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最近报纸上又报道了一则有关著名青年女诗人舒婷的消息:她被当选为诗歌读者最喜欢的十大诗人之一,而且名列榜首。这不由令人感慨、令人欣喜。感慨的是尽管舒婷的诗作一问世就立即受到了广大青年诗歌爱好者,读者的热烈关注、欢迎和喜爱,而八年来,在诗坛上,在评论界,她却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坎坷曲折:由批评而指责,由指责而围剿,至最后的默认、接受。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诗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如何通过诗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接受爱国主义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呢?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对诗歌教学的浅识拙见:  相似文献   

3.
李白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和杜甫一样,代表了唐代诗歌甚至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水平.他的诗歌创作不仅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而且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4.
对英美意象派诗歌,艾略特1953年在题为《美国文字和美国语言》的演说中曾有这样的论述:“出发点,即人们通常地、便利地认作现代诗歌的起点,是1910年左右伦敦的一个名为‘意象主义者的团体’。”这就对意象派诗歌的历史起始作了明确界定。《时报文学增刊》在1916年对意象派诗歌也这样地评论说:“意象派使我们充满了希望,甚至当它本身还并非十分完美的时候,它似乎预示了一种形式:十分完美的诗能够在这种形式中写出。”1912年,以艾兹拉·庞德为核心的一批年轻的英美诗人,象休姆、杜丽德、弗林特等人组成了一个叫“意象派”的文学团体。他们不满当时充塞着英美诗歌的感伤、乏味、无聊的  相似文献   

5.
肖从亮 《考试周刊》2007,3(24):101-102
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在其诗歌创作中,很重视句式的洗炼和谐、重视语词的音乐美,巧妙运用多种辞格,总是力求使诗歌的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本文将从诗行的建构、音韵的协调、隐喻的应用三个方面探析徐志摩诗歌的修辞艺术。  相似文献   

6.
徐志摩诗作的主要内容是热烈地追求“光明”和“理想”,抨击时政腐败,同情弱者,歌咏大自然和自由爱情,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主题是对个性解放的咏叹。他的诗歌,感情真挚、韵致含蓄、意象新颖,情景交融,比喻新奇,色彩鲜明。  相似文献   

7.
南宋一代大儒朱熹,素以理学大师的形象闻名于世。其实,他还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教育家,任何一部中国教育史著作都不应忽视他的地位和贡献。  相似文献   

8.
南宋理学家朱熹对梅尧臣诗歌的接受态度基本是否定的,他一改梅诗的"平淡"说法,而说"枯槁",又说梅诗"平庸",多是"上门骂人"。这种看法跟宋代绝大多数诗人对梅诗的接受态度大相径庭,究其原因,主要是朱熹因自身固有的思维定势及文艺观念导致朱熹对梅尧臣诗歌的不喜爱。  相似文献   

9.
朱熹是宋代著名理学家中对文学研究有建树者之一。他从理学的视野对文学作了深入的探讨和阐发,形成了其独到的文学思想。朱熹诗歌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其文道观主张“文道一贯”、“文从道中流出”的审美倾向;其创作本源论强调诗歌的美学脱胎于哲学母体,实践、生活是诗歌创作的本源;其创作风格论推崇凛然正大而又淡泊高洁的人格,诗风上提倡平淡素净之致与苍劲刚正之气相交融的格调;功能论强调“情”与“志”统一,“兴”在诗歌感发性情中的审美教育作用。朱熹诗歌的美学思想对南宋中晚期的诗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朱熹在诗歌意象和意境创作上有自己个性化的风格。在构筑意象言词上的倾向性选择,对表现意象有强烈的象征意味和自比意识,形成其诗歌意象色彩丰富,或孤凄、悲寒,或幽淡、宁静,或奇伟非常,或神通广大;同时其诗歌意境或苍寒幽深,或悠适淡泊,或雄奇豪壮,或古典雅致。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空白”?什么是艺术空白”? “空白”本来即是模糊的概念。现实生活中,“空白”就是指物体内部或外部不被物体所占有的物理空间。这种空间的存在不仅仅具有物理意义,而且具有精神意义。清人袁枚在《随园诗话》里说:“譬如一室之内,人之所游焉息焉者,皆空处也。若窒而塞之,虽金玉满堂,而无安放此身处,又安见富贵之乐耶?故钟不空则哑矣,耳不空则聋矣!”袁氏的理论在于强调“空间”的存在对物体本身和精神的必要性;在于强调客观事物之间或客观事物本身应该具备某种必需的物理“空白”(间隙或停顿)。不是么?  相似文献   

