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诗歌入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形式上的一大特征.这一现象的成因有三即"史传"与"诗骚"的融合;雅文学与俗文学的融合;通俗文学之间的融合.探讨形成原因,了解诗歌在小说中的作用,明确诗入小说的弊端,对我们深入研究古代小说的民族形成和民族特色会有直接帮助.  相似文献   

2.
佛教影响中国古代戏剧内容论略徐振贵徐文凯提起佛教,很容易使人想起远离尘世的古刹孤寺和不问世俗、惟知面壁参禅诵经的僧侣。他们不是与笙歌喧嗔、男女杂遢的戏剧风马牛不相及吗?其实,并非如此。佛教对中国古代戏剧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都有明显影响。神创论、灵魂不...  相似文献   

3.
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了歌舞等许许多多艺术形式。由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制时代,歌舞又有了明显的进步,先秦时期的歌舞应是我国古代戏剧的源头。从表演艺术上看,歌和舞可以说是我国戏剧的灵魂,没有歌舞,也就没有中国的古代戏剧,歌舞是中国戏剧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4.
编辑文化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文化是编辑在长期的编辑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社会文化在编辑活动中的拓展和延伸。编辑文化的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由表及里构成编辑文化的统一体。编辑文化既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制约,又为社会文化增添新内容,具有社会性、时代性、职业性、民族性、阶级性等特征,对编辑活动起着导向、约束、凝聚、融合、辐射等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口文化”是在“走西口”过程中形成的特有文化形态.走西口使得中原文化与游牧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积淀了独特的民风民俗.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访谈等方法,挖掘整理“西口文化”背景下的民俗体育活动.研究表明:(1)“西口文化”是河灯会、高跷、九曲黄河灯游会等民俗项目形成与发展的文化土壤;(2)“放河灯”其寓意在于缅怀、悼念“走西口”的人民;“九曲黄河灯游会”是对走西口人“出门通顺”,保平安的一种期盼.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体育有着丰富多样的内容:生命追求中的“养生”运动;军事训练中的“武艺”运动;宫廷生活中的“竞技娱乐”活动;节日风俗中的“游戏娱乐”活动;学校教育中的“修身教化”活动等。同时中国古代体育所表现的独特文化精神让世人瞩目:“智力并重”的哲学意味;儒道文化精神的文脉传承;象征吉祥如意的生命表现。  相似文献   

7.
我国诗歌理论的发展源远流长,而"以诗论诗"的体例,则是唐代杜甫的《戏为六绝句》所首创,嗣后,历代论诗诗层出不穷.以诗论诗,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意味隽永,易记易诵,在我国诗歌理论发展史乃至世界诗歌理论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8.
张国强 《职大学报》2006,(1):106-107
在中国古代,公共关系思想和实践都相当丰富,但在公共关系学界仍存在着历史虚无主义的倾向,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应当对其进行深入的系统的探讨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学。  相似文献   

