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欧的居民爱吃沙丁鱼,但从前人们很难吃到鲜活的沙丁鱼.原因就在于,沙丁鱼生性不爱动,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因缺氧导致大批死亡.所以,只能把沙丁鱼冷冻后运回来.惟有一家渔民能够把满舱鲜活的沙丁鱼运送回来.  相似文献   

2.
北欧的居民爱吃沙丁鱼,但从前人们很难吃到鲜活的沙丁鱼。原因就在于,沙丁鱼生性不爱动,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因缺氧导致沙丁鱼大批死亡。所以,只能把沙丁鱼冷冻后运回来。唯独有一家渔民能够把满仓鲜活的沙丁鱼运送回来,后来渔民纷纷打探这家渔民的“秘方”,得知这家渔民只是在装满沙丁鱼的水舱里放了一条鲶鱼,鲶鱼生性凶残,爱吃沙丁鱼。  相似文献   

3.
北欧的居民爱吃沙丁鱼,但从前人们很难吃到鲜活的沙丁鱼。原因就在于,沙丁鱼生性不爱动,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因缺氧导致沙丁鱼大批死亡。所以,只能把沙丁鱼冷冻后运回来。惟独有一家渔民能够把满仓鲜活的沙丁鱼运送回来。后来渔民纷纷打探这家渔民的“秘方”。得知这家渔民只是在装满沙丁鱼的水舱里放了一条鲶鱼,鲶鱼生性凶残,爱吃沙丁鱼。当捕获的沙丁鱼放进鱼舱之后,由于遇到天敌,受到鲶鱼的追捕,它们只能提高警觉,  相似文献   

4.
【题目】沙丁鱼是一种十分受人欢迎的海产品,但是经过长途运输,往往剩不下几条活鱼。渔民为了使沙丁鱼能够长时间保持鲜活,就在沙丁鱼群中放上几条鲶鱼。原来,沙丁鱼  相似文献   

5.
"鲶鱼效应"源自一个渔夫捕鱼的故事,故事说: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出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方设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港口.可是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  相似文献   

6.
鲶鱼效应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但沙丁鱼非常娇贵,极不适应离开大海后的环境。在挪威的一个渔港,出海渔船返回时,大部分被捕获的沙丁鱼,总是等不及卖掉就已奄奄一息,渔民们只好将其低价处理。但一位叫汉斯的渔民的鱼却个个活蹦乱跳。原因何在?原来,汉斯捕到鱼后,就把一条鲶鱼放进鱼槽,由于鲶鱼生性好动,  相似文献   

7.
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不少渔民捕捞到的沙丁鱼还没等回到码头往往就已经死了。而一些聪明的渔民会在渔船上沙丁鱼中放上一两条鲶鱼,促使沙丁鱼紧张.不得不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能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我们熟知的“鲶鱼效应”。  相似文献   

8.
压力     
在挪威,渔民们捕到的沙丁鱼,往往等不到上市就奄奄一息,卖不出好价钱。于是渔民们就在装沙丁鱼的舱里放进几条鲶鱼。鲶鱼追逐沙丁鱼,迫使它们东躲西藏,沙丁鱼反而保全了性命。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沙丁鱼的故事,来自中资银行圈内一本热门书--《走进香港银行》,作者黄兰民谈到在香港银行学到的压力管理时说,压力管理对于银行管理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银行在有压力时,才有竞争力和开创力;员工在有压力时,才有动力和活力。正像渔民远洋捕沙丁鱼返回时,往往要在鱼舱中放几条鲶鱼,它们不停地攻击沙丁鱼,使整个舱里的沙丁鱼都在高度紧张中,如果  相似文献   

9.
过去挪威人出海捕捉沙丁鱼,回到港口,往往死鱼满舱,卖价大跌。聪明的渔民想出了一个办法:在鱼舱里先放几条鲇鱼(Silurus asotus),由于鲇鱼生性好动而四处乱游,大量沙丁鱼见到这几个“异己分子”便紧张骚动起来,加速游动,增加了机体活力,因而死亡率降低。生物学家称此现象为鲇鱼效应。鲇鱼效应说明了  相似文献   

10.
部分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严重,工作激情不足,已经成为困扰学校发展的一大难题。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但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死亡。有一条渔船却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原来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  相似文献   

11.
鲶鱼效应源自一个渔夫捕鱼的故事,故事说: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出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方设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港口。可是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只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海港。船长  相似文献   

