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9年7月22日上午,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在天空上演。此次日全食从日食初亏到复圆长达2个多小时,日全食的持续时间最长可达6分钟左右。这是1814年至2309年间中国境内可观测到的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活动,也是世界历史上覆盖人口最多的一次日全食。  相似文献   

2.
随着影视资源在高校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频繁使用,如何对其进行充分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课题。本文认为,电影作为一种课程资源被引入到高校历史课堂多媒体教学中,是对教材知识的影像化,发挥着重要的教学辅助作用。在世界现代史教学过程中,同时代拍摄的电影,与后来以历史回忆录的形式来加工创作的电影相比,不仅是大学历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历史社会记录,是论证某一历史现象可资借鉴的史料。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上半叶的蔚为壮观农村教育改革运动中,有资产阶级教育家在国统区开展的乡村教育实验,也有共产党人在革命根据地领导的农村教育实践。两者分别从“改良”与“革命”两个“入口”探索农村教育及社会发展之路,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内在理路”相通。其实验与实践共同构成了当时农村教育与社会改革壮丽图景,也是当前建设“新农村”的宝贵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私立大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溯20世纪上半叶中国人自办与参办私立大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轨迹,是深入认识中国私立大学的路标和门径。20世纪前半期,中国私立大学在帝制末年孕育产生,在军阀混战中获得生长机遇,在抗战前10年取得长足进步,在抗战之后继续发展。此间,中国私立大学形成了自己基本的办学特点,诸如办学类型多元化、多渠道等筹措经费、精神立于物质之上、严格教育教学管理等,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后的中国战争电影由"点"的凝视到"面"的铺陈,内涵了"史诗"的意味.同时,在展示"死亡"与"尊严"的搏击中,揭示了普通人面对战争的心灵悲歌.这一时期的部分影片,受到了"黑色幽默"的影响,以杂文的冷嘲热讽,锲入了战争电影主题的又一个侧面,显示了特殊性.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电影》,是朱洁副教授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扩充而成的专著,该书从文艺美学的角度,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电影创作进行了梳理与整合。全书共八章,第一章:"全球化"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电影。第二章:"主旋律电影":世纪之交的变奏与交响。第三章:商业电影:引领本土电影时尚潮流。第四章:艺术电影(上):别开生面的个人电影。第五章:艺术电影(中):新主流电影的独特景观。第六章:艺术电影(下):新生代电影创作举隅。第七章:不老的神话:张艺谋的电影创作。第八章: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8.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电影史的草创时期,也是北京电影市场的重要发展时期.本文从当时新式电影院的营建、改造,电影放映、电影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电影业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等角度描述20世纪20年代北京电影市场的发展过程、特点及其对北京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多种形态电影的格局,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无法回避的状况。对于现实表现题材的创作,也呈现复杂多样的状态,原生态现实展示、主流形态强化、新生代电影反叛传统造就电影激情的消退和现实主义的朴质化现象。而现实表现更多在主旋律影片努力创新、都市片占据主导位置、喜剧娱乐片的超常发展、农村片面貌改观等方面显示出来。电影更加融入平民化的视角,关注平凡生命的价值,着重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表现,把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作为至高无上的艺术表现对象,现实娱乐成为自觉追求等等,多元文化成;为看似散乱;但却生动的电影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上半叶,文化保守主义者的中国哲学观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嬗变.从清末民初、五四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到新中国建立,文化保守主义者中国哲学观的发展历程既与所处特定历史阶段的时代精神紧密相连,又有一定的逻辑脉络可循.大体而言,其逻辑脉络及其影响下的中国哲学研究的阶段性特征可以归结为情感依恋(认同)与整理“国故”——理性反思与文化调和——实践自觉与理论创新这一路线.需要指出的是,此处对该逻辑脉络只是一种宏观描述,各阶段文化保守主义者的中国哲学观及其中国哲学研究大多兼具上述特征,但在每一具体历史阶段的具体表现及其侧重点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20世纪上半叶影响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探讨。1900年成立的美国大学联合会不仅为美国的学术工作提供了标准,对于那些处于发展之中而又希望加入这一团体的高等学校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和示范效应;基金会的资助在为研究型大学发展提供所需经费的同时,也提高了研究型大学的科学研究能力;而欧美学术交流和欧洲学者的流入则拓展了美国学术研究的基础;校友、资金募集运动与政府的支持使研究型大学的发展获得了更为稳定的财源。