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彭蕾 《海外英语》2014,(18):278-280
在奥斯汀的言语行为三分说中,取效行为一直不受到重视,并且简单的认为取效行为是指说话行为或施事行为在听话人身上产生的某种效果。但其实,取效行为和取效效果是不完全对等的。因此希望通过对取效行为的概念、内涵进行梳理和阐释,并对其类型进行分析,以便可以从新的视角来对待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言语行为理论中,为奥斯汀、塞尔等人一直青睐的是施事行为,取效行为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无论是奥斯汀的说话行为、施事行为、取效行为三种划分,还是塞尔的说话行为、命题行为、施事行为、取效行为的四种归类,其中任何一方不可偏废。取效行为具有自己独特的复杂性,涉及许多超语言因素,文章通过公交车公益广告词的言语行为分析提出了取效行为的分类:意欲取效和无意取效,考察了取效行为所涉及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取效行为"作为言语行为三分说中的交际概念之一,多年来未受到学者们的重视,亦无法应用于文学批评理论中。文章通过"取效行为模式"分析视觉诗歌,试图将诗歌作品及其作家与读者结合起来,通过分析诗歌语篇的形式、解读其作家的创作意图、再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理解。从而实现在语言学方法的框架下分析诗歌语篇,实现读者和文学语篇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4.
王荟 《闽江学院学报》2010,31(3):122-125
在Austin的言语行为三分说中,取效行为常常被研究者忽视,甚至排除出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实际上,人际交流不是单纯的言语信息的传达,常常是达到某种言语外的目的。因此,交际的取效层面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言语行为层面上重新探讨取效行为这一概念,并将分析扩展到互动层面,提出了交际双方以取效行为为枢纽的交际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5.
从取效行为这一言语理论角度出发,通过探索一些能顺利地实施取效行为的相关策略,帮助交际者在跨文化这样一种交际语境下构建有利于交际双方达成交际目的的一种文化氛围即第三文化。从取效行为的发展过程及其概念与主要特征的视角,研究跨文化的含义以及取效行为理论的运用在跨文化交际领域的合理性,阐释第三文化的内涵以及在构建第三文化过程中运用取效行为理论的必要性。针对取效行为的特征,提出相应的取效行为策略,以营造更加适合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文化环境,从而在实施取效行为的策略上丰富取效行为理论,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6.
文章借鉴语用学及相关理论对课堂教学语言选择及言后取效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发现,措辞、句式、语气、视角的恰当选用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学改革、教书育人、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等方面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日常交流中必不可少的寒喧语在特定语境及行为对象中具有不同的取效含义。本文对寒暄语的涵义及形式进行介绍,结合语用学对寒暄语不同的取效进行探讨,探寻造成同一寒暄语取效差异性的种种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鉴于课堂教学语言没有充分得到重视,本文作者借鉴语用学及相关理论对课堂教学语言调适和取效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教师要认知学生心理,顺应语境,调适言语和语气,才能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取得良好教学教育效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当一个人说话时,同时完成了“说话行为”、“行事行为”、“取效行为”。根据这一理论,在进行英语听力训练时,要特别关注行事行为,即理解说话人的真实意图,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语言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特根斯坦的早期和晚期的思想虽有变化 ,但其一直关注语言的规范和界限。他早先提出的图式说让位于工具说和游戏说 ,给以后的研究言语行为理论的语言哲学家奠定了基础。在维特根斯坦那里 ,语言被比作一箱木匠工具 ,其中各种工具都有自身的特殊功能和运用技巧。语言也好比各种游戏 ,每一种游戏都有各自的设施、规则以及胜败标准。假如需要 ,而且具备了创造能力 ,当然还可以无限地增加新工具和新游戏。维氏的观点给英美语言哲学家奥斯汀和塞尔以启发 ,他们进而提出了自己的言语行为理论以及语言规则观点。如何使用语言 ,怎样认识语意和语用之间的关系问题 ,言语行为理论倡导者提出了自己的语言规则说。本文在介绍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语言规则中 ,把维特根斯坦的日常语言哲学的观点同言语行为的学说联系起来加以分析 ,使人们看到其中的来龙去脉 ,对当代西方语言哲学有个新认识  相似文献   

11.
讨论善意谎言的定义,从善意谎言产生的后果对其进行分类,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善意谎言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的关系,分析善意谎言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语言具有施行功能。文学虚构话语也具有以言行事的功能,即建构文学艺术世界。文学虚构话语对现实产生的影响,实际上就是文学以言行事产生的以言取效的言语行为,主要体现在读者和作者分别通过具有意向性的阅读和写作言语行为塑造了自身。作者在建构文学艺术世界中所展示的理想文化人格,在作者和读者的认可意向状态中形成的集体意向性,对两种主体的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探析文学虚构性话语如何塑造人,从而深入理解文学的现实功用。  相似文献   

13.
配偶面称语类型多与地域、性格、年龄、教育背景、性别等个人因素有关,而较少与社会交际地位的关系相关。配偶面称语的第一位功能是传达情绪和情感,交际手段只是辅助功能;配偶面称语的主功用是“以言取效”,同时亦可“以言行事”。  相似文献   

14.
根据言语行为理论对There be句式进行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三个层次的立体透视分析,从而揭示这一常用句式的语用意义和特征。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奥斯丁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为框架,以陈亭初的公文体获奖微型小说《提升报告》为文本,从宏观言语行为的角度即作者与读者交流的层面分析该文本的语言特色即在形式和情节方面所产生的反讽效果并研究其所产生的言后取效。  相似文献   

16.
特定言语行为意图与特定言语行为条件构成特定言语行为类型,每个言语行为类型都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原型。但某类言语行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因其构成条件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而带来了原型的变化,产生原型变体。  相似文献   

17.
准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运用行政职权以观念表示的方式作出的间接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政行为。通常表现为通知、受理、确认、证明、咨询、答复、鉴定、调查、检查、登记等行为。由于准行政行为的特殊性,决定其与法律性行政行为、假行政行为、行政事实行为不同,有其自身独立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特定言语行为意图与特定言语行为条件构成特定言语行为类型,每个言语行为类型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话语模式。但某类言语行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因其构成条件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而带来了话语模式的变化,产生话语模式变式。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实际语料为基础,从言语行为理论出发对“说”类言语行为标记语进行考察。一个言语行为通常可以分析为“意图性言语行为+支持性言语行为”,任何言语行为都是有“意图”的,并且努力使自己的意图得以实现。“说”类言语行为标记语为构建意图性行为的合法性,保证意图的实现提供支持策略。文章认为该类言语行为标记语具有人际支持功能、语篇支持功能和概念支持功能。  相似文献   

20.
言语行为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Austin)于20世纪50年代末首先提出的,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Searle)在批判奥斯汀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