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配乐,作为一种有效的艺术手段,已被广泛地运用在广播中,产生了广播剧、配乐诗歌、配乐散文、配乐故事、配乐通讯、配乐特写等受听众欢迎的具有广播特点的形式。然而,在这众多的配乐节目形式中,广播剧的配乐可说集各种广播配乐技巧之大成,是最全面、最复杂、最有代表性的,因而有必要加以专门探讨。  相似文献   

2.
《深情的黄土地》是一部内容丰富、多集结构的农业系列报道,接触这种体裁我还是第一次。有人认为新闻报道应靠新闻事实本身去吸引听众,主张不配乐,也有人认为如果是“广播特写”,是可以配乐的。农业系列报道《深情的黄土地》,是综合了录音新闻、录音通讯、录音访问记、录音特写等各种录音报道形式组织编辑而成的。此节目从1989  相似文献   

3.
“配乐广播”是发挥广播“带响”特点而经常采用的一种形式,也是颇受听众欢迎的广播形式之一。配乐广播,就是将写成的文字稿通过播音员的朗诵转化成声音语言,然后恰当地配上音乐进行宣传的一种广播形式。熟悉音乐的人都知道,音乐的最大特点是长于表达感情,它有一种特殊的概括性,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而音乐在配乐广播中起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描写环境,烘托场景气  相似文献   

4.
记得在十几年前,配乐诗歌散文节目在各类专业广播频率当中都是很火的广播节目类型,特别吸引中青年知识群体听众。曾几何时,广播文学节目有些衰落了,可能因为网络资源的低成本共享,可能因为经济大潮对于中青年知识群体头脑的洗礼。虽然很多的听众离开了广播文学,并  相似文献   

5.
音乐作为一种有效的艺术手段,已和广播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广播节目中,音乐占去了播出时段的80%。在广播节目中有配乐诗歌、配乐散文、配乐故事、配乐通讯等,而在这众多的配乐形式中,广播剧的配乐可以说集各种广播配乐技巧之大成,是最全面、最复杂、最有代表性的,因而有必要专门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广播通讯的标题,是靠电波传播给听众的.由于听觉不同于视觉.广播通讯的标题在遣词用语、文采风格等方面.都要具有广播特色。  相似文献   

7.
配乐,作为一种有效的艺术手段,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类广播节目中,尤其在文艺节目中更显突出。巧妙并恰到好处地运用配乐,可充分发挥音乐擅长于抒发人物思想感情和刻划人物内心世界的特点,使人在听觉上产生或增加某种意坑感、真实惑、现场感,丰富听众的想象力,产生情感的共鸣,得到完美的艺术享受。可以说,这是单一有声语言所起不到的作用,也是任何其他艺术手段不能替代的。广播文艺节目配乐,在音乐的创作、选择和运用上有其共性,但也各具个性特点。笔者根据多年在文艺广播配乐工作中的创作构思与实践,谈谈广播剧配乐的一点体会:广…  相似文献   

8.
大众──服务的观念竭诚为大众服务的观念应该是我们现代广播人根深蒂固的观念。广播为了吸引听众、赢得听众,就必须针对听众的千差万别而设置节目,安排内容,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我们毕竟是经历了高高在上向底层群众“灌输”的阶段,尔后才转到与听众为友,以平等和诚挚的态度为听众服务的阶段。回顾历史,广播最初是从无线电话通讯的试验过程中诞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匹茨堡西屋电气工程师瑞德搞了一个业余电台,开始的目的是用作通讯。为了试验和改进无线电设备,他在电台朗读报纸,播放留声机里的音乐,让助手在另一处监…  相似文献   

9.
所谓可听性,是指广播新闻吸引听众的能力。听众对广播新闻的注意,当然主要取决于新闻内容;但广播新闻工作者如果不注意在节目形式上进行适当处理,照般照抄报纸新闻稿的写作、处理方法,就会抹煞广播的特性,降低节目的可听性。增强可听性,首先应发挥广播新闻节目“声音”的优势,以声取胜,先声夺人。录音新闻、录音通讯、录音  相似文献   

10.
听众研究,是对广播宣传受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研究听众对广播的兴趣和评价,以及广播的传播效果。它是广播宣传工作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改进广播工作、深化广播改革的第一道工序和重要依据。本文结合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听众工作的实际,对听众研究工作作些探讨。听众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听众研究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重视听众研究工作是坚持人民广播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内容。毛泽东同志1963年为人民广播事业题词:“努力办好广播,为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就是说,广播是办给人民听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广播工作的  相似文献   

