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给本科生和研究生开10门课,写了10部(篇)教材和论文,摘了近10项包括国家八五、九五项目的科研课题,还担任系里的行政领导,如此繁重的工作,这样卓著的成果,不禁使我们对王黎宏这位西安公路交通大学不足40岁的副教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究竟怎样分身有术搞这些事情的呢?当我们向他请教时,他告诉了我们“挤”这个诀窍。王黎宏副教授说:“时间  相似文献   

2.
看看你的表情,就知道你在想什么。汉语里,我们把选种能力称为“察言观色”,西方人称之为“读心术”。有时候我们真的能遇到这种情况,似乎一个人的心思全都写在了他的脸上.认知科学家称这种现象叫做移情作用。这种作用让我们能感知到别人的情绪,识别和了解他们的感觉和心理,通过他们的观点看事物。  相似文献   

3.
刘凤霞 《科学中国人》2014,(2S):163-163
古今中外凡在学业中有成就的人,对学习都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数学保持浓厚兴趣的人,他会聚精会神地进行学〉--j,千方百计地想方法去熟悉和解决数学新问题,平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正如华罗庚所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废,好之不倦,因之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  相似文献   

4.
美国心理学家格拉德韦尔一直致力于成功心理学研究.他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理论——一个人在任何领域取得的成功跟天分无关,只跟“练习”时间长短有关。一般说来,一个人如果想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就。他就必须练习“一万小时”以上。打个比方。如果你爱好打乒乓球,并想成为世界一流的运动员.你就必须苦练一万小时以上。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科研管理效率,科研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以加强自身的研究能力。本文仅对此略陈一见。1.要善于利用时间。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宝贵的,对科研管理人员尤其如此。日常的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使他们没有时间搞研究,特别是没有整块的时间搞研究。这就迫使科研管理人员要充分利用工作和家务的缝隙时间,善于拼凑这些时间上的“边角余料”。另外,对于绝大多数管理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信息》2004,(3):100-102
虽然电脑和互联网的概念慢慢地变得妇孺皆知,但是代表高科技的信息产业仍然是孤独和寂寞的。面对一个以初中生为构成主体的上一辈人,我们确实不能强求他们对“芯片”、“驱动”、“软件”、“操作系统”等东西深刻理解,他们已经习惯了开关、电路、控制台这样的名词。但是这种“不能强求”也可能带来很坏的结果,那就是代表高技术创新的年轻人如果不能从代表资金和管理的上一辈那里得到资助,我们的很多技术就会落后于别人一个年代,而且是始终循环地落后。所以,需要有人站出来,锲而不舍地讲道理,锲而不舍地要投资,最后投入到一项可以上升到“振兴中华”高度的事业上去。邓中翰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创立的“中国芯”事业确实“事关中国”,事关整个信息产业。  相似文献   

7.
<正>总是自言自语的不一定是疯子,我们每个人都会自言自语,可是我们究竟花了多少时间喃喃自语呢?美国研究人员为此进行了一项尝试性的研究。他给志愿者戴上耳机,当耳机中传来嘟嘟的提示音时,志愿者就要记录下当时自己在想什么:自语自言?想一个场景或者其他事情?结果显示,他们超过80%的心理活动和思维过程都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根据科学家推  相似文献   

8.
管道惊魂     
“5点了,该下班啦!迪克,你听到我的话了吗?”同事问。“什么,你说什么?那,你先回去吧,我再等一会,反正我们也不是同路的……”迪克又重新埋下头去。哈维狡猾地笑了,他走到迪克旁边。“你为什么还不走呢?”迪克问。“那我也多呆一会儿,把工作干完再说。”迪克皱起眉头,但什么话也没说。迪克和哈维都是在这实验室实习的大学生。他们之间存在着竞争:每个人都想超越对方。从青年开始,他们就致力于解决这样的课题:那可是能让白发苍苍的老教授也伤脑筋的。他们寻找物体的外型,要求它对空气的阻力降到最小值。换句话说,他们在研究《物体对空气的最…  相似文献   

9.
任民 《世界发明》2003,26(9):10-10
对于不能生育的夫妇来说,没有儿女绕膝无疑是再痛苦不堪的事情。不过,澳大利亚Monash生殖和生长发育学会不育症专家安南托森将给他们带来福音。他在伦敦的科学媒介中心说,具有生殖功能的人工精子和卵子不久将研制出来。“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提取细胞,研制出精子和卵子的替代品。”托森教授说,“我想这也就需要10年时间,对那些由于癌症而失去精子和卵子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相似文献   

10.
近段时间以来,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伤北京动物园黑熊的事件成了社会各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人们义愤填膺地谴责刘海洋的“残忍”,而且相信“残忍”的根源在于他的“性格缺陷”和“心理变态”,继而又把他的“性格缺陷”和“心理变态”归咎于中国的素质教育。从上面诸多反应来看,简直有点全民共讨之的味道了。我们认为这对刘海洋是不公平的。首先,我们考虑刘海洋用硫酸泼熊的动机是什么?刘因为在书上读到“熊的嗅觉灵敏,分辨东西能力强”,所以他想知道熊实际上是不是如此,于是他才决定实验一下。这就说明他并不是以伤熊来取乐的…  相似文献   

