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语道:“意在笔先。”写文章贵在立意。所谓立意,就是确立中心思想。立,就是确定;意,就是中心思想。我们写一篇文章,总有一个目的,通过文章,我们要告诉别人一点什么东西.就是表示自己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喜爱什么。厌恶什么。这就是写文章的目的.回答“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的问题,这就是文章中心思想。文章的中心思想对一篇文章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章中材料的取爵、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运用。都以表现中心思想为依据。  相似文献   

2.
师:一般说来,写文章要做到“意在笔先”,即写文章之前先要确定好文章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生:主题,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心思想吧?师:对。一篇文章,或者赞成什么,或者反对什么,或者歌颂什么,或者批评什么,总要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文章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主题     
说一段话或是做一件事,总要有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又总是在说话之前就想好了的。写文章同样是这个道理。当你提笔要写的时候,也得首先把这篇文章的目的想清楚。确定了写作目的,文章才有一个中心,才能根据这个中心要求来考虑写些什么内容和写作方法。写作目的就是贯穿在全文之中的主题。主题也叫主题思想,又称中心思想,意思都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4.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要引导学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学到谋篇布局的技巧,思维能力得到训练。文章的层次与段落之间有何区别,本人结合教学实际谈一点拙见,供参考。层次与段落的区别,我的理解,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段落是对文章内容而言,是指文章各部分内容叙述的顺序,有“换行错路”的明显标志。两层次则是作者围绕文章中心思想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的。是作者写文章时思路的顺序。某一层意思,就是作者在这部分内容中想说明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点)。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里的意,就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中心思想好比是统帅,材料、词句好比是士兵,没有统帅的士兵是乌合之众,是打不了胜仗的。王夫之的话说明: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明确的中心,无论材料多么充足,遣词造句多么讲究,都算不上好文章。  相似文献   

6.
张坤 《考试》2006,(12)
纵观近两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都加大了对考生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这个整体阅读能力也就是在阅读文本中能理解作者借助于文字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和思想感情也即文章的中心,又叫中心思想。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是作者通过叙事、写人、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我们阅读一篇记叙文必须把握它的中心意思,这样才算真正读懂了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7.
“中心突出”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之一,因此,要想拿高分,就得突出中心。但历年都有不少考生在文章中心不突出这个问题上丢了分,究其原因就是不得其法。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中心突出的文章来呢?一、动笔之前先明确中心思想所谓“中心思想”,指的是文章主要写什么以及想要表达什么。用一个熟悉的句式就是“通过……表达……”。“通过……”概括的是文章的中心,也就是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表达……”概括的是文章的思想,也就是指文章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其中心思想是:“通过父亲送儿子上火车并买桔子给儿子的事,表达父亲…  相似文献   

8.
怎样读文章     
有的同志给我来信,要我谈谈怎样读文章;有的同志要我谈谈怎样写文章,特别是怎样把文章的结构安排得好些。我想,这两方面能够统一起来。读文章可以这样读法:粗读一遍,想一遍,再细读一遍。粗读一遍的目的在于对这篇文章能够“粗知大意,得其梗概”。因此,哪怕篇幅比较长,也尽可能一口气读下来,有少数地方不甚明了,暂时由它去,不细想,也不查字典。想一遍,就是想一想那个大意和梗概。什么是大意和梗概呢?主要是这么几点:1.这篇文章主要地谈了个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情?2.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看的,为了什么目的而写的?3.文章里主要说了几层意思?…  相似文献   

