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春梅 《海外英语》2014,(18):234-235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真实反映父权社会下女性形象的一部短篇小说,威廉·福克纳通过该小说向读者展示了昔日美国父权社会吃人的现象。通过对小说文本的解读与分析以及对当时父权社会的剖析,艾米莉的形象不再仅呈现出僵化的没落南方贵族形象,而是被赋予了鲜活的反抗精神。虽然最终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父权社会的牺牲品,但是艾米莉最后挣扎中所体现的悲剧美是感人至深的。  相似文献   

2.
在《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 ,威廉·福克纳塑造了骄傲又自卑 ,独立又依赖 ,倔强且软弱的复杂的艾米莉小姐的形象。在我们为小说的情节与人物动情时 ,也会禁不住对福克纳高超的人物描写技巧发出赞叹  相似文献   

3.
艾米莉人物形象的多视角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通过艾米莉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南方社会新旧观念的冲突及没落贵族阶级的守旧心态;从不同的视角就主人公艾米莉小姐的人物形象进行解读,指出艾米莉是一个多维度的矛盾复合体,充满着矛盾和困惑,既是南方传统的维护者和受害者,又是南方传统的反叛者;既是现实的逃避者,又是幸福的追求者;通过对艾米莉人物形象的多视角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了解美国南方文学。  相似文献   

4.
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作品中最具艺术魅力的小说之一。但最能体现艾米莉的与众不同和作为小说家深厚功底的是那复杂,却构思巧妙、多视角独特设计的叙事结构。艾米莉的内向性格决定了小说的内向性,她不会使读者轻而易举地到达小说的中心,抓住小说的主题,而是在读者通往小说中心的道路上设置了重重障碍,迫使读者沿着螺旋形的弯道一路蹒跚而行,于是形成了独特的螺旋形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5.
杨益华 《广西教育》2009,(33):78-79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福克纳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则是凯瑟琳·安·波特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两部作品都以独特、高超的写作技巧刻画了女主人公的悲剧形象,揭示了当时历史背景下的社会问题。本文将从小说主题、写作技巧两个方面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与《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20世纪著名的短篇小说,这两篇小说都成功塑造了深入人心的女人公形象。该文通过对这两位主人公形象以及包括意识流,叙述视角,象征手法等在内的人物刻画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使读者对这两位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以及这两篇经典短篇小说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艾米莉·勃朗特以一个"他者"的身份,虚构了《呼啸山庄》中以"他者"形象出现的希刺克厉夫、凯瑟琳等人物,巧妙地反抗了社会主流意识以及男权制度的精神暴力。艾米莉塑造了不同阶层的"他者"形象,蕴含了其深刻的创作用意。  相似文献   

8.
福克高超的叙事技巧在《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花》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错综的叙事时序、多变的叙事角度和叙事者使得文本呈现出后现代小说的开放性。该文运用叙事学理论分析作品中叙述者的可靠性,以及由于对叙事者权威的质疑而推导出对艾米莉·格利尔逊杀人动机的另类理解---与其说她是因为被拒婚后为继续拥有对方而杀人,不如说她是主动选择杀死对方以应对自己的内心危机。  相似文献   

9.
明清家族小说的渎父母题是指通过对父亲形象的塑造与父子对立的情节演绎,对父亲角色进行的贬抑与亵渎。小说对父亲进行审丑化处理,以父亲形象的僵化与人格缺陷作为审视的重心;并以逆子的物质需求与情色思潮的冲击,宣告着传统父权文明的颓败和父权维系的社会体制的衰败。渎父母题是明清家族小说区别于以往小说主题的关键所在,呈现出特定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以下简称《艾米莉》)是美国20世纪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的短篇小说代表作。福克纳打破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采用"非线性"的叙述技巧,使故事情节在时间的交错颠倒中展开。本文从时间错置、人称代词指代模糊和多重的叙述角度等几方面探讨了该小说的叙事特色。这些技巧的巧妙运用用使得情节发展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向我们展现了艾米莉小姐凄惨的一生。  相似文献   

11.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花》是有关美国南方没落贵族的生存状态这一重大历史题材。福克纳以其灵巧的情节建构、多角度的形象呈现、精妙的叙事视角和浓重的象征色彩,运用时序颠倒、哥特式小说叙述等创作技巧,向人们展示出一幅相当广阔的南方画面,吸引着人们去体悟其中深邃的主题意蕴,烘托出走向衰亡的南方气氛,表达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走出社会文学批评的窠臼,从女性主义角度对作品进行重新解读,探究传统男权制对女性造成的巨大影响.揭示出艾米莉悲剧形象的深刻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郑玲  张红霞 《考试周刊》2010,(12):33-34
受家庭的熏陶和19世纪美国的社会环境的影响,艾米莉·狄金森的作品带有典型的女性色彩,因而具有强烈的独特性.文章在对艾米莉·狄金森的家庭和生平介绍的基础上.对她的诗歌进行分析,剖析出艾米莉·狄金森这个怀有浓厚女性情感的诗人的作品在当时社会下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4.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卷帙浩繁,而《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其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分析发现:这篇小说融汇了福克纳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多角度"叙述以及哥特式小说等不同写法,综合了多种语言手段和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5.
:在英国文学史甚至世界文学史上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可以称之为不同凡响的惊世之作。世界各国的研究者在探寻《呼啸山庄》的主题 :是一部描写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的浪漫主义作品 ;是作者的神秘主义哲学观的阐释 ;是对自由的追求和呐喊 ;是穷人对富人的斗争 ;是情欲压抑后的爆发。我们认为 ,《呼啸山庄》是一部寓言性的社会政治小说 ,它借一个恐怖的爱情故事 ,暗示了艾米莉·勃朗特对人类社会公正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描述了一个没落贵族女性艾米莉的悲剧一生。本文从梳理南方淑女神话建立的渊源入手,分析了艾米莉的悲剧成因,指出了南方淑女是南方种植园经济的产物,也必然随着它的解体而退出历史舞台。文章同时分析了小说中的哥特式写作风格和现代主义手法的运用,指出正是这些手法的运用,使福克纳复杂的南方观得到了完美的呈现。  相似文献   

17.
希斯克厉夫是小说《呼啸山庄》中众所周知的复仇者。但若细读文本,我们其实还能捕捉与感受到缘自小说作者的浓重报复情结,艾米莉本人由此成为一位隐含的复仇者。  相似文献   

18.
威廉·福克纳的著名短篇《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花》,自发表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二元对立的角度分析《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花》,用艾米莉的悲剧故事来剖析当时的文化冲突和社会裂痕,控诉了对南方的旧势力和社会习俗,揭示艾米莉悲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该文讨论了艾米莉·勃朗特的矛盾宗教观的形成及其在她的代表作<呼啸山庄>中的体现.一方面,基督教家庭的背景及艾米莉本人的悲观人性观,促使她转向宗教信仰,寻求精神慰籍.另一方面,艾米莉天生的叛逆个性及对现实社会中基督教现状的不满,又迫使她成为反叛的"撒旦".在她唯一的小说<呼啸山庄>中,人们可以很容易地察觉这两种相对宗教现的混合.  相似文献   

20.
虽然爱情从未垂青过艾米莉·勃朗特,但她通过《呼啸山庄》道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炽烈的爱恋,渗透到爱情最难以渗透的秘密中,表明作家的创作也许不能和他(或她)的经验隔绝,但创作主体更需要的是想象力,从某种原有的形象(经验)中解放出来,进而创造新的形象(新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