轮流赡养,认为“儿子轮流赡养”的方式损害了其权益,...  相似文献   

5.
单扬飞 《教师》2012,(19):88-89
进入高三.意味着进入全面复习的阶段。课堂训练、课后练习、限时训练、周考、月考是“家常便饭”.部分老师也乐此不疲,他们搜集了大量的好题来训练学生,导致学乍“考海无涯苦作舟”。然而很多老师对试题的讲评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着种种误区.  相似文献   

6.
儿子的作文常被当做范文在课堂上朗诵,老师给儿子作文的评语是:文笔流畅,有生活情趣。语文老师喜欢看儿子的作文,看到精彩之处还常常忍不住在本子上画上红红的曲线,在边上加一个醒目的五角星。写作文成了儿子的“强项”。朋友有小女不喜作文,因此特地来到我家,说是请教一二。细想之下,在教儿子写作文方面,还真有几点体会:一、他“说”我“记”二年级起,儿子开始写作文了,他睁着一双稚气而又充满忧愁的大眼睛问我:“妈妈,作文怎么写呀?”我对他说:“作文其实就像你平常的说话,无非是把说的那件事情写在本子上。”儿子一听乐…  相似文献   

7.
从朋友家出来,已是晚上九点多了,要经过一段没有路灯的地方。朋友关切地问:“要送送吗?”我还没有说话,10岁的儿子在旁边代为回答:“不怕,有我呢!”我和朋友都笑了。“是啊,有我们的大男子汉嘛。”经过那段黑暗区,夜风吹得树梢哗哗响,我禁不住有点怕,更紧地握了握儿子的手。儿子似乎猜透了我的心事,“妈,怕什么?一切有我。”儿子的话让我想起了从前那个怕黑怕“鬼”的小男孩。由于工作的原因,儿子刚满周岁就被我们送回了老家,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直到儿子5岁,该上小学了,才接回来。实际上在儿子5岁以前,我们没有对他进…  相似文献   

8.
关于蘑菇的对话儿子:“爸爸,蘑菇是长在很湿的地方吧?”爸爸:“对,长在经常下雨的地方。儿子:“……”(提示:长在经常下雨的地方使蘑菇怎么样了呢?)活鸟儿子指着书上的一个“鸣”字问父亲:“爸爸,这个字读什么?”“鸟字。”父亲很肯定地说。“‘鸟’字怎么有个‘口’字旁呢?”儿子表示怀疑。父亲解释说:“……”(提示:父亲怎样回答“鸟”有“口”这个问题才能创出“笑”果呢?记住,别忘了要结合题目哟。)做好事父亲:“你今天做好事了没有?”儿子:“做了,爸,我和另外四个孩子帮助了一位老奶奶横过马路。”父亲:“为…  相似文献   

9.
我儿子是班里最淘气的孩子,按理说只有别人告他的状,没有他告人家状的可能,其实不然。在低年级的时候,只要发现别人有违纪行为,儿子总是很兴奋地到老师那去“告状”,因为他要让老师知道,还有比他表现更差的学生。此时“告状”对他来说,不仅是一种积极表现的好机会,而且还能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到了中年级,儿子开始意识到“告状”不好,他不再主动地告别人的状,而是看到哪个同学告了自己的状,出于报复心理去反“告状”。到了小学高年级,儿子说班里除了极少数女生爱“告状”以外,已经没人“告状”了。看来,“告状”有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儿子很小就记住了《撒谎的孩子让狼吃》的故事。童心无邪,惟诚实无他。然而,近日从他的作文上,我却看到了通篇的谎话。作文题目是“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大意是说他星期日帮助邻居擦玻璃。我问儿子:“你撒谎连点边际都不着,让人一眼能看穿,怎么想出的这个点子?”儿子倒坦然:“老师说,可以想像。”“可以想像就这样想像吗?满纸谎言……再说,真实的有意义的事多得很,何必要想像呢?”接着,我举出两例曾发生在儿子身上极精彩又有意义的事。经我这一提示,儿子恍然大悟:“对啊,我怎么没想到?”无独有偶,隔日,儿子的一个同学来…  相似文献   

11.
“珍珠港”火爆登场,从朋友那里借来  原版VCD,第一遍看得心潮澎湃,于是想再和几子分享。 一直以为几子好战(儿子的爷爷是个老将军,想来多少会有一点遗传),在幼儿园儿子也是隔三差五惹点小麻烦。我不怕麻烦,只要事出有因,而已是我可以接受的,我甚至可以帮儿子“扛着”,我认为只要引导正确,会惹麻烦的儿子才会有出息。 选定了“珍珠港”,我和儿子一起接受战争教育。 “哇!这么多飞机!” 儿子首先被宏大的战争场面所吸引。“哇!还有船,这么大的船! 好多船!” “那叫舰艇。这么多的舰艇在一起叫舰队。” “妈妈,看!打…  相似文献   

