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雪  黄开红 《海外英语》2014,(18):227-228
《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神品妙构"和独具魅力的小说之一,也是一部现代家庭伦理悲剧。该文拟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入手,着力从伦理选择,伦理身份,伦理责任与义务,等方面来挖掘造成本德伦一家悲剧的根源,进而来探寻南北内战后,在社会转型新旧文化冲突的大背景环境下,福克纳本人的伦理道德期望。  相似文献   

2.
《萨勒姆的女巫》是阿瑟·米勒的代表作之一,它描述在一个小镇上关于女巫的一系列悲剧事件,试从伦理结和伦理环境的角度对艾比盖尔进行分析。从伦理结的角度可知艾比盖尔的伦理选择所促成的伦理矛盾推动了整个戏剧的发展,也成为导致悲剧的主要原因之一。关于艾比盖尔的伦理选择,就伦理环境的社会性和宗教性而言,将从作者预设的创作时的社会伦理环境和宗教伦理环境进行分析,最后可知艾比盖尔的悲剧不仅是她本人的人生悲剧,同时也是共时和历时双重伦理环境下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从伦理批评角度审视《宠儿》中塞丝的杀婴行为,可以获得更宽广的阐释空间和多重的意义,从而深化对这一悲剧的理解。塞錾杀子的行为虽然是出于母爱,但严重违背了人类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违背了自然法则与社会伦理规范,是人性伦理倒退的表现。塞丝杀子不仅剥夺了女儿的生存权、而且也使女儿丧失了反抗、逃跑、斗争的机会,其行为的合理性、必要性是值得商榷的。从悲剧发生的社会背景、黑白种族文化关系分析,塞丝的杀子悲剧是奴隶社会灭绝人性的悲剧,是黑白种族文化冲突的伦理悲剧,也是白人人性丧失与文明倒退的文化伦理悲剧。  相似文献   

4.
《爱与尘》是非裔美国作家欧内斯特·盖恩斯的早期杰作,讲述了黑白种族之间的爱情悲剧。在种族主义氛围浓郁的美国南方,黑人男性与白人女性之间的爱情触犯了最严厉的伦理禁忌,敢于违背这一禁忌的人则不可避免地置身于伦理困境,并将付出沉重的代价。本文试图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解读这一悲剧发生的伦理环境、分析人物的伦理身份以及他们违背有关种族之间交往原则的伦理禁忌所导致的伦理惩罚。本文认为,通过对这一爱情悲剧的书写,盖恩斯鞭挞了这种禁锢人性的不合理的伦理规则,并指出了其对黑白种族双方所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文学巨匠托马斯.哈代的短篇小说《儿子的否决》是一部深刻刻画下层女性悲剧命运的杰作。文章运用文学伦理学的相关原理和视点,分析作品中的伦理禁忌,伦理身份,和伦理混乱,从而揭示造成索菲悲剧的真正原因是中产阶级的伦理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福克纳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女主角爱米丽,通过从不同层面和视角分析探究了导致爱米丽悲剧命运的影响因素。爱米丽的人生是悲苦而凄凉的,其中三个因素影响导致了她的悲剧人生,一是爱米丽所处的家族父权和家长制对她的性格的影响,二是爱米丽所处时代的传统伦理价值观对她的思想的禁锢,三是爱米丽自身畸形的爱情观促使她最终会有这样的一种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7.
《桥头眺望》是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早期的一部作品。该剧围绕主人公埃迪从平凡走向道德堕落,最终毁灭的故事,揭示了现代人生存中的伦理悲剧。埃迪伦理困境中身份的迷失、情欲和责任的冲突成为埃迪悲剧的主要表现。埃迪处理伦理关系时,理性意志的失控、错误的伦理选择和伦理行为构成了他悲剧的主要原因。《桥头眺望》中,米勒通过书写埃迪破坏伦理禁忌遭受惩罚的个人悲剧,来唤醒人们重视对亲情和伦理秩序的维护。  相似文献   

8.
对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伦理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通常被看作是人文主义悲剧,文章认为更是伦理悲剧,从伦理角度来理解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更能抓住其悲剧的实质。在其四大悲剧中,莎士比亚无一例外地将主人公置于各种伦理困境中,进而探讨人生的伦理问题,并对人类和人生进行了思考。莎士比亚对人类和人生作出的悲观结论源于当时英国社会现实的黑暗和资本主义的拜金主义对人类心灵的腐蚀及对人伦关系的破坏。  相似文献   