12.
我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过去挪威人出海捕沙丁鱼,回到港口,往往鱼死满舱,而死鱼卖价大跌。一些聪明的渔民想出了个方法:在鱼舱里放进几条鲇鱼,鲇鱼生性好动,四处乱游,而大量的沙丁鱼因见到几个“异己分子”,便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增强了机体的活力,因而死亡率大大降低,渔民的收益也就高了。其后把这种利用鲇鱼以增加沙丁鱼活动频率,激发其活动、延长其活期的现象,称之为“鲇鱼效应”。其实,我们只要稍加思考便不难发现学生上课插嘴与“鲇鱼效应”之间的关联。上课时插嘴的学生就如放在沙丁鱼中间的鲇鱼,他们能赋予课堂强大的生命力,使之活跃、…  相似文献   

13.
沙丁鱼捕捞后如果没有刺激和活动就会很快死去,挪威渔民每次从海上归来,为了不让鱼在途中死去,就在鱼舱室放几条鲶鱼,以挑起它们和沙丁鱼之间的摩擦与争端,使大量的沙丁鱼在紧张中不断地游动。其结果不但避免了沙丁鱼因窒息而死亡,  相似文献   

14.
祁丹凤 《教书育人》2000,(15):27-29
教师管理的实质在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合理组织人力,不断提高工效,并使教师个体从中得到发展。本文拟在阐述鲇鱼效应。门槛效应、赫洛克效应等三种心理效应的同时,对其在教师管理中的运用进行研究,探索开发教师潜在能力,充分发挥教师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的有效途径。 一、鲇鱼效应 挪威的渔民们捕捉了沙丁鱼后就急忙赶到市场出售,但由于沙丁鱼喜群集、生性不好动,往往窒息而死。唯一老渔民每次都能卖出活蹦乱跳的鲜鱼,其奥妙是在沙丁鱼中放几尾生性好动的鲇鱼。鲇鱼在沙丁鱼中穿来穿去,沙丁鱼受到影响也摇头摆尾,促进了空气的…  相似文献   

15.
挪威人外出捕沙丁鱼,渔民们千方百计想让鱼活着抵港,这样鱼的卖价就会高出许多,但经过试验,种种努力都归于失败。一次,一艘船带着活沙丁鱼回到了港内,很长时间渔民们都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直到这艘船的船长死后,人们才发现了其中的奥妙:这艘船的鱼槽里总是放着一条活鲶鱼。原来活鲶鱼被放进槽里以后,由于环境陌生,自然会四处游动,到处挑起事端。而沙丁鱼发现多了一个“异己分子”,自然也会紧张起来,这样一条条活蹦乱跳的沙丁鱼就被运到了渔港。后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鲶鱼效应”。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适度的紧张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出…  相似文献   

16.
梁好 《河北教育》2011,(11):26-27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去世,谜底才被揭开。  相似文献   

17.
据说挪威渔民出海捕捞沙丁鱼时,由于这种鱼不好动,等到回港的时候鱼大都死了,而活鱼的价格比死鱼要高出许多,有个渔民便想了个办法,在鱼槽里放进一条好蹦跳的鲶鱼,搅得沙丁鱼也都游动起来,这样它们就能活着抵港了。这就是现在所说的“鲶鱼效应”。  相似文献   

18.
沙丁鱼生性不爱动。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因缺氧导致沙丁鱼大批死亡。后来有一家渔民在装满沙丁鱼的水舱里放了一条鲶鱼,鲶鱼生性凶残,爱吃沙丁鱼。当捕获的沙丁鱼放进鱼舱之后,由于遇到天敌。受到鲶鱼的追捕。它们只能提高警觉,不停地游动,想方设法躲闪鲶鱼的追捕。求生的本能改变了沙丁鱼喜静不喜动的习性,激发了其生理机能的旺盛。而活动则使船舱充满空气。于是,沙丁鱼活了下来。这便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一、沙丁鱼怎么不死了?笔者曾在《解放日报》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挪威的海域中盛产沙丁鱼。捕鱼的人们都希望带回岸上的沙丁鱼依然活蹦乱跳,因为活鱼能卖上好价钱。但是,当满载的渔船返航时,沙丁鱼挤压在一起,却变成了一条条翻白眼的死鱼。只有一位老渔民运回的沙丁...  相似文献   

20.
我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过去挪威人出海捕沙丁鱼,回到港口,往往鱼死满舱,而死鱼卖价大跌。一些聪明的渔民想出了个方法:在鱼舱里放进几条鲇鱼,鲇鱼生性好动,四处乱游,而大量的沙丁鱼因见到几个“异己分子”,便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增强了机体的活力,因而死亡率大大降低,渔民的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