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后盾 《中国科技信息》2006,(24):254-254,256
立足于新时期技术与艺术的发展和演变,从现代视角对二者的含义与特征进行研究和论述。针对现代社会中技术与艺术的关系问题,在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从历史上的技艺、现代社会中的技术、现代社会中的技艺关系三个角度分析了艺术的技术性问题,目的在于通过对二者关系的分析,力求有助于对该问题在哲学层面上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技术复杂性及其导致的社会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技术复杂性命题的研究进行了紧要评述;第二部分从技术复杂性日益加剧技术二重性角度出发,阐释了技术复杂性与社会风险的内在联系及外在表现;第三部分则在前面分析基础上提出,对技术实施社会控制是克服复杂技术导致社会风险的有效途径,并从更广的视角,探讨了技术民主化对于问题解决的潜在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技术发展与社会生态环境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昀  江林茜 《软科学》2001,15(3):24-27
本文提出了“技术社会生态”的概念,将技术纳入大社会生态系统中,并作为其中的要素,寻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作用规律。因此,技术社会生态环境比一般的社会环境更强调了技术与其它社会自然要素的相互依存关系及其相互组合与匹配关系,即技术社会生态平衡。为了阐述这一观点,文章从社会生态技术与技术社会生态的概念;技术社会生态系统的特征;技术发展的社会生态适应机制三个方面构建了本论题的逻辑框架,并从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针对我国的一、二、三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技术复杂性及其导致的社会脆弱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技术复杂性命题研究评述的基础之上,从技术复杂性日益加剧技术二重性角度出发,阐释了技术复杂性与社会脆弱的内在联系及外在表现。从而进一步提出,对技术实施系统有效的社会控制是克服复杂技术导致社会脆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技术史研究的首要问题是对技术本质的探讨。目前对技术本质的理解大多偏向技术对自然改造的物质力量,而忽视了技术对维系社会价值体系和社会秩序的文化力量。中国古代青铜技术不仅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对社会结构的建立和社会价值的规范中也显示出了重要的文化本质。  相似文献   

6.
文章回顾了国内外不同学者对技术责任问题的论述。阐发技术责任问题的由来、发展和研究进展,揭示技术责任问题研究对于现代技术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分析了以往技术责任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关于技术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乃岐 《科技管理研究》2004,24(6):101-103,116
伴随着技术的历史发展,技术的双重效应日益暴露,由此便产生了4种不同的技术态度,即技术无政府主义、技术乐现主义、技术悲现主义和技术控制主义,以及对技术的多维度批判,主要包括对技术的生态视角批判、技术视角批判和社会视角批判,提出了技术的社会控制问题。技术控制涉及的问题主要是技术控制的目的、机制、内容和方法等。  相似文献   

8.
现代技术对社会与传统伦理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技术就其规模与影响而言巳有了质的变化。同时给人类社会提出了诸多方面的挑战。为了更好地把握对技术的哲学反思,有必要把技术首先看作是包括社会在内的人的行为,以便将其置于一定的伦理原则之下。  相似文献   

9.
论环境技术社会化的社会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乎所有能够影响环境技术社会化的各种因素都构成环境技术社会化的社会制约,特别是环境技术的供需、制度和政策法。环境技术社会化研究必须从这些制约因素出发,认清并对这些要素的分析就成为社会整合环境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社会技术:改造社会的实践性知识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技术”是存在的,就其本质而言,它是社会科学在实践应用中的一个中间环节,是由一定社会的政府或执政党(主要是)创造、发明(制定)的,由全体社会成员(主要是)或一定社会阶层接受、使用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进而实现改造社会目的的实践性知识体系;“社会技术”可分为“作为意志的社会技术”和“作为制度的社会技术”以及“原生的社会技术”、“次生的社会技术”、“再生的社会技术”等;“社会技术”与社会科学、与社会意识形态、与“自然技术”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社会技术”具有保障社会运行、改造社会和导向、组织、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1.
蒋旭东 《软科学》2003,17(2):11-14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我们带入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它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发展和每个人的幸福。然而,科学技术在20世纪的各项重大成就及其巨大的文化功能的实现,却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完成的,与社会对科学技术的整合密切相关。本文以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成就为例,分析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现化科学技术的整合作用,意在强调,在世纪之交的中国,必须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为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更多良好的社会整合条件,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  相似文献   

12.
当代科技风险的性质和表现形态打破了科技价值体系的传统运作逻辑,传统工业化科技价值体系的基础和合理性不断受到挑战和质疑.在当代科技价值体系内部,一种新的运行逻辑正在建立,其动力来源于世界风险社会中科技价值体系的反思性新特征,首先表现在科技价值体系的自我对抗中.科技价值系统的自反性、科技价值观念的自我冲击、科技价值创造中的质疑与挑战以及科技价值实现中的矛盾体现构成了这种自我对抗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分析提高公民科技文化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物质保障和精神源泉,并从政府支持、科学普及和全民参与三个层面提出提高公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英国科技社团通过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各种力量,形成了成熟灵活的科技传播和科学教育网络,已成为英国科学传播和科学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英国的科学传播和科学教育的社会化和社团化运作无疑将为尚处在起步阶段的中国科普事业提供宝贵经验,而这些成功社团也是我国科技系统开展中外科普合作的理想对象。  相似文献   

15.
王立文  蔡金花 《现代情报》2007,27(12):151-151,155
中医药科技的发展,是以满足时代发展和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为目的的。如何做好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为中医药科技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郭荣茂 《科学学研究》2016,34(11):1608-1614
转译社会学用"实践建构"代替"社会建构",强调在实践过程中以社会的最后形成来认识技术的治理,也于此体现了不同于布鲁尔对社会的理解。通过提出转译社会学,拉图尔认为,科学决策者之所以能实现技术治理,是由于他们组成了强大而稳固的由不同成员结成的行动者网络,而它的成功建构在于他们转换相关行动者的兴趣并赢得其支持。对作为科学决策者的巴斯德的炭疽疫苗技术发明的案例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通过"社会"认识转译社会学的技术治理,并且对于人们更好地开展技术治理能够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利益机制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提出应该以利益为导向,吸引社会精英投身科技创新,以按劳分配原则和有效的激励机制相结合,增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STS视野中的科学技术之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 《科学学研究》2003,21(Z1):11-13
文章认为,科学技术在STS领域内应被视作社会活动之主体的本质力量的一种外显。其本质表现为:一方面,科学技术从一开始就是推动社会进化的主要原动力;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社会的异化而又会对环境和人类造成负面效应。环境伦理观的核心是:人类应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和其他生物物种服务,维护地球生态的繁荣。  相似文献   

19.
汤妙吉 《情报探索》2014,(7):128-130,133
以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图书馆成立广州地区第一家高校科学技术协会,与政府、企业、研究会协同创新开展社会服务为例,探讨高校图书馆利用科学技术协会开展社会服务的路子。  相似文献   

20.
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批判是对西方现代社会的合理化问题的深度把握,也是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科技批判”理论的借鉴。它推动了“科学技术批判”超越工具理性批判、意识形态批判乃至“政治经济学批判”而走向“批判的解释学”,为考察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异化”问题,特别是揭示当代社会的“非政治化”问题的实质提供了一种批判工具。在他看来,“非政治化”是科学技术异化在当代社会的深刻表现。因而,任何“科学技术批判”都应当转向对这种“非政治化”问题的分析和批判。这也是科学技术批判理论在当代发展的内在逻辑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