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申津羽  韩笑  侯一蕾  温亚利 《资源科学》2014,36(10):2174-2182
提高农户主观福祉对于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是三农问题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贫困山区湖南省湘西州7个县(市、区)的356个农户为样本,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影响农户主观福祉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自身特征、家庭特征、财富水平、生态系统、社会环境等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农户主观福祉。其中,健康状况、家庭总收入、资源收入、政策满意度、邻居社会关系均对农户主观福祉积极影响最为显著;林地面积、家庭人口、家距城镇距离等因素对农户主观福祉有消极影响。同时研究还发现农户对资源就业供给功能、教育基础设施和交通的满意度对农户主观福祉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因地制宜制定扶贫政策等建议提高农户主观福祉。  相似文献   

2.
林权制度改革虽然进一步增强了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维护生态平衡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国有林区严重的就业压力,这将直接造成国有林区职工的生存困境。为了解决国有林区职工就业问题,以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职工就业状况为研究对象,了解国有林区职工就业的现实状况,通过规范分析的方法发现林区职工在就业观念、自身技能等方面存在问题,林区管理部门在就业政策、社会服务等方面存在欠缺,重点在教育政策、文化政策、就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方面探索有效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伐政策的出台,实施林下经济代替原有的以森林资源消耗为主体的经济模式,成为当前各地林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成为林业职工增收的重要途径,成为林区林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是解决停伐育林期内林区经济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有效途径,针对林区林下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探讨。总结出一套发展林下经济,开展特色种植及开发生态旅游的发展林下经济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0,(12)
基于国有林区改革的政策背景,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维度出发,选取17项指标构建国有林区改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TOPSIS评价模型和自然断点法分析2017年黑龙江森工国有林区40个林业局改革绩效水平空间差异。结果表明:黑龙江森工国有林区改革绩效水平整体较为均衡,但在各维度上存在明显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贯彻、落实切实做好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林业局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使规划对林业局、直属单位未来十年的林地保护利用工作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保证林业局级规划工作顺利进行,结合黑江省森工国有林区各林业局实际,应用遥感判图在森工国有林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现地落界,最大程度的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随着林业新形势的发展,黑龙江森工国有林区的绿化苗木培育和经营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为绿化美化森工林区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对黑龙江森工国有林区绿化苗木工作面临的问题、发展趋势和前景,以及有待采取的对策,浅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对人类福祉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年来在多种因素驱动下,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发生显著变化,对农民基本生产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农户问卷调查和参与式农村评估,了解农户对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认知和态度,采用多指标评估法对农民福祉的变化进行分析,并探讨二者的关系。研究发现,劳动机会、水源、粮食和空气是当地与农民福祉最为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其中劳动机会和粮食供给功能发生显著下降。不同地区农民福祉总体差异不显著,但福祉要素如收入水平、生产资料满意度、资源获取能力和营养获取能力存在差异。生态系统服务状况、收入来源和交通条件等是造成福祉要素差异的主要原因。1999年-2009年,固原农民福祉由31.5增至48.6,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收入提高是导致福祉变化的重要原因,生产资料满意度下降是制约农民福祉提高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尝试对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以改善民生福祉、维护生态系统可持续性为目标的各类相关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东京城林业局2001年进行了第五次经理复查,2011年进行了第六次经理复查,两次调查间隔十年,这也正是天然林保护一期工程全面实施的时期,天保工程的实施给森工林区经济、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十年来,由于国家投入巨资,并制定执行了多项惠及森工林区发展的方针、政策和规定,再加上林区职工的共同努力,使东京城森工林区摆脱了林业"两危"的困境;使林区职工增加了经济收入,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富裕之路;使森林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恢复;也使森林资源长期过量消耗得到了有效控制,森林资源得到了恢复性增长,其成效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9.
当前,内蒙古森工林区木材产量大量调减,支柱产业和替代项目相对单一,使各森工公司改革和发展的面临着巨大压力。随着天保二期工程和林区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入,内蒙古森工集团因应时势,提出了实施“3598”和“发展森林经济,打造百年森工,实现林区快速转型崛起”的战略构想。特别是在推进森工公司实现转型崛起、创新发展、富民兴林目标和发展富民产业和替代项目、增强企业经济效益附加值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和新矛盾,会使企业内部干部职工和基层职工群众思想呈现多元化、利益诉求较多的新特点,这就给林区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只有多渠道、多方式加强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多举创新之措,才能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工作载体和方法,才能进一步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鼓舞士气的作用,推动林区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退耕还林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的方法,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和农户福祉的变化进行分析,并探讨了二者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退耕还林以来宁武县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因子均发生变化,提供食物产品服务明显降低,消遣和生态旅游服务明显提高;研究区农户福祉处于较低水平,各村庄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各福祉要素中,健康状况、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三项福祉要素的空间分异较小,其他要素空间分异较大;2001-2011年,研究区农户福祉从36.61增长到40.40,增长率为10.35%,各要素中变化最显著的是收入水平和生产资料满意度,其中收入水平呈现正增长,生产资料满意度呈现负增长;对农户福祉影响较显著的生态系统服务因子依次为消遣和生态旅游,食物产品供给、处理废弃物、气候调节和非食物产品供给。  相似文献   

11.
