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茶之香     
它,源于它源于的地方,文明于人类文明的处所。它,不自觉地为人类注入了那一缕新流。它,诠释着茶香的传说。或许,那只是一个偶然,不,那一定是一个偶然。偶然的一天,茶祖偶然地一次上山,偶然地一回采撷,偶然地将它泡入热水中,偶然地闻到那悠然的香味;于是,人们必然注目它,必然小心地闻于它,必然有了舌兴后品于它,结果是必然有了茗香无穷的回味。所以,茶被发掘了。  相似文献   

2.
教学入茶     
我不常喝茶。所以对茶不了解也没有研究,只知道喝茶是很讲究的事。 一次,去朋友家做客,主人端上一杯茶,还没等接过来,清新的香气就飘然而至,细细品一口,更是沁人心脾,直到离开时居然口中还留有余香。于是便留心起茶来。  相似文献   

3.
茶中风骨     
亢乐 《中文自修》2007,(2):50-51
《闵老子茶》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一篇小品文,这篇小品文记叙了一次他品茶的经历。喝茶本是生活中的些微小事,但经过作家妙笔一点染立刻变得饶有情致,跌宕有趣。这次寻茶、等茶、论茶和最后因茶而结缘的过程也立体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4.
《茶经》的成书年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历来备受中外学者的重视,然而对其成书年代的考订却众说纷纭:国内学者一般认为是在公元760年至780年之间;美国学者威廉·乌克斯认为在780年以后;日本学者布目潮沨则认为成书的上限是乾元元年(758年),下限是上元元年(760年)。那么,《茶经》究竟于何时成书呢?笔者认为初稿成于760年底或761年初,其后有两次大的修订,一次在764年,一次在774年。现在见到的《茶经》是774年修订过的本子。  相似文献   

5.
浮生若茶     
李雪峰 《教书育人》2008,(11):73-73
那些不经风雨的人,平平静静的生活,就像温水沏的淡茶,平静地悬浮着,弥漫不出他们生命和智慧的清香。而那些栉风沐雨饱经沧桑的人,坎坷和不幸一次叉一次袭击他们,他们就像被沸水溯了一次又一次的酽茶,在风风雨雨的岁月中沉沉浮浮,溢出了他们生命的一脉脉清香。  相似文献   

6.
浮生若茶     
那些不经风雨的人,平平静静的生活,就像温水沏的淡茶,平静地悬浮着,弥漫不出他们生命和智慧的清香。而那些栉风沐雨饱经沧桑的人,坎坷和不幸一次又一次袭击他们,他们就像被沸水沏了一次又一次的酽茶,在风风雨雨的岁月中沉沉浮浮,溢出了他们生命的一脉脉清香。  相似文献   

7.
以茶待客     
我国以茶待客始于魏晋之时,在唐代和宋代更为盛行。据《三国志·韦曜传》记载,三国时吴国君主孙皓有一次大宴群臣,允许酒量小的韦曜以茶代酒。《晋书》里说,东晋荆州刺史桓温招待客人,不是多备酒菜,而是奉茶献果。《晋书》里还记载了一件事:东晋时,吴兴太守陆纳生活俭朴,声名显赫的大将军谢安去拜访他,他只设茶果款待。可见早在1700年前的东晋时期我国己有以茶待客的习俗。到了唐代,客来敬茶已经成了传统的礼节。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有一首《月夜啜茶联句》,诗中写道:“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宋代的杜来也有“寒  相似文献   

8.
一天,我在削苹果时,不小心把手指头割破了,鲜血一下子涌了出来。我吓呆了,看到茶几上有一杯茶,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手指头伸了进去。没想到,一会儿工夫血就止住了,伤口好像也没那么痛了。我以为是心理作用,并没当一回事。后来有一次,我在楼梯上摔了一跤。手腕被擦破了一块。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又一次将手掌浸在了茶水里。奇怪的是,血又止住了。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姐姐们,她们也开始用茶水处理流血的小伤口。她们还告诉我,茶越浓效果越好。我们都对茶水的这种效果很好奇,就查了资料,原来,茶叶中含有大量的安茶碱,它能暂时麻醉神经末梢,使人体局…  相似文献   

9.
稍位、深倩地l:5 11 产碑-、、6 5 2 5 325I子产.、6 52-5 1 1 1 6 525328 81户尸产~、.1 8 6L5叶水蓝边边的那个茶红边边的那个茶映着一弯月照着一轮太亮。阳。碧绿绿的那个茶清粼粼的那个茶泡出一丝茶飘出一续茶香。香。碗碗尹口、8 2 8 3 32}里彝卜la·丛;,,妹妹妹妹走进走进走进走进月亮的神话,太阳的憧憬,走进走进 尹一、肠6 6 6 1 2 62飞-于=气一=舀一一走进月亮的梦想,走进太限的希望,5 6 1 6 3 5 6 1 63喝一碗春天播种的欢笑喝一侧日岁辞旧的祝福哥哥哥哥/~、 J勺甲5 6 1 6 53 二_几布_~,,一}互通卫些旦通里些}星通』丝’一}李迄…  相似文献   

