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产业结构不仅反映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同时也影响了经济发展速度。因此,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对陕西省的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升级这一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陕西省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和优化对策研究。通过分析陕西省三次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主要问题,为陕西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进程中产业结构的变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婧 《软科学》2000,14(4):30-33
西部大开发就其本质而言 ,就是要以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尤其是推进工业化进程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全面现代化 ,因此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理应成为大开发的核心和重点。一、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和主要问题1 从三次产业结构高度来看所谓产业结构高度 ,是指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的历程中所达到的阶段和层次 ,是表征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它可以用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和产值结构来衡量。(1 )三次产业劳动力就业比重比较 :“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告诉我们 ,随着经济的发展 ,劳动力将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由此定理可以推…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时代以来,北京产业发展迈入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打造具有首都特点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主的新征程。回顾北京产业结构演变历程,分析北京产业结构发展的得失利弊,对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继续发挥北京“高精尖”产业全国“领头羊”作用意义重大。研究发现:1)以改革开放为界,北京的产业结构经历了从建立工业主导型社会向服务主导型社会转变的两个不同阶段;2)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目标的提出,北京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了向服务型城市的转变;3)产业结构调整中,也过早出现了“去工业化的趋势”,导致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增长动能不足。未来,北京产业结构演变,需要立足现实基础,把握“变与不变”,聚焦完善优化“高精尖”产业结构体系,促进北京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首都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郝吉荣 《青海科技》2001,8(2):11-14
创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途径,是快速发展民族工业、抢占市场制高点的创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快速发展我省经济、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健步跨入先进行列的推进器,所以,必须坚持技术创新,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  相似文献   

5.
产业转移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种规律,广东产业转移旨在协调区域经济,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广东产业转移有利于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整合地区资源,扩大市场份额;拉动东西两翼和山区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形成产业集聚、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技术溢出效应与建立创新体系.但产业转移过程中也存在产业空心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洪竞科  黄河  王先柱 《资源科学》2023,(11):2103-2116
【目的】在技术创新减排效应边际递减背景下,挖掘经济结构转型的碳减排潜力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投入产出理论和结构分解分析,构建了一个描述经济转型驱动碳减排的解释性框架,运用中国2007—2017年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以及相应的碳排放数据,分别从产业和空间维度,系统分析能源结构、投入结构、中间生产结构、消费结构、投资结构与出口结构动态调整对碳减排的贡献,并按全国、区域和地区3个层次分别展开讨论。【结果】(1)观察期内由于结构变动带来的碳减排量约为1726.82百万t,中国经济实现了从技术降碳到结构减排的动力转换;(2)中间生产结构优化是结构性减排的支柱力量,且经济部门间产业结构优化效应远大于地区间资源要素再配置带来的空间结构优化效应;(3)区域内产业结构优化的碳减排效应更为显著,地理区位存在先天劣势的内陆地区并未能实现区域协同联动下的碳减排;(4)地区发展水平与经济结构转型的碳减排效应间主要表现出“尾部效应”和“规模效应”特征。【结论】经济结构转型是实现碳减排的关键路径,生产侧和需求侧结构优化形成的“双轮驱动”效应有助于持续推动中国低碳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7.
"十五"计划明确提出:"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通过结构调整才能促进经济发展……要把调整产业结构与调整所有制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结合起来,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严峻事实表明,原有的工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已无力承担工业化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高新技术发展,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发展特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主动适应市场机制、缩短追赶进程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产业结构演进对人力资源需求出现变化。而民族教育的结构与内容尚未出现实质性的变化。要寻求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架构高等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樑,实现二者的有机衔接。产、学、研结合被当今世界公认为是一种培养素质全面、既有理论又有能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与民族地区企业合作的最佳方式,引领、支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构建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经济开放、金融发展对西部地区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开放、金融发展规模与结构促进了区域就业产业结构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抑制了区域就业产业结构优化;国际贸易、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促进了非正规就业规模的扩大;经济开放、金融发展引起的技术进步抑制了区域就业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0.
西北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业结构是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和生产力水平的反映。产业结构调整是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十五”计划的战略重点之一。文章在产业结构理论指导下 ,深入剖析了西北地区产业结构的问题与症结 ,针对主要矛盾和问题 ,提出了西北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目标及实施对策。作者认为 ,西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必须加快优势资源开发 ,打破城乡产业二元结构 ,推进农业产业化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产业和绿色产业 ,协调三大产业比例、轻重工业比例 ,产业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比例 ,协调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塑造西北特色区域经济 ,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能源系统和集约高效产业系统是实现经济发展动能转换、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关键。【方法】本文基于Kaya恒等式构建了产业系统碳排放影响因素模型,以中国30个省份发展规划中政策性目标作为约束条件,利用多目标规划模型对“孤立式”与“协同式”两种优化策略下省际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碳排放量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1)在当前能源与产业结构下,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目标难以兼顾,“协同式”优化策略下中国二氧化碳潜在减排规模更大,为78082.90万t。(2)能源强度是现阶段影响碳排放的主导因素,省际产业能源协同的碳排放效应具有两面性,应重视碳排放随产业发生转移的问题。(3)在充分实现能源调配和产业转移的情况下,东中西部总产值平均增长幅度为7.98%,经济结构显著优化,地区特色更为突显,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地区间产业同构的窘境。【结论】本文通过对多重目标约束下地区差异化发展策略的碳排放效应进行探讨,证实了多重目标约束下省际“协同式”策略的碳减排效应更为显著,为构建中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供方法借鉴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投资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不仅是个总量概念,而且也是产业结构不断变换升级的动态发展过程,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最主要制约因素就是投资结构。因此,必须将产业结构的研究与投资结构联系起来,充分重视投资结构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3.
首先测度出了产业结构高度化与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构建经济计量模型对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份2011年—2019年的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发现: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经济增长,而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的提升并不会促进经济增长。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市场经济更加依赖科技去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改良品种,改善产品质量,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但是,在农民从温饱向小康的进程中,我们面临不少困难: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三是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差距扩大.我们清醒地看到全国实现小康的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村经济的发展,没有占全国80%的农民人口实现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国的小康,就更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因此,作为县级科技综合行政管理部门--县科委(科技局),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肩负着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贸易结构演进与产业结构演进关系密切。在服务经济主导时代,如何利用产业结构优化来促进贸易结构优化,实现对外贸易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中国面临的严峻问题。自对外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一直以货物贸易为主,但是以货物贸易为主的对外贸易结构不利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使中国面临经常性的两反一补调查。同时中国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占比逐年提高。中国应当利用产业促进贸易的发展,在产业结构优化的同时促进贸易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6.
加大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是民族地区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民族地区发展最大的资源是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一旦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消失,旅游资源面临枯竭,民族地区的发展会停滞,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就会中断。民族地区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如何对待地方民族文化的问题。要发展旅游必须保持文化独特性;要实现现代化目标,又必须学习和接受西方文化。于是民族地区出现了为了发展旅游,积极挖掘本民族本地区的独特文化,发展了旅游却带来学习西方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文化冲突现象。  相似文献   

17.
通过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进一步实现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8.
提高中西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中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经济实力,对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全国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中西部与东部地区之比较分析了中西部存在差距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西藏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林种植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章分析了西藏高海拔地区经济林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对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经济林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周永振  徐虹  王其格 《软科学》2014,(4):98-101,106
以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旅游发展为例,指出民族地区需要转变对旅游业这种传统服务业的认知,加快其现代化发展,构筑以市场为取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方式,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增长,达到大力调整和优化传统服务业行业结构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