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设计意图 大自然中的动、植物是孩子们乐于观察和探索的对象。在开展主题活动“我爱大自然”时.幼儿对仿生现象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于是,我设计了科学活动“走进‘仿生王国”’,将多媒体技术渗透在领域教学中.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仿生现象及仿生形式,感受仿生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通过观看、操作和探索活动,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及创新的精神,培养其乐于探索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设计意图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它,而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幼儿能发现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现象。《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选择有关与饱和溶液和改变液体密度等有关知识,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科学的实验态度,使幼儿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应该从说教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使他们的探究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在活动中我们以"小发现"科学教育活动为切入口,通过幼儿一系列的自主探索、实践操作,满足幼儿探索欲望,发展幼儿个性、能力,从而激发幼儿对自然、社会的兴趣和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幼儿主动学习、敢于探索、乐于合作、大胆创新的精神和科学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4.
夏卉茜 《成才之路》2014,(24):45-46
正幼儿对科学是非常好奇的。看见有飞机飞过,幼儿就会问:"为什么飞机后面会拖一条长长尾巴?"看见保育老师给金鱼喂食,幼儿也会问:"喂多了不行吗?"因此,教师需要观察、了解幼儿,从生活中捕捉教育契机,从幼儿兴趣出发,开展符合幼儿兴趣的科学教育活动,从活泼生动的科学教育中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加强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一、培养幼儿的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幼儿科学探索能力的发展来自于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教  相似文献   

5.
我们从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幼儿感兴趣的生活化科学教育内容人手,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和需要,以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为探索内容,将科学教育活动渗透于日常生活中。抓住偶然的教育契机和幼儿的兴趣点生成科学教育活动。并创设自然化的科学教育活动环境,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科学事物和现象。以及充分利用家长、社区资源,使幼儿在与生活经验、社会自然密切相关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从而让幼儿的科学活动生活化,来源于生活,回归到生活。使科学教育真正融入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6.
蔡荔 《成才之路》2014,(20):94-9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只有对科学小操作、小活动有了兴趣,才能主动投入活动。教师该如何来培养幼儿科学活动兴趣,化被动为主动呢?通过以班级特色活动进行探索,是一个好形式。根据幼儿园的课题内容,再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与生活经验,将班级的特色活动的活动内容定为—初探区域游戏中的科技小操作活动。通过区域游戏的形式来设计多样化的科技小操作活动,培养中班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要让幼儿进行有价值地探索,就要给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丰富的可操作材料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动起来,有利于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同时也要注意这些材料投放的位置以及顺序也是相当重要的,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都将影响到幼儿参与科技小操作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通过区域游戏活动中对活动的目标定位来发展幼儿的科技小操作能力,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要通过分层创设环境,有选择的来投放材料。给予幼儿充分探索的自由以及让他们去积极主动地感知、发现的权利。要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将自己感知到的事物现象、特征以及是通过怎样操作、发现、推理的过程,与同伴进行交流,大胆地进行科技小操作活动。要通过区域游戏活动来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对科学的认识以及操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对幼儿来说,科学是一个过程,是拆开家中的闹钟和玩具的过程;是对着脸盆中的水痴痴地观察,与水对话的过程;是自己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与他人交流的过程。科学探索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发现某些现象及现象之间的关系,它重在过程而非结果。为了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和自主自发自觉地进行科技活动,我们为幼儿创设了有利于探索的环境氛围,在各环境中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材料和操作空间,同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扩大探索空间,培养幼儿的观察、创造、想像等能力。各…  相似文献   

8.
在开展科学活动时,教师要善于把握幼儿的兴趣点,就地取材,从幼儿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中挖掘新发现,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操作材料、主动动手操作、深入探索材料;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幼儿参与各种科学探索活动,帮助幼儿主动获取粗浅的科学知识、经验以及学习科学的方法,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从小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对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幼儿的科学教育主要是一种启蒙教育,重点在于萌发幼儿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开展科学观察和科学操作活动的初步能力.从而开拓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经验。《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都明确指出要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我们根据本园具备种植活动的有利条件.以蔬菜种植系列活动为载体,结合大班幼儿的教育任务.  相似文献   

10.
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提出:“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为了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欲望和兴趣,笔者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设计活动,并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幼儿科学活动真正成为对幼儿的启蒙教育,进行幼儿科学活动生活化的探索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从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化的科学教育内容人手,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将科学教育活动渗透于日常生活中,并创设自然化的科学教育活动环境,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科学事物和现象,以及充分利用家长、社区资源,使幼儿在与生活经验、社会自然密切相关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从而让幼儿的科学活动生活化,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使科学教育真正融人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是帮助幼儿认识周围世界,丰富社会经验,在促进幼儿发展中,激发幼儿学习、探索自然等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幼儿应该从小学科学、爱科学。在小班激发幼儿动手学科学的兴趣中教师应采取怎样的指导策略是十分关键的,本文拟从教师应采取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并且从四种策略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3.
活动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科学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提出“从生活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人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缩”是物体由大变小、由长变短的过程,人们通过“缩”的方法有了很多新的发明,给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这一现象引起了一些幼儿的关注,因此我们想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在操作探索各种日常材料中,感受到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14.
<正>幼儿园教育新《纲要》指出: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索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激发了幼儿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索的态度。那么,如何使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投入到科学探索活动中,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如何进行幼儿科学教育的看法。一、首先要为幼儿提供广泛的科学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15.
目标:1.积极探索空瓶吞蛋的方法,初步感知热胀冷缩现象的存在。 2.遵守实验的规则进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积极思维,并能大胆地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 3.主动探索生活中的科学小秘密,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正>新《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怎样才能贴近幼儿的生活?根据幼儿由直觉形象到抽象思维的过程学习几何形体。我便从幼儿自身的生活、环境、活动、游戏中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并主动探索,帮助幼儿积累有关几何形体的经验,从而激发幼儿学习几何形体的兴趣和欲望。现谈谈在教幼儿学习几何形体中的初步探索:一、培养幼儿学习几何形体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相似文献   

17.
科学现象五彩缤纷,神奇有趣,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启蒙教育,我们应以科学素质早期培养为宗旨,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因此,教师要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各个教育领域中进行科学教育契机的捕捉,从而能随时了解幼儿的兴趣所在,能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更有效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并从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启蒙教育,我们应以科学素质早期培养为宗旨,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因此,教师要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进行科学教育契机的捕捉。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更有效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9.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材料对于幼儿的操作探索越来越重要,而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也很感兴趣,满足好奇心并产生探索的欲望是需要以环境和材料为依托的.教师应帮助幼儿置身于能产生探索行为的环境中,及时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那该如何适宜投放、科学合理地使用材料,有效支持孩子的操作活动,维持孩子的科学探索兴趣呢?从材料的丰富性、多样性,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材料的生活化,保持幼儿探索的欲望;材料的层次性,有效促进幼儿的探索兴趣;材料的目标性,增强幼儿探索的主动性;材料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幼儿主动操作的兴趣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孩子探求真理的欲望"。科学活动中,教师尽力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纲要》指出:"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既然幼儿爱动,就让他们愉快地动起来,真正的"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科学兴趣,从而使得幼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