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鲁迅的《伤逝》历来是学关注的热点。章从女性读的阅读视角切入,从因性别意识差异而引起的双方的隔膜与误解,对涓生男权中心主义的揭露、批判和对子君新女性外衣下的旧传统女性观的揭示等方面来分析《伤逝》爱情悲剧的根源及作鲁迅所探索的女性解放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2.
现代女作家的女同性恋书写既是对男权文化的逃避与批判,又是异性爱的替代品,难逃男性意识与审美趣味的窠臼。当代女作家的女同性恋书写,是女性的一种深刻自恋,无意中满足了男性的窥淫欲,陷入了消费社会的商品陷阱中。女同性恋书写表现了男权文化下女性的永恒悲剧。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20世纪中国社会文化语境中,梳理了女作家笔下女同性恋书写的发展演变,指出这是女作家反抗父权文化体系、寻求女性情感慰藉的一种书写策略,与异性恋书写及男作家笔下的同性恋书写都有本质区别,对这种书写之于女性解放/女性写作发展的意义应予以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4.
基于女性书写的性别特征,简要追溯西方女性书写的历史,评述女性书写的性别语境,分析以性别为基础的女性书写取得的成就,探讨了性别概念的定义,肯定两性的差异,强调无论是生理性别还是社会性别都是父权文化下的体制建构.同时指出其性别策略书写:双性同体、身体写作、女同性恋书写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作为现代主义及女性主义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把意识流创作手法和女性主义思想高超地结合于《达洛维夫人》的小说创作中.她通过女主人公克拉丽莎的内心意识流动来揭示女性在婚姻生活中的真相--强迫的异性恋和压抑的女同性恋,旨在批评作为社会权力规范的异性恋婚姻制度.伍尔夫的女同性恋意识对20世纪60年代的女同性恋女性主义批评的产生及20世纪90年代的酷儿理论的兴起都具有前瞻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几部以女性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因作家性别视角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性.男作家笔下的女主人公爱玛、安娜、苔丝等都体现了男权视角下对女性美的理解.而女作家笔下的女主人公简·爱则体现了一种全新的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女性美.  相似文献   

7.
从性别的视角看自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对话的形式,对生态女性主义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简要的讨论,而且,结合目前有关人与自然之关系的争论,以及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的争论,在性别研究和生态女性主义的基础上进行了有关的评论。  相似文献   

8.
王新梅 《文教资料》2007,(25):65-67
冰心、丁玲、张爱玲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她们的女性立场与关照视角各有特点,流动于其文本创作和个人生活中,表现出了复杂的性别意识。本文对三个作家的女性书写进行分析,以此为切入点探索中国女性文学的书写意义。  相似文献   

9.
90年代后半期兴起的中国女性写作理论是以当代女性写作为实践基础,以西方女性写作理论的传播为借鉴,在对女性意识的深入认识中而形成的富有本土特色的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当代女性写作理论研究围绕女性写作定义的界定和女性写作特征两方面展开,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把女性写作分为女性集体书写和个体书写,得出了对女性写作应有的正确观点.  相似文献   

10.
英国女性文学曾因其在叙述视角、语言风格和作品主题等方面与强调二元对立的父权制社会相冲突而遭遇抑制和否定。从18世纪到20世纪,英国的女性作家们在社会发展的激流中义无反顾地与父权制进行抗争,将聚焦的目光定格在女性的生活圈,诉求她们的社会地位及身份的认同。在20世纪女性作家的作品中寻找她们这一诉求的心灵轨迹,可以了解女性文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女性主体地位的认同历程。  相似文献   

11.
采用"性别——女性"视角进行文本书写已经成为今日女性文学创作的一种主流书写手段。严歌苓于超文本叙事层之上采用作者本人的"性别"视角,恰吻合了埃莱娜西苏对"阴性书写"所下的定义,在《白蛇》中,此类性别书写的文本表征为徐群姗形象上所体现出的变装、酷儿色彩。本文从性别、书写、同性恋的角度入手,探究《白蛇》中性别作为主要书写元素的表意实践,以此来窥探"文革"题材小说的一种新式写法。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探讨了高校知识女性群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发展所遇到主要问题,指出我国传统教育体制中存在的明显弊端———各级各类教育中社会性别教育的缺失,提出了广泛开展社会性别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一些带有女性主义倾向的文学写作中,身体常常不同程度上成为反抗男性中心话语的"武器",但部分年轻的"80后"女作家的书写却显示出有所不同的面貌.从春树、张悦然等较有影响的年轻女作家的创作中可以看到,她们有关身体的书写不像女性主义写作那样具有鲜明的性别政治意味或意识形态色彩,其借助身体所表达出来的性别姿态常是比较含混而稚嫩的.  相似文献   

14.
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长篇小说《夜色温柔》采取了多种叙述视角,尤其是女性人物视角的灵活运用,折射出这部小说中人物之间的性别政治关系,即女性人物从对传统的父权制权力关系的认同,发展为对传统父权制社会权力关系的挑战和颠覆。  相似文献   

15.
作家迟子建《白雪乌鸦》以1910至1911年东北鼠疫为背景书写了傅家甸人在疫情期间的生活百态,日常生活史式的聚焦叙事方式将鼠疫与人之间的勾连展现得淋漓尽致。迟子建以几对夫妻的矛盾为切入点,集中表现中国向现代化过渡中的性别焦虑。《白雪乌鸦》采用隐喻与对比的性别书写艺术暗示了当时女性对传统性别秩序的质疑与反思、男性在男权社会中的迷失与异化,正是展现了这显示了女性意识觉醒前夕的“被压抑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旅行通常被视为男性的特权,也是培养男性气的仪式性的旅程。古代史诗、传奇及殖民地书写通过描绘男主人公在异域未知世界的冒险、探索、生存斗争,彰显其身体、心理和文化意义上的男性气。如果说,旅行使男人成为男人,那么,旅行对于女人意味着什么?19世纪英国那些离开家庭、走出国门、在陌生的异域旅行并写作的女性旅行家,颠覆女性气的传统惯例、重塑女性的自我形象,参与帝国的知识生产以及对于他者文化的建构。在殖民主义语境下,从性别视角检视19世纪英国的女性旅行写作,为理解性别解放与帝国事业、女性个体与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17.
禁忌习俗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为人们所共同遵守。女性禁忌则更值得我们关注,因为在禁忌习俗中女性禁忌是将女性作为禁忌对象加以防范或者某些禁忌仅仅是女性必须遵守的,而男性却被排除在外。这种女性禁忌在新疆少数民族女性中也普遍存在,其实质是社会性别论在新疆民族现实生活中的折射与再现。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性别视角看新疆少数民族女性禁忌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忌习俗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为人们所共同遵守。女性禁忌在新疆少数民族女性中也普遍存在,其实质是社会性别论在新疆民族现实生活中的折射与再现。试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探讨新疆民族女性禁忌习俗的成因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的政治领域,女性逐渐表现出了与男性不同的政治偏好,并最终展现为她们独特的政治行动,形成了当今性别政治所关注的“性别差”。对于这一现象,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里关于女性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角色理论有很强的解释力。而这种解释力来源于恩格斯不仅仅将女性主义看作流于形式的权利呼吁,而是将女性看做一种独特的权力类型和政治资源,并且把女性对公共生活的参与视为女性权力的真正来源。  相似文献   

20.
罗敷是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中的女主人公。文本中叙述了她的这样一个故事:年轻貌美的罗敷与五花太守在桑中陌上邂逅相遇,面对当权者的无礼调戏,罗敷利用自己的聪慧和机智,进行了巧妙的反击,维护了自己的女性尊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