这些不仅促进了美国研究型大学在20世纪上半叶的发展,对20世纪下半叶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繁荣也产生了重要的、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初中几何教科书的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婷 《教育学报》2009,(2):87-92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初中几何教科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01-1922年):以翻译日本的几何教科书为主;第二阶段(1923-1928年):首次把几何内容与代数、三角等内容混合编写;第三阶段(1929-1949年):首次在初中开设实验几何课程.初中几何教科书的演变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几何教育价值观的对峙与调整是初中几何教科书演变的内动力;几何与代数、三角等内容混合编写应突出数学的"整体性";初中几何教科书编写需在实验与论证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的建立带来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又一波动荡.由于政治地理的重新划分,电影的传播地理也随之发生变化.建国前后不同电影势力之间的交叉与互渗,在政治大局初定之后,新的传播格局也随之形成了.这个格局从20世纪50年代延续到70年代,在两岸三地的电影人逐步展开交流的情况下,才得以再一次改变.然而,它已经在中国电影百年的历史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迹.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者对教育哲学学科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经历了引进、初创和成型三个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学者对教育哲学的存在根据、定义、作用、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学科体系、研究方法和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方向等进行了探索。回顾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哲学学科建设,可以发现当前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亟待解决五个问题:能否建立一门共认的教育哲学,教育哲学与哲学的关系,教育哲学在中国的生存基础,教育哲学与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的关系,中国教育哲学学派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上半叶教育学在中国已呈现出分化与综合相结合的发展趋势,基本上构成了一个包括四个层次,近50门学科的学科群。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体现了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与师范教育的发展密切相连;第二,注意面向中国教育实践;第三,突破了学校教育的藩篱;第四,适应了教育学的分化趋势;第五,学科建设不平衡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前半期中国电影的美学观念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前半期 ,中国民族电影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电影的基本美学特点。我们如果沿用西方传统的电影观念无法确切地涵盖中国电影的艺术实践活动 ,因为中国电影观念实际上基本是以“意义”,也就是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为中心建立起来的。这一时期中国电影美学的特点呈现为观念的复合体 :中国传统的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艺术观、美国叙事的连续性、苏联的对立冲突原则 ,以及中国古典美学的诗意融贯一体。其中 ,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艺术观居于核心的位置 ,既关指内容 ,又统摄形式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主旋转电影的迅速崛起与兴盛,构成了中国影坛特殊的化景观,透过90年代的主旋律电影,可以看到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化发展变化的轨迹以及中国电影的未来走向和艺术品格。通过对这些电影的叙事策略与艺术风格的分析与探讨,可以揭示其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化价值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影百年产生过二次真正电影艺术上的高潮期。第一次是上世纪30年代到战后。创作了《春蚕》、《十字街头》、《马路天使》、《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等作品。第二次是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涌现了《牧马人》、《城南旧事》、《小街》、《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电影音乐创作步入了一个新的繁盛时期。中国作曲家尝试将西方近现代作曲技术与本民族传统音乐元素交相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创作理念。尤其是谭盾、赵季平、施万春等作曲家的加入,与新一代的导演们一起,共同构建了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金陵大学推行电化教育30年系列述评之二,以大量的史实资料为依据,主要论述一所综合大学以前瞻性的目光率先倡导“教育电影化、电影教育化”,把电影引入教育教学之中,开创教育教学电影的编制与应用,成为我国早期电教软件编制与推广的中心基地,为中国电化教育的广泛开展、促进教育现代化开拓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