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解读《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关于碰撞的要求,分析关于碰撞的试题类型,构建物理模型,总结两类模型的解题方法,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
频闪照片是采用每隔相等的时间间隔曝光一次的方法,在同一张相片上记录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传统的频闪照片是利用机械相机制作的,这种方法制作困难且成本高。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部分数码相机已具有拍摄频闪照片的功能。用数码相机制作频闪照片方法简便,且大大降低制作频闪照片的成本和精力。本文以平抛运动的频闪照片制作为例,就用数码相机制作频闪照片的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张宏 《甘肃教育》2009,(19):50-51
一、物体间的直接碰撞问题 例1.如图1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的A曰区域内存在水平向左的电场,电场强度E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不带电的绝缘小球P2静止在D点.当t=0时,带正电的小球P1以v0的速度从A点进入AB区域,随后与尸2发生正碰后反弹,  相似文献   

4.
“类平抛运动”指的是一个物体具有某一方向的初速度 ,同时还存在与该初速度方向垂直的合外力 F作用 ,这个物体的运动与平抛运动相似 ,只不过沿合外力 F方向的加速度不再是重力加速度 ,而是 a=F/m,我们把这样的运动称为“类平抛运动”.事实上在中学物理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类”运动或“类”物理现象 .“类”就是和原来的相似 ,它们所遵循的规律与原来的相同 ,解决问题的方法相同 ;掌握理解这些“类”问题 ,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使学生能从繁重的题海中解脱出来 .本文就中学物理中常见的几种“类”问题阐述己见 ,…  相似文献   

5.
在处理碰撞问题时,通常要抓住三项目基本原则:(1)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原则:物体系统在碰撞过程中,相互作用力很大,作用时间很短,系统所受的外力大小可忽略,动量守恒.  相似文献   

6.
碰撞模型的特征: (1)系统动量守恒;(2)系统动能不增;(3)情景可行.如甲物体追乙物体并发生碰撞,碰前甲的速度必须大于乙的速度;碰后甲的速度比碰前速度小,而乙的速度比碰前速度大;碰后甲物体的速度小于或等于乙物体的速度或甲反向运动.  相似文献   

7.
相遇问题是一类常见的运动学问题,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讲,相遇是指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可见,相遇的物体必然存在以下两个关系:一是相遇位置与各物体的初始位置之间存在一定的位移关系.若同地出发,相遇时位移相等为空间条件.二是相遇物体的运动时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纵观历年高考物理试题,和弹簧有关的试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类试题涉及静力学问题、动力学问题、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问题、振动问题、功能问题等.对于弹簧,从受力角度来看,弹簧上的弹力是变力;从能量角度来看,弹簧是储能元件.因此,弹簧问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故受到高考命题老师的青睐.但是学生对这类问题显得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处下手.现将有关弹簧问题进行分类剖析.  相似文献   

9.
详细统计近三年各省市高考中平抛与类平抛问题的考查,提出以运动分解思想为核心对平抛与类平抛进行复习备考,并以真题为例进行归类赏析,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提高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10.
碰撞问题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从能量角度,碰撞可分为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在平时的习题乃至高考题中有一大类与碰撞相类似的习题:当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所以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系统的能量在动能与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电能、内能等之间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1.
蒋天林 《物理教师》2005,26(11):57-58
解多个物体发生多次完全非弹性碰撞的“n”问题的方法较多,常规解法是根据题意分别求物体碰前、碰后相关物理量,该方法学生易接受,但计算过程较繁;或用数学上的递推方法,它对数学知识的要求较高,多数学生的数学水平达不到;若巧妙运用碰撞前后系统动量守恒,动能用动量来表示,即E  相似文献   

12.
曹延军 《物理教学》2012,(10):55-57
在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问题中,类平抛运动与圆周运动相结合题型在近几年高考中频繁出现。本文通过对该类问题发展变化进行剖析,紧紧抓住该类问题特点及各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类平抛运动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迅速找到由已知量到未知量的通道,建立解题线索,完善解题步骤,较快速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所谓碰撞,是指两个物体经过极短时间的相互作用而使各自的动量发生明显的变化.而正碰即对心碰撞,碰撞前后若无机械能损失则为弹性碰撞.我们先看看弹性正碰的基本规律.设两个物体质量分别为m1和m2,碰前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碰后速度分别为v′1  相似文献   

14.
所谓的碰撞,是两个物体在很短时间内发生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不论是宏观物体间还是微观粒子间,碰撞现象都是普遍存在的.由于碰撞的作用时间极短(比如两个钢球碰撞相互作用的时间大约为10-4秒),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又非常大,通常物体所受外力(如重力、摩擦力)在这段时间内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此过程中参与相互碰撞作用的物体系统的总动...  相似文献   

15.
如图1所示,A、B两个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1、m2,小球B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球A以初速度v0与小球B发生正碰,碰后合二为一,求系统损失的机械能。解析:由系统动量守恒得m1v0=(m1+M2)v,系统损失的机械能△E-1/2M1v200 - 1/2(m1+M2)v2=1/2v20(M2/(m1+M2)).结论:一动...  相似文献   

16.
碰撞模型是物理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模型,它分为:(1)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前后动能相等.(2)完全非弹性碰撞,碰后两物体共速,损失动能最多,损失的动能转化为内能.(3)非完全弹性碰撞,碰后两物体不共速,损失动能介于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之间.碰撞  相似文献   

17.
物理图象能形象直观地描述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是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纵观历年涉及物理图象问题的高考试题,有定性判断的问题,也有定量计算问题;有根据图象分析物理过程、状态及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判断求解的问题,也有根据题设物理情景和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画出相关物理图象,再分析求解的问题.运用图象法解题在高考中属较高的能力要求,因此在备考中要重视物理图象问题的复习,本文结合2006年全国高考物理各套试卷中出现的图象试题,概括出物理图象解题中的“四会”,这也是高考对图象问题基本的能力要求.1会“看”会“…  相似文献   

18.
抓住学生质疑“扔纸团”问题的契机,揭示其“浅尝辄止”的认知和经验的弊端,从“定性分析、轨迹模拟和数理结合”三个角度深度探讨,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概念、规律,提升其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19.
柴守刚 《物理教师》2010,31(5):37-38
物体的碰撞过程受多个物理规律的制约,在判断碰撞的问题时,需要综合以下3个方面进行分析:①碰撞前后的状态要符合具体的物理情景;②碰撞过程要遵循动量守恒定律;③碰撞前后的总动能要满足Ek前≥Ek后.解决起来比较繁琐.若直接利用碰撞的恢复系数这一关系,则可提高解题的速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上述两个公式是高中物理中运动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公式应用常跟打点计时器和频闪照相有关。打点计时器是探究式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仪器,尤其在新教材中,被广泛使用,如: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