9.
在第七册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基础上,本册提出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是贯串卒册重点训练项目的一条主线。学生从理解“写什么”到分析“为什么写”,从内容到思想,从具体到概括,从形象到抽象,这不仅是对读写训练提出更高要求,也是认识活动的一次飞跃。写文章首先要确定好中心思想,分析文章也要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思想。这项训练确实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作者写一篇文章总有一个目的,也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或则赞扬什么,或则批评什么,或是明说,或是暗喻。作者写文章要达到的目的或意图,我们往往称之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大纲》指出:小学阶段在培养阅读能力方面的具体要求之一是“能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中心思想。”当学生通过一系列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是由段构成的,段是文章的基本单位。一篇文章有若干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都受文章的中心思想支配。段的组织也和篇相似。除了个别有特殊作用的段(如过渡段),大多数段也都有一个中心意思,段里的每句话或每个句组,都要为这个中心服务,要围绕着这个中心意思来发挥。读懂一段话是读懂一篇文章的基础。怎样才能读懂一段话呢?要一边读一边想,想上下的句子之间有什么关  相似文献   

12.
开展一项活动,写一篇文章,都有意图。因此,不论写什么活动,首先要明确自己要表达什么意思。这就是通常说的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不明确,文章势必杂乱  相似文献   

13.
一种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分析课文的立意时受到启发,从而确定自己所写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要求学生利用想像写一篇作文《小女孩来到我的身边》。这篇文章写什么呢?文章要体现一种怎样的思想呢?这时可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作者的立意,从而确定自己要写文章的中心思想:课文中的小女孩生活怎样?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对小女孩怎样的感情?你对那个小女孩态度怎样?一个又冷又饿、无人疼爱的小女孩如果来到我们身边,你会给她些什么?通过提示,学生一般都能确定主题。另一种训练方法是:在作文教学中从学生写作文的实…  相似文献   

14.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项基本训练,也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果教师自己思想上明确,又能指导得法,把一些规律性的知识教给学生,就能提高学生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一、明确什么是中心思想。简单地说,中心思想就是作者写文章的目的。作者写一篇文章,总要表明自己的观点,有的是赞扬好的思想、品质、作风、精神,有的是反对和批  相似文献   

15.
主题深刻、新颖,是文章进入高层次即优秀作文的重要条件。一篇文章或作品,如不能给人以新的启迪与教益,而表达的思想或道理,是众所周知的或旧调重谈,就会使读者乏味,也浪费了时间。 但,什么是主题(中心思想)?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如何正确地指导学生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是个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这个问题如能正确解决,切合学生的写作实际,无疑将会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是作者写的社会生活内容加上他的写作目的(意图)。老师教学,只要认真地抓住这个认识去教,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概括中心思想的规律。例如,我在教《落花生》一文时,我就问学生,这课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我在教《别了,我爱的中国》时,又问,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样几经反复,学生就悟出了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中心内容 写作目的=中心思想”。这是否可称  相似文献   

17.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阅读一篇文章,不仅要抓住它的主要内容,还要抓住它的中心思想,不但要了解作者写了一些什么人什么事,还要理解它表明了作者的什么主张和意图,告诉读者什么问题或道理。现行统编教材从四年级第二学期就开始训练学生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下面谈谈我自己在进行这方面教学时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在命题作文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首先要明确什么叫“审题”。命题作文就是按照所出的题目写文章,所谓“审题”,就是分析题目本身提供的条件,确定写什么和怎样写。文章离不离题,能不能写好,审题是关键,如果我们对题目的意思和要求都还不理解,提笔就写,那么,即使这篇文章层次再清楚,语言再优美,也不能算是一篇好文章,这正如我们走路一样,如果方向不对,即使你走得再快,甚至跑步前进,也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可见,审题切不可忽视。其次要懂得怎样“审题”,总的说来,审题要字斟句酌仔细推敲,抓住关键词语,琢磨其含义、要求。具体的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弄清题目所提示的文体。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写法。体裁错了,文章写得再  相似文献   

19.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训练组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文章以简洁的语言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写文章要有中心。这是侧重于指导写的训练项目。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写文章要有中心的训练 ,主要应指导学生通过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体会作者是怎样做到写文章有中心的。进行写文章要有中心的训练要在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时 ,首先应让学生准确完整地理解课文容 ,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再进一步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  相似文献   

20.
读一篇文章,不但要知道它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而且要能体会它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和思想感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心思想是作者写文章的主要目的,思想感情是作者对所描述对象抒发的赞美、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