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应主动接触外界的信息,并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去解读这些信息,从而赋予认识对象以心理意义。“读”就是学生与课本之间产生交互作用的一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解读消化这些信息,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引子教过低年级数学的老师,经常会有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学生有时会听不明白老师说什么;有时题目看了很多遍还不明白意思;口诀背了那么多天只会背那么几句;拿到题目就做,题目要求打√却总是把得数算出…  相似文献   

2.
教过低年级数学的教师,可能会有这样的感慨: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有时题目看了很多遍还是不明白意思,学生没办法独立完成;更有的学生拿到题目就做,根本不看题目的要求……这些可以说明学生的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低.这要求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发现造成学生审题不清除了学习态度方面的原因外,还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有关.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从"指导朗读;引导观察;实践操作;思辨说题"这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学校教研组活动中,几位青年教师正在研究新世纪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单元的课该怎么上.在上了"5的乘法口诀"后,大家觉得这个内容不好上."学生大都已经会了,学起来兴趣不高""很多学生会背口诀了"……老师们找到了我,提出了困惑.是啊,学生已经"会了""会背了",课堂的立足点应该放在哪里呢? 怎样调动学生的兴趣呢?如何引领这些青年教师呢?老师们纷纷要求我"以身试教",我笑着答应了,立即传来一片欢呼声!……  相似文献   

4.
在学校教研组活动中,几位青年教师正在研究新世纪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单元的课该怎么上.在上了"5的乘法口诀"后,大家觉得这个内容不好上."学生大都已经会了,学起来兴趣不高""很多学生会背口诀了"……老师们找到了我,提出了困惑.是啊,学生已经"会了""会背了",课堂的立足点应该放在哪里呢? 怎样调动学生的兴趣呢?如何引领这些青年教师呢?老师们纷纷要求我"以身试教",我笑着答应了,立即传来一片欢呼声!……  相似文献   

5.
曾经许多老师认为"教学生读是语文老师的事",这种错误的观念也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以至于学生不读题目要求,看题就做;有时口诀、公式背了好多遍还是记不住;更无奈的是明明不相关的量学生也能用于列式……凡此种种,都是因为学生不会读题,或没有好好读题造成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习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何等重要。  相似文献   

6.
翻阅学生的期末测评卷子,我们经常发现好多学生的做题方法是对的,可惜把数字抄错了,这反映出学生的读题能力真的需要提高。平时教学中,我们还会发现:学生有时会听不明白老师说什么,题目看了很多遍还是不明白意思,题目要求打"√"却总是把得数算出来或打圈圈……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常把数学书当作习题集,忽视对教材内容的阅读和理解。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阅读文本,只应是  相似文献   

7.
[镜头一]为教学“5的乘法口诀”,一位教师把课本的主题图放大,精心制作成5张彩球图(每张5个彩球),准备以这些图片为学习材料,引导学生探究每一句口诀。课上,当教师张贴出第一张图并宣布课题时,学生中立刻出现了一个声音:老师,我已经会了。”随后,又有七八个这样的声音:老师,我也已经会了。”并摇头晃脑地背起来:一五得五、二五一十……”教师一时不知所措,愣在讲台前……[镜头二]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5的乘法口诀”,好吗?生:老师,我们已经会了!(预料的场面出现了)师:同学们真聪明!谁来背给大家听听?生(异口同声):一五得五、二五一十……  相似文献   

8.
看到这个题目,或许很多老师都不陌生,特别是对"老师,我不想读"这句话.对于对这句话不太清楚的人而言,我还是有必要先讲一讲它的出处.这句话出自一个有名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在上一节公开课时,他请一位学生起来读一下课文,可是这位学生却以"老师,现在我不想读"拒绝了老师的要求.但是这位老师却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笑容依然"地请学生坐下,让他等到想读的时候再读.  相似文献   

9.
正课前思考"7的乘法口诀"是学生在已掌握乘法意义以及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开始。因为之前有1—6的乘法口诀的学习经历,所以很多教师在"7的乘法口诀"教学中,往往"复制"了前面口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观察图意,顺次求出"1个7、2个7"至"7个7",接着试编口诀、记忆口诀,最后运用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我们认为,这样教学存在几个问题。首先,因机械重复导致学习兴趣衰减。如果把课堂定位于让学生会编、会背、会用口诀,那么这种缺乏挑战性的学习会让学生觉得所有的乘法口诀都是一个套路,没什么可学的。  相似文献   

10.
家长会上我不断地叮嘱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一定要问老师.”于是只要我走进教室,总有学生找我:张老师,这道题怎么算呀?以前我总是接过学生的题目读一遍,然后滔滔不绝地边讲边画图,还总是问学生听明白了没有.有时候我刚把题目读完,学生就“哦、哦,我明白了,老师我会了”.我问学生:“为什么我一读题,你就明白了?”学生说:“刚才我没读明白.”后来有学生问我问题时,我就说:“把题目再读一遍,出声读,用手指着读,一遍不明白再读一遍.”五年级时有一个学生最多读了11遍,终于读明白了题目,自己解决了问题.数学题一定要读,当然数学的读与语文的读不同,语文的读是朗读,而数学的读需要边思考边读,而且读和思考要留下“脚印”,不动笔墨不读书.  相似文献   

