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瑞芳 《今日科苑》2007,(21):113-115
百家讲坛“三变脸儿” 有个记者向阎崇年提出他是不是“开坛元勋”的问题。阎崇年刚答“我不是百家讲坛‘开坛元勋’,在我之前上过讲坛的,大概有1000人。”我跟阎崇年夫人解立红远远地坐在记者身后喝茶。我笑道:“何不干脆说‘我是1001人’,多有趣?”解立红说:“他不会这样说。他得考察清楚才能说,他是不是第1001人。”  相似文献   

2.
有一天     
浅水 《知识窗》2007,(6):6-6
有时候生气他的“有一天哲学”。他总说:“有一天”。他说,有一天,等我站稳了脚步,我们就可以去度蜜月。他说,有一天,等我学完该学的东西,我就会回到你身边。  相似文献   

3.
近段时间以来,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伤北京动物园黑熊的事件成了社会各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人们义愤填膺地谴责刘海洋的“残忍”,而且相信“残忍”的根源在于他的“性格缺陷”和“心理变态”,继而又把他的“性格缺陷”和“心理变态”归咎于中国的素质教育。从上面诸多反应来看,简直有点全民共讨之的味道了。我们认为这对刘海洋是不公平的。首先,我们考虑刘海洋用硫酸泼熊的动机是什么?刘因为在书上读到“熊的嗅觉灵敏,分辨东西能力强”,所以他想知道熊实际上是不是如此,于是他才决定实验一下。这就说明他并不是以伤熊来取乐的…  相似文献   

4.
爱听、爱看童话是幼儿天性使然,童话也确实比其他艺术形式更易渗透进他们幼稚的心灵。童话创作多以“幻想”的方式实现,“幻想”为了实现“愿望”,常常驾着夸张、变形的“马车”奔跑在思维的羊肠小道上,于是“荒诞”产生了。“有一次我在上海看见一个中国人,他的耳朵长得非常大,大到可以当披风,下雨的时候,他就钻到耳朵底下去,又暖和、又舒服。当天气特别不好的时候,他就请他的朋友和熟人住在自己的耳朵里”。  相似文献   

5.
王亦加发明“无空耗电度表”钱跃忠王亦加只是上海市建平中学的一名高中生,可是他从事发明创造已有近十个年头了。“录音电话”、“留言门铃”、“电话控制器”、“打针用的电动启盖器”等都是他的发明。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发明的“无空耗电度表”,这一发明使他走上了在上...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讲的是战国时候政治家孙叔敖的故事。孙叔敖小时候听人说,有一种两头蛇,谁遇见两头蛇就会死。有一天,他哭着回来,对他母亲说:“妈妈,我活不成了,不能给您养老了啊!”他妈妈问:“是怎么回事?”他说:“我真的看见两头蛇了。”他妈妈问:“两头蛇在哪里?”他说:“我想它是个害人的东西,让别人看见了也要死,我就用锄头把它打死,埋在土里了。”他妈妈高兴地说:“好,好!你不要怕,蛇没有咬你,怎么会死呢?再说,你除了一条害虫,做了件好事,不仅无祸,还会有福呢!”这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两头蛇呢?古代关…  相似文献   

7.
规则     
小柳是个9岁的小男孩,是个“旅美学生”,能自称是“海归”、小柳学习成绩优秀,在美国的小学当过“斑长”,上学第一天,老师就提议“提拔”他为班长,全班同学一致通过。这本是小事一桩,但小柳百思不得其解,回京与父亲说他的“不解”,在美国的小学,他的那个班长可不是老师任命的,而是全体同学选举的,即使后来她当上了班长,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次,银行的计算机突然确认一个叫布朗的人死了,而在现实生活中,布朗却还活着,于是,发生了一连串事件。开始,他的支票上盖着“死亡停用”的章并被退了回来。接着,社会保险部门拒绝发给他退休金,因为他已经“死了”。最后,医疗保险部门也拒绝偿付他“死后”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刘瑞升 《世界发明》1997,(1):30-32,20
说宋郑还是“好孩子”们的“父亲”,是我的主意,没跟他音量,若引出名誉官司,我肯定“吃不了兜着走”。也许读者认为我话重了,其实不在,他为了“好孩子”,曾采用“诉讼保全”与一家争夺“好孩子”“监护权”的单位,把官司从南京打到北京,世上谁能拚上老本这么干?我想,只有当父亲的。  相似文献   

