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以上两件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我们希望塑造的中国国际形象,至少应当是一个负责任的、遵守国际公认规则的、充满机会的大国。因此,凡是在这些方面取得进展的,都应当是我们在从事对外成就报道时重点要把握的题材。 题材的把握 从实际报道的内容来说,我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第一,中国正在坚定不移地搞改革开放。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目前中国的改革开放正  相似文献   

2.
蒋廷黻:局内的局外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本文是他为赴美进修的中国档案工作者所作讲座的发言稿。一、蒋廷:局内的局外人蒋廷并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但他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我和他相伴了至少20年。60年代末70年代初我还是一名研究生,那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是我这一代学者的研究禁区,我开始对19世纪90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人产生兴趣,特别是那些离开中国赴欧美接受教育,而后又带着救国使命回国的人。蒋廷敝1911—1922年生活在美国,1914年他高中毕业于密苏里州帕克维尔(Parkville)市派克学堂,1918年在奥伯林学院获心理学学士学位,1923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3.
在知识多样化的时代,历史学不可能恢复政治哲学的荣耀,但至少,历史学作为一门关于人的知识,可以给人提供某种智慧[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正乡试是科举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考试选才制度,对金元以来中国朝野政治、社会、教育、文化、风俗等方面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自20世纪30年代起,现代意义上的乡试研究渐自兴起。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目前学术界已经从不同的学科、视角或层面展开广泛的研究,取得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由于问题重要、牵涉面广,对后世影响深远,乡试研究正在成为科举学、教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人文社科研究的新热点。在中国科举制度停废110周年之际,对乡试研究  相似文献   

5.
特里·伊格尔顿的《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Literary Theory:An Introduction)可能是20世纪文学理论和批评类书籍里最流行的一本.它在中国学界影响之大,以至于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了三个中译本,其中的一个译本在2007年又出了新版.[1]毫不夸张地说,伊格尔顿的这本书和杰姆逊的《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至少影响了一代中国学者,成为他们了解各种后主义的最重要的渠道.  相似文献   

6.
美国汉学家牟复礼抗战时期曾经在中国战区服务过。后来回忆起这段经历,他说:“20世纪40年代在中国时,历史学是最热门的学科,最优秀的学生都想进历史系。大众也都爱读历史书籍、历史杂志。”“最热门”、“都想进”的说法或许有些夸张,但确实可以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一些风貌。实际上,现代史上还有个学科或专业,也曾经风靡一时,吸引了不少中国年轻一代特别是留美学生们的目光,这就是--或许有些出人意料--新闻学!  相似文献   

7.
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中叶,大批俄罗斯人侨居国外并在侨居地出版作品,这些文本统称“俄侨文献”。在中国,哈尔滨等中国很多地区也出版有侨民著作。黑龙江省图书馆已将俄侨文献作为特藏保护,形成规模。应该综合运用历史学、文献学、文化学、文字学等多种方法,对这批文献进行研究利用,使俄侨文献成为黑龙江省图书馆深化服务与对外交流的信息通道。  相似文献   

8.
送别20世纪、迎接21世纪的2000年刚一来到,就读到刚刚出版的《20世纪中国的编辑学研究》——一本送别20世纪、迎接21世纪的中国编辑学研究的书。那不是巧合,而是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像是中国编辑学研究的象征。 中国编辑学研究,实际是20世纪80年代才兴起的——虽然正如本书所说,1949年就有了“中国第一本编辑学著作——《编辑学》应运而生”,但“这本书的内容,主要讲报纸编辑学……设专章讲了杂志编辑工作”(第2页)。与我们现在以书刊编辑工作为主体所说的编辑学并非一回事,而且到80年代编辑学研究在国内兴起,中间也存在一个断层。中国真正有编辑学研究,只是20世纪最后20年左右的事。然  相似文献   

9.
从伟人理论看《世纪三伟人》何祖敏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所作的报告,首次提出了“世纪三伟人”这一概念。他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这一提法,在历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0.
我想就 2 1世纪中国博物馆的某几个问题 ,谈一点感想。虽然我非常想跟上时代的步伐 ,但这不容易 ,想像未来更不容易 ,以下的想法未必是正确的。  一、虚拟博物馆的产生2 1世纪电脑将在中国普及 ,普及后日新月异的电脑将是以怎样的速度发展、更新 ,目前尚难于预料 ,但是可以肯定 2 1世纪开头的十年或二十年 ,中国主要的博物馆已经掌握了先进技术和相应设施 ,条件优越的馆将有三维电脑。从博物馆的陈列设施来看 ,包括世界范围内 ,十年内原有的比较先进的陈列(总体布置、设施、灯光 )形式 ,还不至于有大的突破 ;基本陈列难于经常更新 ,内容在…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的欧洲史学研究促进了现代档案学的孕育与形成,现代档案学的支柱理论--来源原则和全宗理论具有丰富的史学研究的基础.19世纪是"历史学的世纪",也是现代档案学在历史学催生下慢慢成长的世纪.  相似文献   