12.
我儿子是班里最淘气的孩子,按理说只有别人告他的状,没有他告人家状的可能,其实不然。在低年级的时候,只要发现别人有违纪行为,儿子总是很兴奋地到老师那去“告状”,因为他要让老师知道,还有比他表现更差的学生,此时“告状”对他来说,不仅是一种积极表现的好机会,而且还能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到了中年级,儿子开始意识到“告状”不好,他不再主动地告别人的状,而是看到哪个同学告了自己的状,出于报复心理去反“告状”。到了小学高年级,儿子说班里除了极少数女生爱“告状”以外,已经没人“告状”了。看来,“告状”有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妈妈带三岁的儿子画沙画。画面上是两只小猫。儿子给小猫穿上漂亮的外衣,又添上草地、蓝天白云。“想想看,蓝天草地上还会有什么呢?…有太阳、有彩虹……”儿子高兴得大叫,忙着在画上添加着,妈妈用赞赏的眼光看着儿子。啊呀不好,妈妈发现儿子在蓝天上画完了彩虹,竟然在草地上也画起了彩虹。“怎么回事?彩虹在天上呀,怎么能画在草地上?”妈妈看着被儿子破坏的画面有点生气地问。  相似文献   

14.
儿子放学后哭着鼻子回来,衣服撕破了,书包也被翻得不成样子,原来几个大同学在放学路上向儿子“借钱”,儿子不从,于是双方就打斗起来,儿子自然不是几个大同学的对手,仅有的几元钱被抢走了,身上也挨了好几脚。早就听说学校里“擂肥”现象严重,没想到竟真的发生在儿子身上。晚饭后,我摸着儿子的头,对他的行为进行了总结。我告诉儿子,对“擂肥”行为肯定是要进行反抗,否则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只会是自己吃亏,坏人得志,以后学习也不得安宁。但要注意反抗方法和技巧,在明显势单力孤的情况下,要好汉不吃眼前亏,可先假意顺从…  相似文献   

15.
儿子上初中了。然而,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刚刚步入少年行列,儿子就给我们出了一道令世上父母都难免头痛的难题———情感早熟。为了把儿子救出“火坑”,我不得不调动所有的智慧,战战兢兢地和他“谈情说爱”。那是上初中不久的一天晚上,儿子放学回家,放下书包就到厨房找我,一边跟在我的身后打转,一边得意洋洋地拿着一个粉红色的信封在我眼前晃来晃去。看儿子一脸陶醉而兴奋的表情,我感到这封信非同一般。为了引儿子“上钩”,我故意装着毫无兴趣的样子:“在哪里捡了个破信封?”“什么破信封?是女同学给我写的信!”“这个女孩子有…  相似文献   

16.
有人总结出这样三句话:一流的读者“读”生活,二流的读者“读”书本,三流的读者“读”别人的读后感。在美国,有一位当水手的父亲,每年往来于大西洋的各个港口之间。按说,他为儿子搜觅书本要比别人来得方便。然而,这位父亲没有抱回一摞一摞的书籍,让儿子在书的海洋里辗转畅游,而是利用自己独特的条件,引领着儿子去“阅读”生活。这位父亲先是带儿子去参观了梵高的故居。在看过了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靴之后,儿子问:“梵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说:“梵高是一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又带儿子去了丹麦。…  相似文献   

17.
有一次乘坐公共汽车,看到车上有一位父亲带着约四岁的儿子。在红绿灯路口,儿子指着窗外的公益广告牌问:“那画的是什么?”父亲回答:“一个小朋友在捡香蕉皮。”对话结束了。  相似文献   

18.
儿子学校的隔壁,是区里漂亮得让人不得不驻足的少年宫。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时,我就发现学校的放学人流有个有趣的流向,就是从这边的校门流出,穿过马路,又鱼贯流向少年宫的大门。儿子说同学们都有“班”上,于是禁不住诱惑,我也牵着儿子的手进去参观了一下。儿子那时候对“教室”还充满了向往,恨不得天天呆在各种各样的教室里。幸好,我还清醒。我绕过让人眼晕的诸多热点班,指着很受冷落的围棋班对儿子说:“就它吧。”可不久,儿子对总在教室里受教育有点儿想法,并用磨磨蹭蹭的行动来表达。终于,上围棋班不了了之。面对课余时间“闲…  相似文献   

19.
儿子中考那年,作文题是:“我有一双……的手”。同事的孩子不少是高分学生,考完一问,他们全写的是“我有一双笨拙的手”,好像商量好了一般,而我那顽劣的儿子写的却是“我有一双灵巧的手”。15岁的儿子颇为得意地讲述了自己这双手在电脑上做了许多他过去不曾做过、甚至不敢想的事。得知儿子与别人不同时,我心中窃喜:与众不同,就有新意,有新意就……中考成绩出来了,儿子比别人的分数都低。我也有点犯懵,在不停地反省后终于彻悟:我忘记了我们社会最起码的行为规则———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与众不同,其实是最危险的。我想,在阅…  相似文献   

20.
任娜 《家长》2009,(4):16-17
儿子上小学后,学习压力较大,我怕儿子营养跟不上,影响身体发育,便报名参加烹饪培训班,立意要给儿子提供最佳饮食。可是,我精心烹调的饭菜常常遭到儿子的批评。每次吃饭,他都学《美食总动员》中那个美食家的样子,对所有的菜“评论”一番:明明是咸淡适中,他却嫌这个盐少了那个盐多了;明明是才买的新鲜鱼肉,他总疑心是死鱼陈肉,并有本事吃出“异味”来。儿子总是“教育”我:“你看电影《美食总动员》中的那个雷米,他做的饭菜才好呢,色香味俱全。妈妈,你要向他学习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