为巩固和深化林改成果、维护林农利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本文通过建立联立方程组,探讨林权流转、政策性森林保险、公益林补偿、林业合作组织、木材采伐限额管理、林业税费等林改配套政策对农户造林、抚育和采伐行为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林权流转、林业税费负担和林业合作组织等配套政策对农户林业生产行为有不同程度和方向的显著影响,而林木限额采伐、政策性森林保险和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等对农户林业生产行为暂无显著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对林农生产行为有显著影响配套政策,本文提出:1尊重农户意愿,规范林权流转;2进一步推进林业合作组织发展;3营造良好的税费环境。对林农生产行为暂无显著影响的配套政策,文章提出:1促进林业收入多元化;2扩大政策性森林保险实施范围;3提高森林生态补偿标准。最后提出应对农户进行有针对性的政策宣传,增加农户对林改政策的认知,以更好地发挥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由于长期破坏性干扰,次生林已成为森林资源主体。1998年特大洪灾后,人们认识到天然林的重要性,国家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等保护措施;与此同时,原来以木材采伐为主业的林农则面临失业。在此背景下,如何保护与恢复现有次生林生态系统、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推动林区经济转型,向科研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中科院清原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简称"清原站")自建站以来,根植于我国温带次生林生态系统,开展了水、土、气、生等生态要素的长期监测,森林生态学和森林培育学等基础研究,以及次生林生态系统保护、恢复和林下资源高效利用等应用研究;并通过试验示范与技术推广,为东北森林生态保护、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取得的主要进展:(1)突破林分/林窗结构精准量化技术和方法,确定了基于林分垂直分层结构调控原理的次生林恢复和林下参培育技术;(2)明确了自然干扰过程及其生态学意义,提出人工模拟自然干扰(林窗)促进次生林生态系统恢复和林下中草药栽培利用技术方案;(3)揭示了次生林建群树种共存机制,并应用于次生林林窗更新和林下山野菜培育技术;(4)确定了次生林生态系统中落叶松人工林生产力维持的凋落物机制,提出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和林下林蛙养殖存活率提高技术。上述研究成果不仅为我国生态安全建设与温带森林保护、恢复与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撑,也使得清原站成为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成果转化基地和开展国内外合作研究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3.
张朝辉 《资源科学》2018,40(7):1387-1396
退耕风险感知是影响农户退耕参与意愿和决策行为的关键要素。基于新疆阿克苏地区1451户农户的调查,应用广义有序Logit模型,从预置性因素、政策性因素、过程性因素与外部性因素出发,探索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农户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为降低农户退耕参与风险感知、激发农户退耕参与意愿、优化退耕还林政策设计提供信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① 农业经营收入比重等预置性因素、退耕还林配套政策等政策性因素、退耕还林直接成本等过程性因素、非农就业能力等外部性因素具有统计显著性;② 家庭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情况、退耕还林政策认知水平、退耕配套政策、非农就业能力等变量对显著降低农户参与退耕的高风险感知或提升低风险感知的概率相对较大,农业经营收入比重、退耕还林直接成本、林业自然生产弱质性、林产品市场销售损失等变量对显著提高农户参与退耕高风险感知的概率相对较大;③ 退耕政策认知水平、退耕还林直接成本、林产品市场销售损失等是影响农户参与退耕风险感知水平的关键变量,也是降低农户退耕风险感知水平的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combines cost proxy model estimates of the cost of the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in Colorado with U.S. Census Bureau data on household income in Colorado to examine the possibility of paying for universal telephone service in a competitively neutral manner, without an explicit high-cost fund. Cost proxy models can provide the cost of providing telephone service by census block group, and Census Bureau data allow the calculation of mean household income by census block group. Based on these two types of data, this article shows that if telephone service were priced as a tax, and if each household in Colorado paid between 0.6% and 0.75% of their annual household income for telephone service, there would be no "high-cost deficit." This article also shows that there i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household income and cost of telephone service. Thus, it is not the case that all high-cost areas are, for example, wealthy mountain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15.
