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疑激趣,引导学生动手、动脑银川市城区二小张豫礼要想使学生学好数学这门课,必须使学生喜欢数学,自觉学习数学。如果学生不愿意学数学,教师讲得再好,也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习数学成为学生自觉的...  相似文献   

2.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反思能力,可以使学生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学习起点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创造性学习数学。那么在数学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呢?一、在课前、课中、课后有效指导学生反思1.指导学生课前反思。针对数学这门课的基础性及应用性较强,很多知识都要以一些已学知识为基础,课前可指导学生自我提问:我上一节课内容复习好了吗?下节课内容预习了吗?新授课内容涉及的一些已学知识都掌握了吗?新授课内容的重点与难点确定了吗?让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学生心目中,数学学科枯燥乏味,再加上数学学科逻辑性和抽象性比较强,随着初中数学学习的不断深入和难度的加大,学生渐渐有些惧怕学习数学,导致学生对学好数学失去信心,进而导致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严重影响学习的效果和效率。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摆在初中数学教师面前最现实的任务。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善于利用各种方法培养、激发、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努力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师要想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必须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活动,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实践课标精神。怎么样去开发学生的潜质与能力?怎样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想学"、"我要学".兴趣就如燃烧,可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能使我们主动地去学习新的东西.因此,要使学生能学好数学,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营造亲和磁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注入,才能具有无限吸引力和魅力.  相似文献   

6.
数学这门学科因其逻辑性强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无味,但是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又是十分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因此学生们必须学好数学,那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学生的"要我学"-"我要学"-"我会学"-"我乐学"的学习态度的转变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和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从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到真正从数学学习中获得乐趣,从而实现乐学,这些都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结果,教师必须从重教转向重学,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方法.教师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量发展学生的潜能,进一步激励与鼓励学生参与,引导发现解决问题策略,使学生"会学"新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一、重视参与意识,引导发现数学本身存在着许多诱人的奥秘,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一旦对参与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在大脑里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个感官处于兴  相似文献   

8.
数学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往往是个枯燥乏味的学科,加之数学学科比较抽象,使许多学生学而生畏,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动力,影响学习效率。那么怎样创造一种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方法培养、激发、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相似文献   

9.
张靖坤 《学周刊C版》2013,(21):104-105
新课标指出"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基础教育的基本教育教学理念。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喜欢数学学习,摆脱对教学学科的畏难情绪,从而让刚刚接触数学的小学生主动地学习呢?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进行些许探讨。一、改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方式的改革,课改的主要目标是由教师的"要我学",变成学生自主的"我要学"。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收数学信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和“善于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其养成课前自学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独立思考、灵活分析问题的习惯,以及解疑问难的习惯。同时要善于总结经验,重视积累,研究学科特点,注重拓展练习,创新思路,稳扎稳打,循序渐进,积累技巧,寻找快乐,感受成功。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交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亲近数学,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数学,在自主探索中"再创造"数学,在生活中实践数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3.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能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泰微课”的信息技术资源库和资源平台,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性、自能性的数学学习。借助“泰微课+导学单”,能让学生的学习“天翻地覆慨而慷”;借助“泰微课+研学单”,能让学生的学习“方寸之间有乾坤”;借助“泰微课+拓学单”,能让学生的学习“敢叫日月换新天”。“泰微课”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自能学习,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师。  相似文献   

15.
细节决定成败,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打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精准把握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使之成为学生深入学习、有效学习的"金钥匙"。教师要适时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拨动发现细节,促进学习投入""催发辩论细节,助力学习思考""精设互动细节,深化认知领悟""夯实梳理细节,加速认知构建"等策略,使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6.
陈宇 《学子》2014,(2):52-52
正教学有效性,始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一节数学课,能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这样这节课就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就体现在学生的怎样"学"上。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我们知道数学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它更是一种情感过程。对于这种情感教学我们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强调"数学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表现欲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爱上数学学习;让学生在民主、宽松、自由的环境里体验数学,"玩"好数学;让学生在生与生的合作中爱上数学;课程安排上可把问题故事情境化、生活化;从而使学生爱上数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教学中能正确指导学生学习,则可以使学生乐于学习、坚持学习、善于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及教学质量.也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育中的学习指导要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及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根据青少年成长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采用“一导向、二养习、三授法”的学习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19.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学生只有当他对所学科目产生浓厚兴趣时。才想学、爱学,才能使他们乐学、会学;反之,则会使学生厌烦枯燥无味的数学.学生的非智力素质也得不到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从课首、课中、课末、课后做了初步尝试.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必趣。  相似文献   

20.
学习兴趣是激发创造性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数学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