9.
寇准是北宋前期的著名宰相,也是最富有争议、宦海生涯最为坎坷的大臣之一.寇准的身上集中了诸多鲜明而对立的个性特点:既坚持原则,忠义无私,刚正不阿,有突出的政治智慧和才能,使他几番主持朝政,在太宗、真宗两朝政坛发挥了重要作用,名垂史册;又任性使气,率意而为,气量偏狭,使他屡屡遭受同僚打击排挤,多次贬官,受尽挫折.本文试图从寇准的性格分析入手,研究北宋士大夫的性格特点对其入仕后政治活动和政治行为的影响,进而探求士大夫个人和群体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举办节事活动,可以促进城市发展,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丰收,所以,各地都希望利用节日文化资源来拉动本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并以此达到塑造城市形象的目的。本文以"鹤壁民俗文化节"为例,分析了节事活动对城市形象塑造的正、负面影响,提出了更好地利用节事活动塑造良好城市形象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国内其他区域节事旅游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文学时代风格伴随着共和国的风雨历程显示出四个阶段、四种格调。“文革”前,文学时代风格的主调是崇高的颂歌,而优美等为其变奏;“文革”中,伪崇高的战歌成为主调,而与之对抗的崇高等则为其变奏;新时期,主调是悲剧的挽歌,其他审美范畴为其变奏;1985年以后,风格走向多元化与消解化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音乐史上,宫廷音乐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宫廷音乐包括宫廷雅乐和宫廷燕乐。宫廷雅乐是中国历代统治者用于祭祀及朝会典礼等场合的音乐;宫廷燕乐则是宫廷中宴饮时供统治者娱乐欣赏的音乐。从上古三代到清朝末年,宫廷音乐在四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自成体系并忠实地服务于宫廷统治集团的政治、宗教、文化和娱乐活动的需要,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元明到民国初年皖籍作家所写的竹枝词进行审视,认为这些竹枝词内容丰富,反映了一些地方的风俗民情,对我国尤其是安徽民间戏曲活动与戏曲民俗有生动记录,这些材料对研究戏曲史、戏曲文化史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竞技体育活动及其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和"竞技体育"作为当代体育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其含义当首先予以厘清,并从汉语学术角度给出"竞技体育"以明确的定义是必要且必须的.在此概念之下对中国古代体育活动进行审视,可以发现在丰富多彩的中国体育活动样式之中,严格意义上的竞技体育事项却相对较少,农耕文化、儒道文化、修文偃武的古代历史文化形态都对这一现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幻术”是中国文化史中的重要概念,汉晋时期方术的盛行和西域幻戏的传入,其内涵分化为方士幻术和杂技幻术两个方面,并都具有迷惑意义。杂技幻术曾在唐代因胡汉民俗文化冲突而一度被禁,但作为表演性技艺本土化后,所蕴含的迷惑意味成为娱乐化的因素,成为后世中国传统戏法的重要代称。而方士幻术的迷惑意味却多与民间异端力量相联系,从宋代开始更具有反叛统治秩序的色彩,成为古代下层民众意图改变社会现实的重要手段和社会弱势群体的情感寄托。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古代的咏蝶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咏蝶诗运用比喻、象征、暗示、衬托、渲染等手法 ,把蝴蝶描绘成会飞花朵、虫之仙子、痴女贞魂、傲吏之梦等艺术形象 ,描写了某些蝴蝶毕命网罗、葬身蚁腹的悲惨命运。挖掘了这些艺术形象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7.
对集体行动形成的结构性因素分析,已成为理论思考和政策分析的基本依据。结构性解释能够剖析关键变量促进抑或阻碍集体行动形成,却难以对集体行动中关键变量及其互动过程的变化形成同等解释力。本研究以民族志的叙事呈现了浦市龙舟活动从共意形成、动员,到共意破裂以及“合法性困境”应对的整个过程。其中,集体行动“合法化”的维护过程,形塑了政府与民众对待龙舟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并由此构成了一个以相互妥协为内容的默认缓冲机制,得以有效应对来自行政合法性要求所产生的压力,从而最终促成了龙舟活动复兴的集体行动形成。研究认为,集体行动的“合法性”这一关键变量的变化,会导致行动者之间的互动过程发生变化。这一关键变量及其互动过程变化所形成的压力,并不必然直接决定集体行动的可持续性与否,其中还存在默认缓冲的可能,且能够重新构建一种积极面向的集体行动新循环。这一新循环所形成的集体行动,虽并非行动者所预先设想,但这一实践过程及所包含的逻辑,能够为当下民俗体育复兴的政策制定提供再生产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学校体育,不仅包括六艺中的礼、乐、射、御诸内容,同时也含有长期被研究者忽视的以课外体育活动、娱乐休闲活动为内容的"游息"活动.六艺中的体育内容是以培养学生的军事技能,形成其伦理观念为出发点,而"游息"则以满足师生的娱乐、休闲、健身需要为目的.然而,受宋明理学的负面影响,"游息"将大量流行于社会的体育运动内容视若"鄙事"而拒之门外,以至落后于当时的体育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国岁时和礼仪民俗中的体育形态大都是伴随着自然崇拜、神鬼迷信和禁忌等产生的。由于各地自然环境的明显差异和人文背景的不同,所以民俗体育也各具特色。魏晋以后,随着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各民族礼仪民俗中的体育,逐渐转为岁时民俗中的娱乐活动(少数民族聚居区这种变化较晚)。而历代的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又使各地民俗体育相互吸收和发展,自隋唐始,龙舟竞渡、角力、蹴鞠、射箭、赛马、拔河、登高等,事实上已成为多民族共同的文化财富了。  相似文献   

20.
故事现象是贯穿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奇特历史现象,具有公开性和制度性的特点。当皇帝、官僚的行为需要公开化以及需要纳入制度轨道时,就具备了产生故事现象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如有以下几种情况中的一种,即会产生故事现象:1.明显缺乏成文法和经典依据时;2.需对成文法和经典变通时;3.直接违反成文法时;4.应用和解释儒家经典时。故事现象产生的一般背景是法律的、制度的及文化的制约,其特殊背景是皇帝、官僚之间的政治利益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