11.
46南洋岛热带植物园别墅 ,老大卧室。老大气势汹汹地对太太大喊大叫 :“你说我与苏明较量是鸡蛋碰石头 ?是白痴 ?放屁 !老子就不信斗不过他 !他聪明 ,我也不笨 ,他能搞世界名人网站 ,能研制电脑人 ,我也能让他的电脑人变成一个昏头昏脑的白痴 !”47南洋岛热带植物园别墅 ,何祥卧室。苏洁 :“何祥 ,我们想离开这里恐怕很难 ,老大天天都严密监视我们。”何祥 :“我倒有一个办法。”苏洁 :“什么办法 ?”何祥悄声说 :“和你哥哥联系 ,让他带‘电脑人’苏洁来暂时顶替你 ,来个金蝉脱壳之计。”苏洁 :“那会不会泄露电脑人的秘密 ?”何祥 :“不会…  相似文献   

12.
误区一:贪大求全 中国企业热衷于搞大,但显然,光搞大是不行的,无论是理论还是事实,都足以证明中国企业若只是规模大,慢慢就会瓦解。现在有不少企业看到别的行当赚钱,便见异思迁,既不考虑是否是自己专长,也不考虑多少人已领先一步进入,结果只能是什么都想搞,什么都搞不好。进军新领域大多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今天还在宣传自己在“很短的时间内”又“成功地”收购了多少多少企业的企业家,三年后可能会感到消  相似文献   

13.
不寻常的日子张安华许多人都这样想:没有“文凭”的人能搞发明吗?我的回答是,能。就拿我说吧!我对医学只是个半拉子“爱好者”,又没有文凭,然而,我先后搞成了强肾健身球等几项发明,均被国家专利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人的一生,是由许许多多的日子缀成的,有的日...  相似文献   

14.
点亮心烛     
崔鹤同 《知识窗》2006,(3):38-38
特瑞是个皮货商,人过中年,事业上却不尽如人意,屡屡受挫。他的情绪十分低落,常常无端地发脾气,抱怨别人欺骗了他。终于有一天,他对妻子说:“这个城市令我失望,我想离开这里,换个地方。”无论朋友们如何相劝,都无法改变他的决定。  相似文献   

15.
《科技新时代》2008,(12):110-110
生活总是不那么完美,每个人身边都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情。面对这些缺憾,大多数人选择了接受,因为他们认为能够改变现状的创新只有专家才能完成。但是也有少数人并不这么想,他们决心靠自己来解决存在的问题,下面这5款出自大学生之手的家居用品设计就是如此:将小柜子改造成迷你厨房、把电冰箱“分区”、在晾衣服的同时进行杀菌……这些奇思妙想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这样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6.
诱捕彩蝶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准备去山里捕捉蝴蝶。刚出家门,就碰上了展览馆的老任同志。他特意来我家,是想搞一组“蝴蝶摄影小说”。我建议他实地抢拍。“都秋天了,哪里去捕蝴蝶?”他不信,我拉着他就走。时近中午,我们来到了山谷里的一条小溪旁。这是我多年考察蝴蝶的地方,也是最理想的“蝶道”之一。为了给老任开开眼界,我采用了“诱捕法”。我把事先准备  相似文献   

17.
把“金字塔”倒过来。现在是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企业管理层通常首先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减少10%的员工。但他们为什么不从另一个角度去想:在现有员工的基础上。我们能不能让他们增加10%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18.
历史由英雄书写。大风起兮的乱世,风驰毛掣的崇山峻岭.在历史舞台的每个出口,他们守候着……此时,一个身影闪过:他顶着风雪一步步爬上施工高台;他通宵不眠与人画图讨论……刘政崇,这个被称为“风洞赤子”的英雄,带着山岭的气息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19.
我反复研究制作的防雨防锈挂领,不久前提出专利申请,并被专利局受理,这是我首次取得的专利项目。以往,我压根儿屯没想到去搞发明创造,更没有想到去申请专利。总认为搞发明创造是“家”们的事。他们是科学头脑,并依托科研院所的优越条件,专门从本专业研究发明工作的。发明是得出的科研成呆,是经他打1反反复复探讨、研究出来的,是一般人难以涉足的事。两年前,我有幸得到发明与革新杂志,人人一接赶到这份杂志,就更不释手,每期到手就一气看完。杂志中介绍了很多动人的本这,我发现不少成功的人物,原来并不是科学家、专家、发明家…  相似文献   

20.
一部《武林外传》火了导演、编剧、演员等一票人,顺带还火了郝亚宁这个投资人。他是各种颁奖典礼的常客,时不时就能遇到他。走进郝亚宁工体的办公室着实让我们吃了一惊:房间不大,他投资的作品的海报、画册,各种获奖的奖杯、奖状满屋子随处放置……给我们倒茶的小伙子也全然不是我们在其他公司见到的“模式”——这一切似乎与他的名气和成就“不配套”。接下来的访谈和时不时的电话铃声,使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个“干事儿的人”的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