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这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突破,本文论述了国有企业的退出,以及如何退出。只有以退求进才能使企业搞活,使综合国力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2.
去年九月,某杂志发表的一篇主张对国有企业进行非国有化改造的文章,其主要观点有:1.“当务之急,在于推进国有经济分布结构上的战略转移。这一战略转移的根本在于国有企业的非国有化改造,特别是一般竞争性领域中的国有企业的退出”。2.国有企业退出领域的选择:“凡是市场能有效发挥作用的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均应从战略意义上退出,均属放小,均应采取非国有化改造”。3.国有企业“退出方式的选择”有三种:一是通过市场退出,即通过产权交易,通过“卖”实现国有企业资产流动,退出竞争性领域;二是通过行政直接干预,即所谓“关停并转”,行政…  相似文献   

3.
前一段时间,我在多种报刊上看到主张国有企业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来的文章,认为“在产业布局上,国有企业要有计划地退出竞争性领域,把竞争性领域的国有资产转移给非国有企业。……利用国有企业调整的时机,缩短非国有经济集中、积聚的过程”。还有的文章主张政府“从经营竞争性项目退出来”,只在公益性和基础性项目投资,认为“基础性项目投资包括铁路、公路、码头、水库、堤坝。电站、电讯等”,“公益性项目投资包括国防设施及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设施等”,这就不但把建筑、汽车、机电、电子等支柱产业排除在国有企业投资…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产业重组的方向与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限的国有资本难以支撑过于庞大的国有经济盘子”的现状决定了对国有企业进行产业重组的必要性,而产业重组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国有企业如何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我国国有企业从竞争性领域退出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产业退出的经济性障碍、原有体制的障碍和新体制不完善造成的障碍等三个方面。故应确立以“相对退出”、“边际退出”为主的退出策略。而在进入时应注意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既包括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也包括国有资产在不同产业间的调整,“有进有退”是调整思路,而“退出”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张宇、张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在《"国有企业垄断论"的谬误》一文中指出,一些学者认为,国有企业经营绩效提高并不是什么好的事情,主要来源于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会挤压私人企业的空间,导致国进民退,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化经济改革必须打破国有企业在一些关键性部门的垄断地位,使国有企业完全退出竞争领域,同时要加快垄断性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进程,造就所谓的真正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7.
现有理论倾向于认为国有企业退出市场等价于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能够自然地得到提高。实际上,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其退出市场的过程也就等同于制度变迁过程。这样,对长期意义下“促进经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只能理解为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或有收益(或称预期收益),而降低国有企业退出过程本身的成本才是提高国有企业退出效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有进有退,有所为所有所不为。”这一思想是对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的新突破。同时,还首次提出了“法人治理结构”概念,解决了国有控股企业中“老三会”与“新三会”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在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误导下,很多人认为国有经济存在的合理性很小。因而对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持怀疑和否定态度。本文认为,在我国建立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为此,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调整不能偏离社会主义方向,不能只退不进。不能从竞争性领域全部退出来。  相似文献   

10.
面临过高的退出壁垒,使原本按市场规律应该退出竞争性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却难以顺利退出。这是因为大型国有企业自身条件及其所处市场经济环境,使企业面临着沉没成本、解雇职工费用过高等等问题。我们要针对大型国有企业退出难的深层次原因,发挥政府的协调功能,健全资本市场,培育多种投资主体,完善社会保障,鼓励企业创新,促进大型国有企业有选择的顺利退出竞争性行业,以更好的发挥竞争机制,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国退民进”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领域里的一个热点问题,正确认识把握好这个问题,对深化国企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从界定“国退民进”的涵义、实施这一战略意义及其障碍和路径等方面,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全面退出竞争性行业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国有企业全面退出竞争性行业是一种错误的退却 ,不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抓大放小”战略、民族工业发展等方面的要求 ,这将使国有企业的振兴和国有经济实力的增强丧失有效的经济阵地 ,同时这也由于竞争性行业难以准确界定和缺乏有效途径而行不通。  相似文献   

13.
本认为在国有企业产业重组中退出是关键。我们不仅要研究退出的范围、退出的次序、退出的方式等问题。更重要的是深入分析退出的障碍。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清除退出障碍,健全退出机制,顺利实现国有企业的产业重组。  相似文献   

14.
周佛海曾是中共“一大”代表、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闭幕后,仅仅过了3个月,周佛海就退出了共产党,只是没有“办理退党”手续而已,1924年5月,周佛海从日本留学回到广州,同年9月他正式退出共产党组织。周佛海为何退党?这个问题党史界长期以来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但多数书刊普遍认为是周佛海的老婆劝说周佛海退党,以逃避交纳党费,周佛海才退党的。事实上,从周佛海的成长过程来看,现实、就业的巨大压力才是使周佛海第一个退出共产党的真实原因。  相似文献   

15.
名校办“民校”,是继国有企业改革之后又一次的国退民进?还是穷国办大教育冲出经费困难制约的渐进性选择?让我们一起关注名校办“民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张玉明在(国有企业“退出”问回的理性思考)(载《复旦学报》1998年第2期)一文中指出:既然合理的“退出”有助于国有资产的优化配是,是否会像有些人所说的国有资产应从竞争性行业中全部“遣出”,而全部进入不盈利的基础产业,“让利于民”,国有企业只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呢?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来看,这种观点有明显的片面性。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多种经济成分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大中型国有企业在国瓦经济中仍然具有主导地位,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承担着国…  相似文献   

17.
“却”应释为“退”山东省五莲县一中刘鹏翔现行高中语文第五册《孔雀东南飞》中有“却与小姑别”之句,课文下面注释为“回头再同小姑告别”,我认为其中的“却”释为“回头”欠妥,在这里应释为“退”。首先,从词义看,“却”在古汉语中释为“退”或“使退”这一意思较...  相似文献   

18.
五、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组织结构是搞好国有经济的积极的方针。不能把调整消极地理解为国有经济“全面退出竞争性领域” 国有经济布局和国有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是国有企业难以搞好的重要原因。布局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国有经济分布过宽,战...  相似文献   

19.
论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定位--兼对"国退民进"观点的质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确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定位和目标,是深化改革的基本前提.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定位是巩固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充分发挥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国有企业改革的这一战略定位是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特征的.有一种观点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国退民进",主张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领域.这一观点在理论上难以成立,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和竞争规律,也与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调整应遵循的原则相偏离.  相似文献   

20.
大学卖了、幼儿园卖了、高中卖了,连承担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小学、初中也开始卖了。一段时间以来,如同国有企业在众多领域实现有进有退一样,个别地方开始尝试拍卖公立学校。这种做法,与“国有民营”、“民办公助”、“公办民助”不是一回事。我们不禁要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