12.
唐代诗人王维在其诗歌创作中很好地体现了他诗画意境统一的观念。“诗中有画”是王维诗歌作品的艺术特征,自然也就体现在各个重要的创作环节上。(一)结构,王维的诗往往采用组诗的形式来写,每首诗都可构成一个画面,合起来可以集结成一幅和谐的全景画面。(二)炼材,王维诗善于捕捉形象和创造形象,在诗中体现出绘画的特点。(三)语言,王寺善于运用词向描绘形象的声、色、光、态。这三方面在其诗中是融合为一体的。  相似文献   

13.
唐代诗人王维在其诗歌创作中很好地体现了他诗画意境统一的观念.“诗中有画”是王维诗歌作品的艺术特征,自然也就体现在各个重要的创作环节上.(一)结构.三维的诗往往采用组诗的形式来写,每首诗都可构成一个画面,合起来可以集结成一幅和谐的全景画面.(二)炼材.王维诗善于捕捉形象和创造形象,在诗中体现出绘画的特点.(三)语言.王维诗善于运用词句描绘形象的声、色、光、态.这三方面在其诗中是融合为一体的.  相似文献   

14.
朱熹有关立法方面的认识在其整个法律思想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在律法精神上主张立法为公,在对待旧法的态度上坚持勇革弊法,在立法技术上力主行简易之法,在立法手段上认为应当“德礼刑政”综合为用。朱熹在立法领域的思想是比较丰富全面的,其中不乏值得我们今人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5.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潜心学问,躬行实践,兴办书院、文章道德,成绩斐然,影响深远。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对他“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的德育思想体系进行初步地探讨,论述了他“明人伦”、“崇修身”、“重义理”、“复明德”的德育教育目标和“穷理”、“致知”、“窒欲”、“立志”、“笃行”的德育教育过程及”克己”、“主敬”、“存养”、“省察”的德育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朱熹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在指导教育和自己教学实践中提出了卓有见地的教育理论思想,既改革了旧的教育制度,又制定了明确的教育目的;既编纂订正了大学和小学的教材内容,又提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内容全面,含蕴渊深,对后世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朱熹从22岁担任福建泉州同安主薄开始入仕,到70岁致仕,前后近50年,而真正从政的时间,“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为政时间虽然短暂,而“政事却有可观。”他根据自己的政治实践,并以一个思想家特有的敏锐观察力,对南宋乃至宋以前整个中国古代政治提出了自己一系列的看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治思想,其间蕴含着不少真知灼见,值得我们认真  相似文献   

18.
朱熹教育改革思想初探虞文霞五千年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五千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中国人才辈出。在浩瀚无际、灿若星河的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中,朱熹是续孔子之后最伟大的教育家,后期儒教的集大成者。他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在其70年的生命中从事教育活动即达50年...  相似文献   

19.
理是天地万物存在的基础。它好比种子,是存在的本体。它具体为性。万物不仅出生于理,而且来源于气。气是万物的具体的、形式的存在,是现象。尽管理气似乎都是万物的发源地,但是朱熹认为,从逻辑上来说,理先于气,因此,只有理才是万物的真正发源地。气是万物的现实形式。尽管这种现实的存在者,在朱熹看来,有善有恶,但是,朱熹并未因此而否定了它的存在合法性。理气合成便是道。道是体用的综合。体表现在道有理、性。用表现在道是物、气。作为本体的理、性和作为现象的气、物合作构成道。性来源于心。心包含着两个内涵,即性和知(意等)。这两个内涵使心具有了双重性:性的内涵使心是善的,知(意等)的内涵使心有恶。  相似文献   

20.
朱熹是我国传统阅读学完整体系的创建者。他高度重视阅读在治世育人上的重要作用,深入论述了阅读的意义、过程,阅读心理品质的重要作用及培养,提出了封建时代完整的阅读序列,总结出了许多阅读技法。朱熹的阅读理论是在前人阅读经验的基础上,为适应封建统治者的需要而创立的。他承前启后,继续开来,在培养中华英杰,建设灿烂的华夏文明上曾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