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将生态美德与生态之善转化为建设"美丽中国"的内生动力,需要我们在伦理和实践中把握几重维度。生态伦理界的热切回应是建设好美丽中国的理论维度,坚持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美丽中国的动力维度,而实现永续发展则是建成美丽中国的价值维度。它们既是建设人类生态文明的伦理基础,更是早日实现"中国梦"的践行路径。  相似文献   

2.
要将生态美德与生态之善转化为建设“美丽中国”与实现“中国梦”的内生动力,需要在伦理和实践中把握几重维度。生态伦理界的热切回应是建设好美丽中国的理论维度,坚持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美丽中国的动力维度,而实现永续发展则是建成美丽中国的价值维度。它们既是建设人类生态文明的伦理基础,更是早日实现“中国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要将生态美德与生态之善转化为建设“美丽中国”与实现“中国梦”的内生动力,需要我们在伦理和实践中把握几重维度。生态伦理界的热切回应是建设好美丽中国的理论维度,坚持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美丽中国的动力维度,而实现永续发展则是建成美丽中国的价值维度。它们既是建设人类生态文明的伦理基础,更是早日实现“中国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编者按:"中国梦"是当代中国人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之梦,它标志着中国的崛起,它内在浸润和彰显着中国精神;"中国梦"也是当代中国人致力于实现个人幸福的惠民之梦。惠民之梦则必须要有分配正义的维度。拥抱"中国梦",是为了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富含深刻的伦理意蕴,它不仅是生态文明之美,而且也是社会和谐之美和道德创化之美。生态幸福和生态关怀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时代精神,也是  相似文献   

5.
当代生态伦理与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二者均对人和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刻反思,体现了对生态危机的高度关注。永续发展所倡导的生态伦理思想主张用生态理性约束人类的行为,将实现“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转化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外生动力,使社会发展、经济效益和生态平衡三者统一,确保人类得以永续发展、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贺信》中指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1]。美丽中国所形象勾勒的色彩丰富图谱,是对实现中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生动描绘。建设"美丽中国",是党在十八大报告中为亿万中华儿女实现美好新生活的热切期待、为圆百年"中国梦"所做的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中国的  相似文献   

7.
伴随生态危机的多发及党和政府管理创新能力的提升,建设生态文明已在我国达成共识。然而,这种认识的转变并不意味着生态文明形态的唾手可得,科学合理的建构途径应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关键环节。其中,培育科学的生态意识,设定合理的战略举措,创设有效的监督机制及建构持续的环境修复与保护机制,是实现美丽"中国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它对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存在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生态文明制度不健全、生态文明价值观缺失等问题,只有在经济维度、制度维度、思想维度和国际维度等方面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我们才能"诗意地栖居"于美丽的大地上。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崭新文明形态,是对掠夺资源、牺牲环境、破坏生态的传统工业文明的扬弃和矫正。美丽中国是指优美宜居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谐有序的社会发展环境,是自然之美与社会之美的完美统一。美丽中国就是绿色中国梦,蕴含着自然生态之关和发展之美,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建构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和思想意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探索,筑牢美丽中国梦实现的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的提出为中华民族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与"中国梦"的实现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本文通过对"中国梦"与中小企业的发展之间关系的分析,旨在探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并对此提出具体对策和想法,希望我国中小企业能更好地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