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两年来的“红楼热”越烧越旺,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也在质疑声中开拍,近日,著名作家王蒙的新著《不奴隶,毋宁死?——王蒙谈红说事》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王蒙表示,这本书绝非跟风之作。  相似文献   

2.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5,(20):66-66
《不成样子的怀念》人民文学出版社王蒙2005年5月定价:21元王蒙用他一贯幽默生动的语言,描写邵荃麟、萧也牧、夏衍、毕淑敏、铁凝、张洁等已故或健在的友人。这是一本可以和《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互读的书。在自述里,王蒙总结了自己的人生经验与智慧,而在这本书中,他写得更多的是别人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3.
80岁的王蒙又出新书了,继《老子的帮助》《庄子的奔腾》后,这次他"瞄准"了孔子。《天下归仁:王蒙说<论语>》对儒家经典《论语》进行了"王解"与"评点",再现《论语》的微言大义,是王蒙对《论语》的大量读书心得,经典解释转述,将《论语》作为一部活的、有针对性、有现实感、贴近人生与社会的书进行阅读理解发挥。本书的一大特点是打破了《论语》原有段落的排列,重新编辑组合,根据其内容重新划分结构,分别予  相似文献   

4.
当我拿到《三毛不在撒哈拉》的样书时,时而颠来倒去地翻看,时而捧在手心久久凝视,心中更是百种滋味。既为这个叫嘉倩的女孩实现自己的愿望而感到开心,又为自己在这其中付出的辛苦而感慨。这本书可以说是我这个初出茅庐的编辑做得最耗心力的一本书,因为我把自己的一腔热情也带到了其中。打开电脑,看着办公桌上的《三毛不在撒哈拉》,开始回忆我的这段拾光之旅。其实当我接到《三毛不在撒哈拉》这本书的初稿时,也开启了我自己的一段拾光之旅。在这段旅程中有不快、有感动、有欢笑,但更多的是幸福。  相似文献   

5.
此风不可长     
上月某日,一名博士生告诉我,他买了一本书,是石油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份出版的《人本管理》。系《奇正管理丛书》中的一本。他买这本书,是因为看到“前言”中强调的是“具有创新精神的管理学专家和中青年学者共同劳作的结果”。他在阅读这本书时,感到许多地方似曾相识,经  相似文献   

6.
我看完这本书的第一感觉是在脑海里跳出了凡高的名画《向日葵》;第二个印象是曹文轩保持了他一贯的美学风格,虽然我们对儿童文学的观点不同,他强调快感,我推崇快乐,但是我们殊途同归,正如本书后记中所说:“痛苦和美丽是一对姐妹。”对于本书,我有三个比较集中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不知是谁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蠢。”此语非深得书中三昧者不能道哉。曾主持《读书》多年的沈昌文先生的《阁楼人语》,就是一本可以医蠢的书。笔者此文谈的仅是王蒙先生的序言《。阁楼人语》择优选录了沈先生主编《读书》期间撰写的“编后”一类文字,王蒙作序时借题发挥议论如何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编辑,题目很妙也富有概括性:《有无之间》。好编辑应该“有”什么?相信不少人都能罗列出一大堆来:应该有知识、有操守、有热情、有容量等等。那么,编辑的“无”又指什么呢?还是听听王蒙的说法吧:优秀的出版家编辑家只有进入兼收并蓄的“无…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王蒙先生第一部文化政论集《王蒙执论》,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精选收录了他1984年至2014年30年间有关文化建设问题的讲话、谈话、演讲、报告、建言、随笔等各类文章(其中多篇为首次发表)。对于一个"一辈子参政议政"的作家而言,本书可说体现了王蒙关于文化建设的建树与思想历程。王蒙不仅是一位享有盛誉的作  相似文献   

9.
新书推荐     
★《我的先生王蒙》 作者:方蕤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4年3月 定价:20元 几乎从未在公众面前亮相 的王蒙夫人方蕤,此次推出新 作,把他们一同走过的50年岁 月娓娓道来。本书配有100多 张鲜为人知的珍贵图片,其中很多是首次发表。★《阿坝阿来》作者:阿来 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年1月 定价:22.00元 本书记录了阿来在阿坝的生活。作为藏族人的阿来,像这一代的大多数藏族知识分子一样,可以用汉语会话与书写,但母语藏语依然是他们  相似文献   

10.
名人与题目     
王蒙推荐的题目王蒙在《是警策,也是精神财富》的一文中说过,“《历史在这里沉思》这本书的题目起得好极了,历史需要在这里认认真真地沉思一下:究竟是怎么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荒谬、这样丑恶、这样野蛮的事件?为什么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光荣伟大的中国共产党,10亿勤劳勇敢的人民,竟然在那10年被一些丑类搅了个天翻地覆?浸在血泊里,付出那么大的代价,搞得几乎翻了车!”  相似文献   

11.
对热点问题向来敏感的媒体,最近与赵忠祥先生叫上了板。其原因盖由老赵的两本书——《岁月随想》和《岁月情缘》引起。我和老赵熟识。在十多年前社会上盛传他是中央电视台副台长时,我们曾有过一段愉快而难忘的合作。不久,他拿出了自己的业务自传与我商量,能否在《青年文摘》杂志上摘登。大约是五年前的春节后不久,他又突然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我想在自己业务自传的基础上,扩写成一本书,主要讲讲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人和事以及相关随想,中青  相似文献   