10.
年过古稀的解传良是大连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原党委副书记。他离休后潜心学习书画艺术,经过十余年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老年书画名人”;同时他带领弟弟妹妹走终身学习之路,创建学习型家庭。他这“一画”领来了全家老幼“百花”开放,成绩卓著,先后荣获“首届全国学习型家庭”和  相似文献   

11.
“二十年前旧板桥”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早年家境贫寒,但他矢志学艺,终于画得一手好竹。许多人见郑板桥画竹,都认为他穷极无聊,想收藏他画的竹图的,更是少见。后来郑板桥中了举,做了县令,先前讥讽他的,笑话过他的那些亲戚们一反常态,不单对他画...  相似文献   

12.
创造短笛     
创造短笛骄杨卢瑟福的批评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在担任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时,有一天深夜,他去实验室检查,猛然发现一个学生还在那里做实验。卢瑟福便问他:“你上午干什么去了?”他回答:“做实验。”又问:“下午呢?”“做实验、”这时卢瑟福提高了嗓门:...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中国人》2005,(7):30-31
很少有人知道,60年前在纳粹德国的铁蹄下,有一位手术台前的中国“辛德勒”。他冒险解救了40多名处于生死边缘的犹太囚犯,让他们重新获得新生;他被犹太人称为“中国神医”;1985年德国政府授予他“国家大十字勋章”。他就是曾留学德国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裘法祖。  相似文献   

14.
谭迪熬,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有着平凡的外貌、平实的言语,无论是远观还是近看,他都是那么简简单单、朴朴素素。见过他的人既不会把他深深地记住,也不会刻意地去把他忘记。在人们的眼里,他平凡得就如土地上的一粒沙、大海里的一滴水。然而,就是这一粒沙、一滴水却闪耀出夺目的光芒:在湖南省有所普通的中学———长沙市九中,是长沙市典型的“薄弱学校”。几年后,学校焕然一新,由原来的“薄弱学校”一跃而为“特色学校”,值得提及的是,该校还被湖南省发明协会定名为“湖南省长沙市青少年创造发明学校”,被全国创造学会命名为“全…  相似文献   

15.
纵观周佛海的一生,他曾是中共“一大”代表、党的创始人之一和中共“一大”的代理书记。“一大”后,他从共产党投向国民党,成了蒋介石的心腹和“三民主义理论权威”。抗战爆发后,他又当了汪伪阵营的第3号大汉奸。而为周佛海提供这些政治机遇的却是青少年时期的两次不平常的考试,说来真是让人无法想象。  相似文献   

16.
此“长江”非彼长江。此“长江”姓黄,是个“小人物”,“长江”是他的名字。  相似文献   

17.
无病的“病人”。在外企上班的邱宝先生,来到福建煤矿疗养院心理治疗中心咨询时,因为排队多等了10多分钟,就不耐烦地与一位护士大发脾气,而这次他来咨询的问题正是“常发无名火”,“经常有揍人的欲望”……他有体面的身份,而且也知书达礼,但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火山。在公司里,他是模范员工,尽职尽责,甚至任劳任怨;但一进电梯准备下班时,他就会莫名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与文化》2005,(8):56-56
他于2003年获得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新世纪高科技创新发明之星大奖”;他成功研制出的纯中药“强力速康丸”“大力祛毒丸”系列,结束了湿疣、疱疹,非淋菌性尿道炎、慢性前列腺炎中药无法快速根治的历史,为无数性病、妇科疑难病患者解除了“难言之隐”;他的成功事迹在全世界广为传播,美国权威报刊《纽约时报》专题报道“站在世界医学殿堂最高领奖台上的中国学者”,它就是医学博士  相似文献   

19.
耿仁亮 《知识窗》2007,(5):29-29
所谓“绝对”,即自上联拟出后,至今仍未有续出工整、贴切下联的“半边对”。相传,清代对联大师纪晓岚曾夸下海口说:“天下未有不可对之对。” 其妻听他这样说,就在一个月夜指着纱窗出了一个上联为难他:“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格)亮。”  相似文献   

20.
他,在上世纪80年代主持“通信处理机网络系统”项目,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多台异种计算机联网。他,主持规划、设计并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公用数据通信网;他,主持设计并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在全球率先实现了网络融合;他,被誉为“中国互联网之父”,并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50位数字英雄之一;他就是我国第一个公用数据网的开拓人——刘韵洁,一个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执着追求、勇于创新、坚持到底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