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高菲 《海外英语》2014,(18):121-122
美国语言人类学家帕尔默构建了文化语言学,期望可以通过这种人类学语言文化研究和认知语言学的合成理论,在当人类学家在文化研究中遇到的语言现象时,做出有解释力的分析。该文从文化语言学角度对苏轼《江城子(记梦)》许渊冲,杨宪益和伯顿·华兹生的英译本为例进行语篇情节分析,并对其译本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为理论基础,语篇情节为切入点,《钗头凤》两个英译本为分析对象,探讨语篇情节对汉语爱情古诗英译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3.
大文化语言学是美国学者帕尔默创建的年轻学科。它以认知语言学为框架,整合了语言人类学对文化和语言的研究。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与我国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文化语言学思潮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认知性和意象性。文化语言学认为言语交际是人类认知活动,并把认知语言学核心概念运用到语篇分析中,构建出“语篇情节”。  相似文献   

4.
众多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为语篇研究,特别是语篇连贯性研究做出卓越贡献。由加利·帕尔默创建的文化语言学以认知语言学为框架,将语言、文化和认知整合以语篇研究为主要内容,将图式理论运用其中,构建语篇情节,挖掘其中的认知性和文化因素,为语篇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武微 《华章》2013,(23)
认识论中所指的同一性和语义系统的“同构”原理,可视作可译性的理论依据。然而,布隆菲尔德的“意义”理论意味着对任何翻译活动在理论上的正当性或实践上的可行性的一种否定。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翻译确实也存在着不可译因素。本文会以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为例,来探讨翻译的可译限度。  相似文献   

6.
语篇分析理论模式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对翻译研究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以语篇为翻译单位,重视衔接、连贯、文化语境与语篇结构等因素的作用,努力使原文语篇与译文语篇的整体语义对等。汉语文言言简意赅,深奥难懂,词句的意义难以确定,如果英译时囿于词句的对等将会形成生涩的英语,语篇翻译的引入将大大有益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本文拟从《孙子兵法》和《桃花源记》英译的一些实例,探讨语篇分析在文言文英译中的应用,以期对文言文英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连贯是语篇的重要特征,对于语篇建构有重要的作用。以一直都颇受争议的庞德之译《长干行》为例,文章具体分析探讨了中诗英译中如何重构原诗的语篇连贯性,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语篇对等。  相似文献   

8.
文化语言学,是一门新生的学科,它是由美国的著名学者帕尔默创建的一种新型的学科.这门学科的主要就是通过语言学作为基础,对人类的文化以及语言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美国学者帕尔默所创建的文化语言学注重的是它的认知性以及意象性.在这们学科当中,认为语言的交际也是人类所认知的活动,并且将已有的语言学中的核心内容应用到分析语篇的分析中来,将语篇构建出来.  相似文献   

9.
意象图示是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部分.在唐代,中国是最先进繁荣的国家,因此唐诗获得极高的声望.本文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中的意向图示理论出发,以送别诗为例,探讨其对唐诗英译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0.
文化语言学将认知语言学的核心概念"图式"和"意象"应用到语篇分析上构建语篇情节,更新了认知、语言和文化的理论框架。本文以文化语言学为理论基础,从构建语篇能力的视角探索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模式,以求构筑一个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语言与文化教学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日益受到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作为帕尔默提出的一个基本理论,语篇情节的研究渗透到各个领域。本文从整个语篇情节及其与隐喻模式结合的理论出发,对唐诗《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两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表层意义和深层含义之间的隐喻衔接是这首诗的要点。抓住整个语篇情节的复杂意象间的微妙联系,加入对文化的解读能使译诗更好地传达原诗的韵味。  相似文献   

12.
随着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出现,译者主体性受到关注。在这一过程中,解构主义作为一支理论力量异军突起,通过"延异"、"重组"、"改写"等概念,否定了意义的确定性,宣告了作者的死亡,从而赋予了译者绝对的阐释权,将译者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通过对翻译家朱纯深几首宋词译文的分析,从解构主义的视角探讨其在翻译过程的主体性,旨在从解构主义的角度揭示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文化创造者身份及其翻译主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示语的英译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形象能否成功地对外传播,影响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有效建构。沧州市城区公示语英译现状令人忧虑,存在语法、语用、语气等方面的错误。原因有政府管理、译者、高校英语教学等方面。从翻译规范、译者能力角度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辜鸿铭和理雅各的《论语》英译本为研究对象,运用体认语言学的核心原则“现实——认知——语言”对译本中不同类型的成语英译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翻译方法所达到成语英译效果,以期能对后续翻译实践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公示语英译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为公示语翻译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从该理论的指导来看,城市公示语英译中存在语言层面、语用层面和文化层面的误译等。对此,翻译者应采取积极认真的态度,提高城市公示语英译质量。  相似文献   

16.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中的意象独具特色。意象是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译者在翻译意象时,应利用已有知识充分理解原文,把握源语与目标语的特点,从语言和文化的层面对原文进行全面分析。译者可以运用保留意象、改写意象和省略意象的方法再现原诗风韵。  相似文献   

17.
古诗是我国汉字文化圈的显著特色之一,也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引起关注讨论的一种文学体裁,而古诗英译潮流正佐证了我国诗词文化在国际文化交际大环境下传播的热度现象。然而语言语种与文化的差异性,会使译文出现“失真”问题而影响古诗译文的表达效果,因此我们选择跳出“形式语言学”的学术视角限制,从“认知语言学”这一新生语言学派的观点理论中寻找启示,从隐喻概念上重新审视翻译学在“古诗英译”这一对象上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体现。  相似文献   

18.
受众视角下公示语英译审美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感召型文本的公示语,其英译要关照受众的期待视野。本文以接受美学理论、奈达和纽马克的理论为基础,探析了受众视角下公示语英译的审美特点,即简约美、音韵美和人文美,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语篇意识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视野,典籍英译是现阶段国内学界关注的热点,但是典籍英译中的语篇意识问题却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语篇衔接是判断译文质量的重要指标,不同的“译者群体”在对衔接手段的处理方式上存在着不同倾向,这给典籍英译及译文评价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诗的英译事业自1871年英国传教士理雅各的《诗经》之后日渐繁荣。随着译诗实践的增加,古诗词英译的困难使人们觉得有必要进行专门研究。最初的古诗词英译研究者主要是翻译实践者,他们将自己的译诗经验和感悟加以阐释,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形成了独特的译诗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