11.
5月2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青年之友》节目中,播送了一篇题为《愿春风激荡心灵》的配乐通讯。我们听完,深为沈阳市那位个体残废修鞋工成安师傅的事迹所感动。现在细想起来,觉得除成安师傅的事迹感人、通讯写得生动外,关键还在于耳目一新的播送形式,让人深受感染。配乐通讯,是在保证新闻必须真实的基础上,采用广播对话的形式交代人物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广播电台在时下众多的媒体竞争中,如何彰显自己的优势,怎样更好地贴近听众,是广播新闻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做的口播新闻以形式新颖,现场感强,传递迅速及时,贴近听众,成为带有鲜明广播新闻特色的新闻样式,从而突出了广播新闻  相似文献   

13.
广播产业化进程引发了广播人对听众商业价值的重新思考,提出了“听众变用户”的思维亮点。本文从听众商业价值的新认知、广播传播方式的新判读、广播经营的新模式等几个方面,对广播在听众变用户的实现过程中与广播原有模式碰撞与融合作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戏曲广播作为戏曲艺术与广播之间的边缘性艺术,受到了来自两个方面的冲击,一个是戏曲不景气,一个是广播的降温。这种局面的形成给戏曲广播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听众的减少。听众是广播的对象,假若没有听众,广播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为此,全国各电台从事戏曲广播的同行们都以时代的紧迫感和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对戏曲广播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在重新认识戏曲、重新认识广播、  相似文献   

15.
人们说:报纸是一个面,广播是一条线。这是广播和报纸在传播方式的区别。也正是由于这个区别,决定了广播中的通讯不能照搬报纸,它不仅具有通讯写作一般规律的共性,还具有通过有声语言传递形成听觉形象的个性。声音不能直观,不能再现,但能够达意传情,随着播音员或记者绘声绘色地描述,听众头脑  相似文献   

16.
录音报道是带音响的广播新闻体裁,它包括新闻、通讯、特写、访问、述评和现场报道等各种形式。近年来,录音报道在广播新闻报道中日渐普遍,它以广播特有的绘声绘色,及时生动地传递信息、报告新闻,给听众  相似文献   

17.
吕湘  吕东 《记者摇篮》2006,(7):59-59
配乐对于广播节目来说意义重大,它能渲染节目的环境和现场气氛,激发和增强听者的内在活力和感人的能动性,能让听众置身于节目之中,在聆听中情感一触即发,在心灵的美感中得到愉悦与升华,从音乐中得到精神的抚慰,所以,配乐在广播新闻、社教和文艺等节目中被广泛采用。配乐作为一种主观音响,是根据作品的主题和内容来确定的。选用恰当音乐配合语言表达作品的思想情感与内容,最终要看文字和音乐两个方面融合后的实际效果,以最佳组合体现完美、和谐、统一。广播节目配乐常常是从抒发内心情感,渲染节目背景气氛的目的出发,在引领特定的场景,延伸听…  相似文献   

18.
“态度”的概念要对听众进行研究,总得研究听众对广播的态度。这是总的概念。这一概念包含许多成分。它可以端正人们对广播听众的认识。它不但便于进行理论分析,而且便于把得到的情况用于广播新闻事业的实践。我们既可以把这种态度理解为听众“对于”广播的态度,又可以理解为听众与广播“之间的”关系。这里指的是:听众的结构;听众对广播的需求和对广播的兴趣;关于广播价值的概念;要求,期望,需  相似文献   

19.
广播,是以诉诸人的听觉来达到自己传播目的的媒介。其传播效果如何,最终要看广播对听众的审美要求满足到什么程度。研究听众对广播的审美要求,也就是探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能使听众在“线性传播”的单位时间最容易听明白。因为,听明白了才可能接受,接受了才可能审美。窃以为,听众对广播的审美要求大致是:具体、形象,通俗、浅显,清晰、连贯,声情并茂。 审美要求之一——具体、形象 听觉接受的对象是声音,听众听广播是被动接受信息,播出内容和播音速度的快慢,是由电台来控制的。从几十秒的短新闻到几分钟的长通讯,如此没有停歇,容不得听众细细思索、品味。这样,首先要求的是具体、形象的东西,听众才能一听就清楚、明白。而抽象、笼统的东西则进不了大脑的储存器,自然谈不上审美了。 听广播是通过声音来认识外界事物的,广播中具体的信息符号留下来的印象才容易让人记住,并在瞬间理解。以构成直接的情感呼应关系,迅疾拨动感应的心弦。比如,当听到消防车的警铃,便马上知道是失火  相似文献   

20.
广播应如何为听众服务,满足不同听众的要求和爱好?如何安排丰富多彩的广播节目?广播怎样更好地为这个欣欣向荣的伟大时代服务?研究这些问题,就要对听众的心理机制进行深入的探计。一、听众的收听心理广播听众心理学是研究广播听众收听动机和行为的心理规律的科学。它的任务是对听众由于受到外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