10.
茶的写意     
茶的本质总是诗意的。世界上的千万种饮品,没有一种能比茶更有味道。茶叶的香,没有花香那么浓郁,留存的仅仅是那来自于大自然的简朴的清香。这香味之中却是纯粹的宁静和幽远。闻闻茶香,会使人  相似文献   

11.
绵绵茶思     
举盅品茗,与杯中之茶静静相对,或许你会忘情于碧绿清莹的茶色,或许你会沉醉于微醺袭人的茶香,然而茶的美妙又何止于此?千百年来。有多少浩浩的情思荡漾在这小小的杯盏之上。人之于茶,茶之于人,总有说不完的话。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茶的故乡。古往今来,文人雅士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自然留下了许多颇有情趣的茶联,遍布于祖国的名山大川、茶楼、茶馆、茶社和茶亭。当我们游览这些地方时,顿觉中华茶文化的丰厚与深邃。浙江杭州西湖龙井处有一茶堂,名曰“秀翠堂”,门前挂一副茶联:“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诗联把龙井所特有的茶、泉、味都点了出来,无疑起到了妙不可言的广告作用。福建泉州市有一家小而雅的茶室,其茶联别致有趣:“小天地,大场合,让我一席;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此联上下纵横,谈古论今,既朴实,又现实,令人抚掌叫绝。四川成都早年有家茶馆,兼营酒业,但因经营不善,生意清淡。后来,店主请当地一位才子撰写一副茶联,镌刻于馆门两侧:  相似文献   

13.
    
因为要熬夜赶作业,所以我真正地品味了一次茶。抓一小把茶叶,放入杯中,用热水覆盖。停笔,观之。绿油油的一片,浮在水面上,随波荡漾。卷曲的叶片随着温度的增加,慢慢舒缓,展开,向我,向它的观众,展示了它怀中的嫩芽。  相似文献   

14.
    
不记得是从何时开始喜欢茶了,不知何时开始向往在宁静的夜晚拥有一杯茶,一本书,一台收音机足矣的悠然生活。只知道烦闷忧虑时,泡一杯茶,心中似乎就清净许多。伴着腾腾热气的生命之源缓缓流入杯中,水雾氤氲,升腾,流转,继而消散……伴随着阵阵茶独有的清香,无桂花般清甜,亦无百合般浓郁,只淡淡的,清清的,充满了整个空间,挥散,而又沉淀入  相似文献   

15.
茶诗是中国茶典籍的精华。茶诗的最大特点是贯穿着与茶相关的鲜明文化主题,并且每一首都有一个动人的茶蕴诗魂。该文指出在处处壁垒的古诗英译过程中,茶诗译者可以淡化对全方位兼顾的追求,而把着重点聚焦于其诗魂,从色彩、景色、塑型、音韵、情感等不同侧面,传神出其独特韵味。  相似文献   

16.
茶诗:唐代中叶,诗人元稹曾写过一苜咏茶宝塔诗,堪称独具一格,这首诗的名字叫<一字至七字诗茶>:茶香味,嫩芽。慕诗客,爱僧家。  相似文献   

17.
我的家乡——福建德化盛产油茶。有一次,我到乡下外婆家玩,看到外婆用茶枯饼泡热水来洗头发。我很好奇,也试着用茶枯饼洗了一次,感觉洗后头发舒爽润滑,还不长头皮屑。外婆告诉我:茶枯饼也叫油茶籽饼,是油茶籽榨油后剩下的渣子,在农村,还留传着用茶枯饼泡热水洗头发的传统。茶枯饼里到底含有什么物质,能把头发洗得干干净净呢?于是我开始研究茶枯饼提取物在洗发水中的应用。通过查找资料,我知道了茶枯饼中含有一种叫“茶皂素”的有效物质,具有很强的去污能力和良好的发泡、润湿等活性作用。它对高等生物如人和其他哺乳动物都无毒无害,但对低等…  相似文献   

18.
论北宋林特茶法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林特茶法改革与真宗朝的政治斗争密切相关,是北宋茶法改革演变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为解决茶叶虚估之弊的第一次改革。但林特茶法改革从一开始就被丁谓集团利用,作为聚财手段,为其政治目的服务,是不彻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老年教育》2013,(11):56-56
地骨皮茶地骨皮20克,用清水煎两次,合并两次的煎液,煎液数量以满足当天的饮水量为度。饮此茶有清虚热、泻肺火、凉血止血之功效。牛蒡茶牛蒡子10克,开水浸泡30分钟即可饮用,多次开水浸泡到口感味淡为止。此茶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清咽利喉、解毒消肿、润肠通便之功效,具有降血压、降血糖、抑制尿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茶诗:唐代中叶,诗人元稹曾写过一首咏茶宝塔诗,堪称独具一格,这首诗的名字叫《一字至七字诗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