12.
刘海粟是20世纪中国美术的一位开拓者、创造者和世纪老人,他几近百岁的跌宕人生和87年的艺术旅程“既值得纪念,更引发思索”。这本《刘海粟》不是以往版本的重复和汇集,而是一份从学术构思到资料内容,从研究方法到编辑体例,从装帧设计到印刷质量都作为一个整体工程来把握和建构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给美国读者写一部描述20世纪中美关系的书,亨利·基辛格博士无疑是最有资格的.从1972年起,中国普通民众就开始认识这位戴着黑框眼镜的大鼻子犹太人,在最具有局限性的大众媒体上,这个来自最大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家身姿、面貌不断地出现;他反复往返在美国和中国的首都,特别是在毛泽东时代,这是极为罕见.假如说中国人要选择一个美国人作为"好人",那么,基辛格博士至少与斯诺、史沫特莱并列为可靠的人选.可以这么说,20世纪中美关系之间的重大活动,都可以看见基辛格博士的身影;特别是在美国政府看来,最有资格对中国问题发言的政治家,那就是基辛格博士了.中国大部分民众和读者几乎认同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14.
把《历史拐点处的记忆》称之为新时期湖南宪政民主研究的第一部生命著作,是不为过的。作者的研究视点——20世纪20年代的湖南宪政民主运动,是当时中国寻求民主、推行宪政进行得最为深入的,这个活剧的结局虽不尽如人意,但演绎的是一次精彩和悲壮,悲歌之中也不乏阵阵欢歌……该书对于揭示和把握湖南宪政民主运动,将会起到开垦与嬗变的开创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要全面预测21世纪中国出版业的发展,是一个不可能也不现实的课题。但总的来讲,变革是一个确定性的主题。围绕变革,可以看出中国在面对新世纪时的两大主要不足:一是意识滞后,二是人才储备不足。但同时,中国出版在面对21世纪时,具有三个有利的机遇:一是入世,它使中国出版真正充满危机感;二是网络,它使中国出版的市场运作增加了技术基础;三是知识经济的雷声,对知识的渴求与重视将与日俱增。因此,克服不足,把握机遇,成为新世纪中国出版首先要研究的课题。由此,中国出版界首先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准备。  相似文献   

16.
刘勇  杨志 《现代出版》2004,(1):39-41
艾略特说过:只有那心智与语言都达到成熟阶段的明,才会产生伟大的学。假如用他的话来衡量20世纪,我们不由得扪心自问:这刚刚过去的世纪是否可以说是一个成熟的明?20世纪激起了人类把握自身命运的最美好憧憬  相似文献   

17.
22亿证券腐败案,检方和一审法院有截然相反的认知。至少在目前看来,对余卉案的正确把握和处理,不仅考验司法机关的执法水准,对中国反腐法网也是一个考量。  相似文献   

18.
“公共领域”是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提出的著名概念,是指一个独立于政府的、公民可以自由进入、可以自行监督的领域,在这种公共领域中,民意得以形成。哈贝马斯进而论述了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从18世纪的产生到20世纪的消亡过程,而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大众媒介“日趋被意识形态操纵”。尽管该理论自诞生之日起就引起诸多的争议和质疑,但笔者认为,至少,公共领域将传媒的影响力和民众的力量提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中的民主潜力提供了必要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相较于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学界对于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史的梳理略显不够,通过梳理20世纪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史,为新时代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与书写提供历史借鉴。[研究设计/方法]以20世纪以来出版的姚名达著《中国目录学史》、王重民著《中国目录学史论丛》、吕绍虞著《中国目录学史稿》、倪士毅著《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乔好勤著《中国目录学史》、余庆蓉著《中国目录学思想史》以及柯平著《中国目录学史》7本通论性目录学史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研读、分析与比较,借以梳理20世纪中国目录学史的书写路径。[结论/发现]20世纪以来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呈现出如下特点:(1)历史学、图书馆学学者是中国目录学史书写的两大核心主体;(2)线性进化史观逐渐成为中国目录学史书写的主流史观;(3)书写的焦点由“以目录为中心”到“目录与人并重”。[创新/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展望:(1)明确“目录学史”的内涵;(2)明确“以西释中”还是“以中释中”;(3)明确中国目录学史的中心是“人”;(4)探索多体裁的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形式;(5)拓展中国目录学史的关注视域。  相似文献   

20.
韩磊 《兰台世界》2015,(8):82-83
诺顿是活跃于20世纪中期的美国档案学家。她的理论与实践工作阐释了档案学的目的、价值与功能,将档案学从历史学与图书馆学中分离出来,改变了档案学作为附属学科的地位,为推动美国档案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