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10年4月1日开办以来,短短两年多时间,《南方日报》海外版推出的报道两度获得中国新闻奖:发表于2011年9月20日的《远征军老兵杨剑达:回家的路走了70年》获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国际传播类);发表于2010年9月7日的《广东洋留守的地球村生活》获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国际传播类).  相似文献   

2.
徐勤 《中国记者》2012,(8):94-95
本文作者发表在地市报的副刊作品连续三年获得省级新闻奖和中国新闻奖,以下这篇文章既有诀窍,也有作者对不足的思考,可资借鉴。最近三年,我有三篇副刊作品获得较高层次奖项:发表于2009年7月1日《衢州日报》的《都是"弱势群体"?》获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相似文献   

3.
山东《大众日报》2006年11月24日发表的消息《兖州:两亿吨大煤田不挖了》,荣获第17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一家省级报纸的消息获得中国新闻奖的最高级别的奖项,因为它将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结合得天衣无缝,有思想深度。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2005年8月,重庆天气正在酷热中“冒火”。与此同时,我的一篇章也在“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中小小地“火”了一把,这就是发表在重庆日报2004年5月18日的时评《“越位”与“缺位”》一,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评论类)。  相似文献   

5.
《玉林日报》2002年9月30日刊登的通讯《水稻始祖现身:几多惊喜几多愁》,继获广西新闻奖一等奖后,又被评为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通讯类三等奖。这是《玉林日报》首次荣获中国新闻奖,于一家地市报而言实属不易。而这篇通讯发表后所带来的巨大新闻效应更是令人始料不及。  相似文献   

6.
1997年3月2日,新华社发表了何平、刘思扬写的一篇通讯《在大海中永生——记邓小平骨灰撒放记》(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特等奖)。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相似文献   

7.
去年3月在《青年记者》发表的《新闻领域弄虚作假现象探析》,获得了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论文三等奖。责任编辑来电话让谈体会,我欣然接受。作为一名从业近30年的老新闻工作者,获中国新闻奖不是第一次,但是,新闻论文获奖却是第一次。我由衷地感谢《青年记者》给我提供了发表见解的机会,让我在新闻领域探索方面又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8.
刘流 《新闻窗》2008,(5):30-31
今年9月5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在《中华新闻报》一版上公布2007年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我于2007年11月24日发表在《贵阳晚报》的通讯《“这电灯,像是晚上的太阳”——夜宿我省最后一个通电村紫云大地坝村见闻》获二等奖;之前,该稿也被评为2007年度贵州新闻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9.
发表于《青年记者》的《新闻立网、服务强网的路径优化》获得第21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这是研究重点新闻网站内容建设的论文首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在此之前的第17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浙江在线总裁项宁一发表在《网络传播》杂志上的论文《互联网时代突发事件的传播应对》获得一等奖,这是互联网研究论文首次问鼎中国新闻奖。  相似文献   

10.
发表于《青年记者》的《新闻立网、服务强网的路径优化》获得第21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这是研究重点新闻网站内容建设的论文首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在此之前的第17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浙江在线总裁项宁一发表在《网络传播》杂志上的论文《互联网时代突发事件的传播应对》获得一等奖,这是互联网研究论文首次问鼎中国新闻奖.  相似文献   

11.
解析汪金友     
江金友,一位一直工作生活在小县城的基层作者,撰写的评论《“真抓”与“假抓》(《河北日报》2001年4月11日发表),居然荣获了第12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其成功的要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下面三点更能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盛大阅兵式,《解放军报》次日发表了通讯《今天,我们豪迈受阅》,此文获第20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评委给予的评价是:该文气势恢宏,意境深远,精彩纷呈,洋溢着军人特有的热情和豪迈。  相似文献   

13.
第29届(2018年度)中国新闻奖获奖名单于2019年11月1日正式公布,我的漫画作品《又一轮考核结束了》获得二等奖。这是我第二次获中国新闻奖。第一次是在2016年度,我的漫画作品《团聚过了》获第27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而我的另一幅作品《沉重的爱心》获2017年度中国新闻奖提名(候补)。  相似文献   

14.
工人日报有5件作品获2006年度中国新闻奖,其中通讯《风雪中,伫立着四位"厚道"的农民工》(作者:付海厚,发表于2006年1月24日)获一等奖,消息《内蒙古2200万元罚单开出9个月一文未到》(作者:张玺张明,发表于2006年9月28日)、评论《更多的责任与义务——以公民的姿态站立》(作者:刘文宁,发表于2006年11月10日)和报告文学《九公里的女人们》(作者:孟可罗丹,发表于2006年7月7日)获二等奖,系列报道《2006:九省市农民工求职地图》(作者:集体,发表于2006年2月13日)获三等奖。在一个年度多篇、多类体裁的作品荣获一、二、三等奖的情况,工人日报已经多年未见。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陈力丹在某杂志上,评析了笔者的一篇作品——第16届中国新闻奖获奖消息——《辽宁日报》2005年12月8日发表的《在心里写了10年的家信》,并给出评语:"在写作手法上,作者以平民视角切入,语言质朴自然,以小见大地反映报道主题,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娟 《新闻采编》2001,(6):31-32
“孙仲芳寻亲”系列报道是《扬子晚报》2000年推出的一个社会新闻系列报道,它在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喜获一等奖。这一系列报道从2000年7月12日的长篇通讯《我要回家》开始,到2000年8月9日“孙家母子喜游黄浦江”结束,围绕孙仲芳寻亲这一中心事件,共发表新闻作品15篇,言论5篇,照片64幅,其中4条新闻上了头版。这一系列报道之所以能在中国新闻奖参选的近千件新闻作品中脱颖而出,充分说明了它是一组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佳作。 以情写情,真情打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江坪 《新闻实践》2008,(2):45-45
翻阅2007年12期的《网络传播》,有一则新闻报道特别醒目:"2007年中国互联网10大新闻",其中之一是"互联网研究论文首次问鼎中国新闻奖"。报道说:"2007年8月28日,第17届中国新闻奖揭晓,这是网络新闻参评中国新闻奖第二年,互联网研究论文《互联网时代突发事件的传播应对》,经浙江记协推荐,获得了中国新闻奖‘新闻论文’一等奖,  相似文献   

18.
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出炉,2011年8月31日在网络、报刊上进行了公示。11家地市报及其子报选送的作品获奖,其中《日照日报》的副刊作品《陈中华:当代好记者》,获得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类作品一等奖。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0月27日,第20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大河报刊发的通讯《人大代表再为河南考生高招公平请命》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这是2010年河南省新闻宣传获得的中国新闻奖四篇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在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我采写的《非典型肺炎病原是衣原体?》(见2003年2月19日《南方日报》,获得了文字消息一等奖。这篇发表在第三版的简短消息,能获得如此殊荣,实在出乎预料。现在回过头看,有些东西值得好好总结和回味。一、在纷繁复杂的新闻事实面前,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