12.
有无之间     
《中国编辑》2004,(2):6-8
本文是《阁楼人语——<读书>的知识分子记忆》(作家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一书的序。书的作者是多年主编《读书》杂志的沈昌文先生。书的内容是当年《读书》杂志每期必有的编后交代,先叫《编后絮语》,后叫《阁楼人语》。沈昌文先生总结他的编辑经验有“无能,无为,无我”之说。王蒙先生这篇文章的题目《有无之间》,与沈昌文先生的“三无”之说显然有关。我们很喜欢王蒙先生的这篇文章。这不仅因为王蒙先生是声望很高的作家,不仅因为这篇文章阐述的是编辑之道,而且讲得很深刻,还因为这篇文章的视野、角度、思路、用语,都跟我们出版界同人的习惯不大一样。因此,这篇文章会吸引我们的读者,并且有利于激活出版界同人的进一步思考和研究。我们感谢王蒙先生答应本刊转载这篇文章。今年2月2日,应我们之请,王蒙先生为此专门写了一段话,在此一并献给读者: 老沈编《读书》时,动辄给刊物写个后记,叫做“阁楼人语”。阁楼云云,有点自动靠边的谦虚,有点减轻责任的躲闪,也有点说几句话而已的酸溜溜的潇洒。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小河最喧闹。(高尔斯华绥)一切决定于时间、地点、条件(斯大林);他这样编刊物容易编好,也容易处好各种关系,显得比较成熟,有利于一要生存,二  相似文献   

13.
好像到了可以回顾一下生平经历的时候了,年届古稀的王蒙给读者捧出了这样一本很有意思的《自述》。这番自述不是直白经历,而是娓娓道来由经历结晶的一点“感悟”,一点“明白”。不是教诲,胜似教诲;不是嘱咐,胜似嘱咐。 王蒙说:“永远与智慧和光明为伍,永远与愚昧和阴暗脱离,这是可能的吗?这就是本书所要讨论的。”可见,企望与读者一道去拥有一个智慧和光明的  相似文献   

14.
初见姜敏,正是春天。短短的头发在她时而缓和,时而激烈的言语中飘动,那张“忧思型”的瘦小脸庞也渐渐红泛起来。听人说,身高1.65米的她体重才45公斤多一点,可平均每年采写的科技稿件竟达100多篇。轰动全国的《“星期日工程师”之死引起的风波》;令人叫绝的《三个神奇的“中国人”》;贴近生活的《科学技术与你、我、他》……这一篇篇为“第一生产力”摇旗  相似文献   

15.
文汇出版社继《敬宜笔记》后,又推出《敬宜笔记(续编)》,两本书分别列为“‘夜光杯文丛’&;#183;个人专辑”之第一辑与第六辑,同列在文丛中的,还有季羡林、王蒙、李辉等其他作家的专辑。  相似文献   

16.
一次组版时,看到大样上有一篇文章中提到美国城市圣地亚哥。我印象中圣地亚哥是智利首都,美国怎么也有个圣地亚哥?核对原稿,是“圣迭戈”,被看稿编辑改为“圣地亚哥”。孰为正确?我赶紧查了几本书:1958年出版的《世界地图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有“圣地亚哥”;1978年出版的《世界地名译名  相似文献   

17.
报刊集萃     
智慧幽默《毒药》一次,邱吉尔的政治对手阿斯特夫人对他说: “如果你是我丈夫,我会把毒药放进你的咖啡里。”邱吉尔笑着说“夫人,如果我是你的丈夫, 我就会把那杯咖啡喝下去。”《让路》德国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仅能一个人通过的小道上,他遇到了一位曾经尖锐批评过他的批评家,两人越走越近。“我是从来不给蠢货让路的!”批评家傲慢地先开口道。“我却正好相反!”歌德说完,笑着退到路旁。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著名作家王蒙的作品,我读的不多。王蒙18岁发表成名作《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19岁发表长篇小说《青春万岁》轰动文坛。文革结束后不断有佳作问世,他还曾官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任文化部长。惭愧的是,我只完完整整地读过他的两部作品,一部是发表于20世纪80年代末,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发行的短篇小说《坚硬的稀粥》,另一部就是前两年出版我刚刚读过的《我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圈里,新华社记者唐师曾有个流传甚广的绰号——“唐老鸭”。《我从战场上归来》和《我钻进了金字塔》两本书详细记述了他的传奇经历。和许许多多读过这两本书的人一样,我认为他是个不可多得的英雄记者。 踏着去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我如约到了“唐老鸭”的家。他一米八几的个头,背稍稍有些驼,架副眼镜,乐呵呵的,很是憨厚。我与他相距如此地近—— 这就是“唐老鸭”? 记者哲学——忘了卡帕是谁 进入“唐老鸭”的家,我就开始在能看见的空间里到处寻找卡帕的照片。  相似文献   

20.
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成功之路——漫话科学研究》出版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并引起了有关专家的热情关注。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所编审《英华大字典》的编者郑易里在给作者的来信中,赞扬这本书:“内容丰富多采。写作手法灵活生动,我一看就丢不开,很有吸引力”。《成功之路——漫话科学研究》一书,我一气读完,越读越有味,作为有志于科学研究的青年,应认真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进行艰苦的自我锤炼,才能为人类作出重大的贡献”。这是新华社记者刘光辉写的感想。天津南开大学李约瑟教授读了这本书后,高兴地说:“此书写得很好。是继王梓坤教授《科学发现纵横谈》之后一本不可多得的科学史随笔。该书列为《青年修养丛书》,是很相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