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晓锋 《情报杂志》2021,40(4):57-66,56
[目的/意义]研究《能源宪章条约》主要内容、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及功能,可为构建上合组织下的能源安全体系和"一带一路"能源投资贸易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首先,基于国内外文献和能源行业实践,提出了能源安全范式的演变,深入分析了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诸多严峻挑战。其次,以《能源宪章条约》的历史演变、主要内容为依据,重点分析其作为欧洲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工具所发挥的作用和面临的问题。最后,结合能源宪章在中亚的扩展及其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和我国在该地区的能源投资现状,以典型能源投资案例说明了《能源宪章条约》的"双刃剑"作用。[结果/结论]研究表明,《能源宪章条约》客观上对我国海外能源合作造成了一定的挤压和竞争,但加入国际能源组织,参与国际能源市场的运作是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最佳选择。因此,通过多边磋商,待宪章条约完善其内容和机制之际,采取再加入的方式可以更好地维护国家的能源安全。此外,宪章条约在多维度能源安全目标、能源市场竞争机制、能源安全的地区合作体系、能源跨境运输机制以及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等领域为我国提供了成熟的范本,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由于WTO争端解决机制与《能源宪章条约》(下文简称ECT)争端解决机制都可以被共同的缔约方方援引用于处理国际能源交往过程中发生的争端,同时二者彼此间没有等级或隶属关系,适用时也就没有任何时序之别。如何协调两种争端解决机制在管辖权上发生重叠的情况,是目前国际社会在国际能源交往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二者的管辖权进行深入比较是解决相关重叠问题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郑世高  范吉宏 《科技风》2022,(4):151-153
随着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程度的加深,能源类高校对于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从能源国际组织人才需求特点入手,结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全球能源治理微专业建设实践,对高校能源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能源宪章条约》是一个在加强国际社会能源领域合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多边协议。条约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面向21世纪开放的、非歧视性的国际能源市场,为所有缔约方之间的能源贸易和在能源投资、过境运输、能源效率、能源环境以及能源供应的安全性等领域合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本文旨在讨论研究《条约》中有关能源效率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条款,分析了其制定背景、主要条款,并对其作出了初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德国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计划”( MAB)及其主要抓手——生物圈保护区作为一条参与全球治理的途径。德国的举措包括:阐明该国有关MAB国际化的立场,即着重发展伙伴关系、强调对外发展援助具有实效性,以及确保行动路线清晰并具有可操作性;建立联邦多机构协同机制,集聚外交、财政、智力和技术等资源支持他国生物圈保护区的发展;面向全球,尤其是优先关注非洲。德国的案例显示,该国利用MAB参与全球治理的动力来自MAB自身所具有的机制上的灵活性,以及MAB核心使命符合并便于统筹该国及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基于德国的经验,同时考虑中国当前在国际合作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建议中国有关部门:深入认识MAB在品牌、议题和机制上的优势;将MAB纳入国家对外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并动员国家多部门的力量,尤其是协调相关政府部门与中国科学院共同领导中国MAB国际化事业,并积极促成涵盖政策制定者、科学研究者、金融提供者和民生服务者等多方力量支撑机制的形成;充分发挥MAB在中国长期发展中积累的科技优势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深化中德两国在MAB领域面向未来的国际合作。从长远上来看,中国MAB的国际化战略宜以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帮助凝聚全球共识,并借助MAB这一广泛且具有灵活性的平台加强南北合作及南南合作,为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治理共性议题作出贡献;而且在中国当前面临的充满巨大挑战的国际环境下,还可通过加强面向欧洲等区域的合作,协助打开中国国际合作新局面,进一步支撑国家整体外交。  相似文献   

6.
何建坤  韦志洪 《预测》1992,11(5):18-23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迅速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之一。能源消费的CO_2排放是人类社会活动中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而能源又是社会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因此,研究未来能源消费的CO_2排放趋势以及减缓CO_2排放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对未来减缓CO_2排放的成本及效果进行评价,对于我国制定能源、环境、经济相协调的发展战略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自建国以来,我国的能源结构一直以煤炭为主。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全年原煤产量为38.7亿吨,同比下降2.5%,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2.9%,全年煤炭消费量约为35亿吨。2012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煤炭消费总量占全球煤炭消费总量的50%以上;国  相似文献   

8.
考察数字贸易发展的背景,研究跨境数据流动的界定标准;通过对当前跨境数据流动规制的国际比较,探讨形成跨境数据流动国际治理体系的共识,分析其基本框架和重点议题。展望中国作为数字经济发展大国,应在跨境数据国际治理体系中承担的角色及采取的举措,为我国高质量参与全球数字贸易合作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9.
健全和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是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方针,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意义的研究课题。在考察科技治理思想和科技治理问题的基础上,以系统分析为方法,以治理理论、创新理论、科技政策与管理和科学与社会为理论视角,结合国际上科技治理实践和体系建设的实践,阐述了科技治理体系意义及其构成要素,对国家科技治理体系的整体架构做了理论探索。研究得出结论:国家科技治理体系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多重目标,国家科技治理体系由战略—领域—研究计划—研究活动—结果及影响等几个层面的治理构成,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理论研究表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政策措施要沿着明确治理的方向性、加强宏观战略治理和政策协调、扩大研究机构的自主性和完善主要政策工具等方面加强。  相似文献   

10.
吕涛  张美珍  雷强 《资源科学》2015,37(6):1199-1206
随着印度能源和煤炭需求的增加,中印两国的能源竞争将日趋激烈,正确预测印度能源和煤炭需求增长趋势对于中国国际能源战略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综合印度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等因素对一次能源需求量的影响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构建了能源需求预测的7种情景,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预测了不同情境下的能源及煤炭需求量。根据印度经济、社会、能源、煤炭工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考虑印度工业化需求、工业化基础、工业化的资源限制和市场限制,结合其他能源研究机构的预测结果,认为人口中增速、GDP中增速和当前产业结构模式的情景1与人口中增速、GDP中增速和弱工业化模式的情景4是较为可能的情景,根据这一判断,最终预测结果确定为:2035年能源需求量约(17~19)亿t油当量,煤炭需求量约(9~10)亿t油当量。至2035年的20多年里,印度可能成为全球能源消费增长最快和煤炭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