姚予龙  邵彬  李泽红 《资源科学》2018,40(11):2153-2167
俄罗斯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一环。俄罗斯森林资源面积和储量都位居世界前列,长期以来是中国木材资源最主要的进口来源地。本文从中俄森林资源合作的重点方向、合作主体和主要地区,中俄木材资源贸易的流向和流量、品种结构、运输通道,以及中俄木材资源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中国-俄罗斯森林资源合作的格局进行了历史和现实的分析。对俄罗斯森林资源空间分布、树种结构、可采林比重和森林资源开发的基础设施与技术条件、俄罗斯森林资源开发政策、投资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和论证,明确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俄罗斯林业合作开发的资源潜力、重点地区、合作的重点领域、可行模式等。同时指出,中俄林业合作开发要充分考虑当地产业政策、环境保护和各项法规的影响,顾及到各方利益关切,实现两国林业合作开发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6.
1993-2033年中国林业碳库水平及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是自1990年来全球的环境难题,增加森林碳汇和木质林产品碳储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林业碳库总系统包含森林碳库和木质林产品碳库两个子系统。本研究结合蓄积量法、单指数衰减模型、生物量消耗法及储量变化法,对1993-2013年的中国林业碳库各子系统进行核算分析,并运用灰色动态系统GM(1,1)模型预测2014-2033年中国林业碳库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1993-2013年中国森林碳库呈现稳定上升趋势,2013年中国森林碳汇为175亿t,比1993年森林碳汇提高了约50%,采伐剩余物累计碳排放和森林火灾碳排放分别为1082万t和8 866万t,抵消了森林碳库水平的0.56%;②中国过去20年木质林产品碳库增长迅速,2013年木质林产品总碳储量和新增碳储量分别为9.0亿t和0.5亿t,比1993年分别增加了1.21倍和3.22倍;③2013年中国林业碳库碳储量为184.8亿t,未来中国林业碳库的发展态势预测结果显示,2014-2033年中国林业碳库碳储量将呈稳定上升趋势,2033年中国林业碳库碳储量将达到278.43亿t,是1993年林业碳库水平的2.05倍。  相似文献   

17.
我国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是东北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孕育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是我国重要的木材资源培育基地,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支撑。由于过度采伐利用,温带针阔混交林的结构和功能遭受严重影响,显著影响了区域生态安全。中国科学院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长白山站")以揭示我国温带原始阔叶红松林的结构、功能及其演变过程为核心,开展长期综合监测和试验研究,发现了老龄林仍然具有持续碳汇能力,揭示了植被数量、大树数量以及树木水分传导率、抗栓塞能力对森林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控制实验,阐明了CO_2浓度增加和氮(N)添加能够增加生态系统碳汇和碳固持能力;发现了种子结实机制和尺度在群落构建中的作用,揭示了环境过滤、扩散限制和随机稀释是阔叶红松林生物多样性形成和维持的主要机制;探索了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地上—地下以及生物多样性-生产力的关系。研究成果为揭示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及其形成与维持机制,促进温带受干扰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以及构建区域生态安全等提供理论支撑。同时,长白山站与国内外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开展合作研究;与周边林业局合作,研制和示范了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决策支持系统。长白山站是我国温带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科学研究基地,也是国内产学研相结合的业务科技支撑平台和生态学、林学人才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18.
以精英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分析可能影响农村精英森林碳汇项目组织意愿的因素,并利用四川省森林碳汇优先发展区273位农村精英的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验证。研究表明,现阶段农村精英组织森林碳汇项目的意愿不太强烈,年龄、是否从事(过)林业相关工作、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对森林碳汇项目的收益认知、对项目建设的难易认知、与村民的关系、对国家森林碳汇政策的认知、精英类别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村精英的组织意愿。提出为年轻农村精英投身森林碳汇事业提供制度安排,培育体制外精英群体,为农村精英提供森林碳汇项目技术指导,加大森林碳汇政策在农村精英群体中的宣传力度等提升农村精英组织意愿、促进森林碳汇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洪玉  翟印礼  刘俊昌 《软科学》2009,23(8):96-100
通过利用辽宁省3个县15个村3个时期的面板数据对集体林产权制度演变进行了研究,并得出如下研究结论:以生态保护为目标的生态公益林保护政策和采伐限额政策不利于林业的集体化经营;劳动力非农就业是影响集体林地的非集体化经营的原因之一;较好的立地条件和较高的农民收入会促进林地的市场化流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