11.
(一)朗读指导不具体深入课堂听课,我发现不少小学语文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够具体,泛泛而谈。如有个老师上《鸟的天堂》一文,学了第八自然段“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后,要求学生用赞美、喜爱的语气朗读这一段,可学生还是地达不到要求。请问:什么是赞美、喜爱的语气?怎样才能读出这样的语气?教师没有作具体的指导,学生也读不出来。同样,许多老师上课也是有要求,可具体怎样读出要求的语气,学生不知道,也读不出来。我认为教师不光要指出用什么语气读,还要作具体的指导,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有必要教学生读一两遍。这样,学生才会明白。(二…  相似文献   

12.
1.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供学生选择如小数第三册教材,要求学生在学习了表内乘法(一)后,能熟练地背出2~6的乘法口诀。在初背口诀阶段,我提出这样三种不同的作业要求: ①能够顺利地一次背出乘法口诀; ②在顺利背出口诀的基础上,能够很流利地一口气背完乘法口诀;  相似文献   

13.
妹妹在读博士,她是个聪明的孩子。妹妹曾经对我说:"姐姐,记得小时候你可用功了!你总是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背课文。你读两遍我就背下来了,可是你读了许多遍还是背不下来。你这样背课文,对我很有好处,等到我学这些课文的时候,我不用听老师讲就会背了。作为你的妹妹,我真是太幸运了!"  相似文献   

14.
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已有知识经验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很多教师在课前都要充分地分析学生可能已经有了哪些经验基础,并据此来作出这样或那样的预设,但当到了课堂上,很多的预设还是出现了问题。对此我们很有必要来对课堂上学生真实的经验现状来作细致地分析,以期提高我们的认识,增强预设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一、春色满园案例(一):8的乘法口诀师:今天我们来学习8的乘法口诀,谁知道8的乘法口诀共有几句?生:有八句。师:谁能说出哪八句?生:一八得八二八十六三八二十四……师:还有谁能说出这八句?生争先恐后地举手抢着背口诀。…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听到学生抱怨:"我背了很多遍单词,可是很快就忘了;我认真做了语法笔记,可是做题还是有很多错误;课文我背了好几遍了,可怎么也背不下来;我在英语学习上花了很多的时间,可是为什么我仍然说不好英语,考试也不能取得好的成绩呢?"这些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语感不好.学生的语感不好,读书、说话、做题思维会受到阻碍,从而影响英语的学习.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我意识到语感的强弱对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很重视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我总是要求学生多读多记来培养语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强的人不用怎么思考就能灵活运用语言:一听就懂,一看就明,一说就顺,一写就通.  相似文献   

16.
<正>有这样一种现象在课堂上屡见不鲜:教师或卖力地捧着课本"说文解字",或让人应接不暇地展示着一道习题的多种解法,同时不断询问学生:"懂了吗?会了吗?听明白了吗?"学生也不断地点头示意"懂了""会了""明白了"。然而,一看课后的作业却发现,所谓"懂了""会了""明白了"只是真实的"谎言"——我们以为已经讲得"很明白清晰"的知识或者方法,在学生的作业中表现得还是那么的"糊里又糊涂"!于是,我们这些教师就非常不解并痛苦着:为什么"你不懂我的心"?为什么你们明明没有懂,还要骗我说"懂了"?  相似文献   

17.
正一、问题的由来现在很多教师不喜欢上习题课,原因之一是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参差不齐,一次作业下来,有的学生一个问题都没有,而有的学生问题很多。原因之二是有些题目教师已讲了几遍,学生还是不理解,以至于我们经常会听到教师的抱怨。目前的习题课,无外乎是这样一些模式:教师根据作业情况有所侧重地讲解,多数学生会做的题目不讲,错误较多的题目重点评讲;高三的习题课,对一些难以理解的题目,教师就题论题,从头讲到底,味同嚼蜡,学生听得索然无味。这样的教学结果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  相似文献   

18.
<正>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教师们总会抱怨,这种题目我在课上都讲过很多遍了,可是学生们还是会错.在教学中还经常会有学生提出这样的困惑,"在课上我很认真地听讲,老师讲的内容都能听懂,可是一到做题的时候,就不是太会了."面对这样的问题能简单地说是学生脑子笨或者不用心吗?其实只要我们深入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关注的只是教学进度和教学环节,却忽视了"回味"和"反思"这样的  相似文献   

19.
程文君 《师道》2008,(1):34-35
我觉得对学生采取不切实际惩罚的老师不是好老师。我永远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老师检查背乘法口诀,很多同学背不下来,当然其中有我。老师大发雷霆:“凡是背不下来的回去抄一千遍!明天带来!写不完就别来上学!”一千遍呀!晚上我累得手发酸,困得眼皮打架,还是没抄完,心里希望着,老师不过说说而已。第二天,我拿着抄了几百遍的乘法口诀,战战兢兢地去上学,  相似文献   

20.
常听学生说:"老师,我使劲背,怎么背不下来呢?"学生家长则说:"我看着孩子背了好几遍生物,考试还是不会."这些话表明学生学习生物还用"死记硬背"这种费力费时、效率低下的方法,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把学生从"背生物"中解救出来,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