9.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和诗人,他在其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简称《苔丝》)中对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命运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述。而透过苔丝的悲情故事,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哈代伦理思想的折射。文章主要从性别伦理、恋爱伦理、夫妻伦理等方面来探讨哈代婚恋伦理思想在《苔丝》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曹禺的戏剧继承了"五四"以来戏剧反封建的启蒙精神,擅长通过家庭矛盾来折射社会现实。本文通过曹禺的重要作品《雷雨》,从家庭伦理角度来阐述曹禺戏剧中的伦理冲突问题,探析伦理冲突表达的悲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伦理的类别以及伦理与悲剧的联系 ,对《哈姆雷特》和《雷雨》这两部戏剧作品进行粗略的比较研究 ,并指出伦理在悲剧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是伦理悲剧。李尔一家四人错误的伦理选择导致了国破、家毁和人亡。这是李尔王室家族成员伦理失范导致的结果。李尔无论作为父亲身份还是国王身份都未能正确行使,其错误的伦理选择是该剧悲剧结果的主要原因。长女和次女在畸形爱情中的伦理选择既违背女儿身份的天良,也破坏了夫妻纲常,更破坏了国家治理的政治规矩。三女儿值得同情,也值得憎恨,其女人身份使其选择爱丈夫也爱父亲,其女儿身份又让她替父报仇,然而她忽略了国家伦理身份,带领法国军队到英国作战,犯下了入侵的错误。莎士比亚这部悲剧令人深思,对后世产生不绝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在毕飞宇的小说《雨天的棉花糖》中,强大的社会压力、单一的文化价值取向使主人公红豆未能实现自我伦理身份的确证而选择在挣扎中放弃生命。在个体生命与社会意识的冲突中,人物所面临的伦理选择和伦理困境以及最终难逃的伦理悲剧,共同塑造了这部作品的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14.
从伦理角度分析小说中的四位主要人物——玛丽、南希、格蕾丝和西蒙。从表面看,造成玛丽、南希和西蒙悲剧命运的是他们自身的选择,实际上是当时社会和家庭伦理道德的要求让他们陷入了困境。格蕾丝伦理意识的觉醒使她最后走出了伦理困境。阿特伍德向读者展现了男权社会病态的伦理道德标准对人的禁锢和迫害,体现了她对那个时代人的深切伦理关怀。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黑格尔悲剧理论的实质是具有坚定性格的人物为了片面的伦理力量而导致了悲剧性事件的发生,但是,悲剧的结局又在于永恒正义的胜利,人物就是为此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沿着亚里士多德昕开辟的主观论悲剧的路线,黑格尔更深入、更具体地讨论了悲剧主人公主体方面的缺陷,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文章认为其理论的最大弊端是自始至终用伦理力量来囊括一切。  相似文献   

16.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是美国文学巨匠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是反映福克纳南方情怀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对艾米丽一生悲剧的描写,表达了福克纳对南方文明的缅怀和眷恋,以及既爱又恨的复杂情感。本文旨在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及福克纳的经历入手,从多重角度来分析小说中的南方形象,进而探讨福克纳的南方情怀。  相似文献   

17.
《觉醒》是美国女性文学中一座里程碑式的作品。从伦理学批评的角度解读该小说的伦理意义,为重估其文学价值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主要观点:在父权制伦理与资本主义伦理双重压迫下,主人公埃德娜陷入伦理困境中,经历了"叛逆—顺从—挣扎—超越"的心路历程,最终在自杀中实现了自我的超越。从这个意义上说,《觉醒》是一出伦理悲剧,是肖班对美国19世纪末的女性如何建构伦理秩序的自觉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黑格尔悲剧理论的实质是具有坚定性格的人物为了片面的伦理力量而导致了悲剧性事件的发生,但是,悲剧的结局又在于永恒正义的胜利,人物就是为此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沿着亚里士多德昕开辟的主观论悲剧的路线,黑格尔更深入、更具体地讨论了悲剧主人公主体方面的缺陷,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文章认为其理论的最大弊端是自始至终用伦理力量来囊括一切。  相似文献   

19.
从伦理角度看,哈代<还乡>中主要人物悲剧的根源在于人物处理家庭伦理关系时对伦理原则的违背所导致的矛盾.姚伯太太在处理家庭关系时违背了代际伦理原则,束缚了儿子克林与侄女朵荪的自由意志,不仅导致了她与克林之间的亲情悲剧,而且对克林的婚姻悲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也使朵荪成为一桩悲剧婚姻的无辜受害者.游苔莎与韦狄在处理各自的家庭关系时则置婚恋伦理于不顾,双双招致了殒命之灾,从而导致了各自夫妻关系的解体,给两个家庭造成了悲剧.  相似文献   

20.
莫言的《檀香刑》风格瑰异,语言恣睢,文中艺术般的酷刑描写更是文学评论的焦点。文章从酷刑的细节描写为切入点,通过文学伦理学的视角,结合主要人物形象对作品进行伦理价值透视,着重从审丑美学中的荒诞伦理,异化悖谬的虚无伦理和"反英雄"的悲剧伦理三个方面来探讨莫言在艺术世界中所做的伦理价值判断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