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全面互动的对话关系。《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学生“语用”经验的生长之道。通过生本对话,学生的“语用”经验得到了个性化的生长;通过师本对话,学生的“语用”经验在教师的引领下生长;通过师生对话,  相似文献   

2.
生长性师幼对话是一种超越事实的、具有建设性的对话,有助于教师深刻地发现儿童、理解儿童,且在基于理解的基础上展开有效的教育回应和支持。营造生长性师幼对话需要四个“共同”:拥有共同立场是生长性师幼对话的前提,保持共同视角是生长性师幼对话的基础,达成共同理解是生长性师幼对话的指引,保持共同思考是生长性师幼对话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对话之道     
电视、收音机、报纸、网络和通过与他人的对话,是我们能得到新闻的几种渠道。大部分人可能会每种都用一些,但一些人会主要甚至完全依赖某一种新闻渠道。请写一篇短文讨论某一种新闻渠道相关的优点和缺点,并举例阐述你的观点,使得读者完全理解这种特殊的新闻来源的利弊。要求:(1)标题自拟;(2)不要写成诗歌;(3)不少于800字。  相似文献   

4.
<正>对学生成长的管理是人性塑造的管理,不仅需要分工负责的制度监控,更需要人性关爱的温柔感化,两者相辅相成;某种程度上,后者对前者具有补充和促进的功能。目前,一方面人们对院校长们在履职中向上看做大事的习惯颇有微词.另一方面他们也会对院校长本真淳朴、细致入微的育人之举产生疑惑。这是教育的反常!在贴吧与学生交流、对学生一对一深入访谈、给新生一一写回信,这些举措都是院校长亲近、关爱学生正常  相似文献   

5.
<正>关注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要素,我们可以注意到,书中写着:"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由此可见,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可以从"新鲜感"开始。"新鲜感"是学习语言表达的一个很好起点。学习是潜移默化、渐生渐长的过程,"新鲜"代表着言语形式还不曾真正融入学生的言语体系,也意味着语文教学可以在此处做文章。内化"新鲜",润泽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6.
周莉 《福建教育》2023,(14):35-36
语文教学应着眼学生需求和发展,摒弃低效教学和低阶思维,拓宽语用路径,促进语用深化,让学生经过语用学习获得“看得见”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语用之“策”的探讨,可从基本之“策”和操作之“策”两个层面展开。基本之“策”方面,应当基于语境,探寻语用的情境意义;基于生活,体现语用的普适价值;基于实践,让语用在阅读中自然生长;基于学习,悟得、学得、习得语用;基于文体,让语用独特而有吸引力。操作之“策”方面,实现问题转向,由文本“表现什么”转向“如何表现”;读写结合,学以致用;互文观照,由单一文本走向多个相关文本;品味比较,敏化语用;匹配对应,协调一致;整合取舍,聚焦突破。  相似文献   

8.
2011版课标中提出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在语文课堂实践中步入五大误区:语用之“窄”,把“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窄化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知识”或“读写结合”;语用之“泛”,把挖掘出的零散的语用点堆砌串联成教学过程;语用之“偏”,为体现语用而设定偏离核心目标的教学内容;语用之“分”,教学中脱离文本语境的训练,导致内容与形式分离;语用之“被”,学生“被语用”,沦为语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2011版课标中鲜明地提出了语用教学观。教师聚焦语用、研究语用,教学有了可喜的改观,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集中体现为对语用本身的认识,特别是对“用”之内涵的认识,较为片面、浅化。语用之“用”,应寻求功用之“用”与无用之“用”的有机整合。是“他用”与“我用”的共同在场,须由课文之“用”提升至课程之“用”。勿以教师之“用”代替学生之“用”,要兼顾文学之“用”与生活之“用”。  相似文献   

10.
课堂是学生理解历史的主要场所,在课堂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而不是单纯地记忆历史知识。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课教学,从立意、生活、对话三个方面,助力学生理解历史之道。  相似文献   

11.
《人民教育》2012,(20):43
引子这场讨论缘起于一所学校的一个课题研究。2012年6月12日,江苏省南京市拉萨路小学教育集团银城小学的报告厅内,一场关于课堂对话的讨论异常热烈。银城小学以生动的案例展示了5年来对对话教学的研究与思考。他们在课题报告中总结道:我们提炼出对话课堂的五大核心理念和五大操作要素。五大核心理念包括:第一,基于理解的教学。对话课堂是充分展示主体间性的地方,追求以尊重为前提的教师—学生、学生—教师间的和谐协奏。第二,促进分享的教学。对话课堂  相似文献   

12.
立足"生长"的课堂蕴含着生本、生命、生成、生活、生态等元素,致力于创设以人为本、基于生活和和谐共生的教学场域,使儿童的生长呈现出勃发向上的生命姿态。我们基于学校课堂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深入讨论生长课堂中"生长"内涵的五个方面及相互关系,总结提炼促进学生"生长"之道——"三一三"组块教学模型,并阐述这种模型的结构、内涵和四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正>要说语文教学的关键词,一言以蔽之,即"语境、语感和语用"。沈秀慧老师的这节《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基于儿童诗教学的特点,还原真实的言语环境,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的世界,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的语感得以生长。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提高了学生语用能力。一、创设语境,感悟诗句"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任何一种语言的表达都不能脱离语境而独立存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离  相似文献   

14.
15.
阐述了中西方文化传统中源远流长的“对话”思想,认为无论是以问“道”为旨归、以“和”为核心原则的中国式对话,还是以“理念”为归依、强调差异和平等的苏格拉底式对话,都显示出了一种“思在合一”的智性的求索精神。这种“对话”建立在人类共通性的理论预设及超越二元对立论的开放式思维基础之上,体现出了提倡平等、和谐共处的人学精神及尊重差别、包容互通的研究意识。  相似文献   

16.
虞晓贞 《上海教育》2012,(Z1):12-13
《大学》开篇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关于什么是"大学之道"有许多文章讨论过,我们认为它是一种气质,一种教育的远见,一种隐含在学校教育诸多环节中的思想意识,它可以是一所学校的文化背景,由这种背景融入的校园文化可以形成一种气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走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如果随机访问一名学生:"你喜欢附中的理由是什么?"他可能会说,"复旦附中是我从小的理想""复旦附中有很好的人文气息""复旦附中有自由、平等、民主的教育态度""复旦附中有一群理解学生的老师""复旦附中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社会上,复旦附中也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声誉。2011年末,当附中两名学生被耶鲁大学提前录取并获得全  相似文献   

17.
在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用"教学理念以来,阅读教学就应该转向对文本言语形式和写作策略的转变。因此,阅读教学就应在具体操作策略上引发相应的转变。本文结合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以及语用能力生长的规律,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提出要促进问题转变,指向写作本位;强化互文关照,遴选语用价值;深入对比品析,辨析表达效益;积极匹配对应,选择合理方式;践行整合取舍,探寻表达密码,从而丰富语用教学之"效"。  相似文献   

18.
创生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意味着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创造力,它们使教育机体始终充满活力,不致衰朽停滞;另一方面意味着生存、生长、生成,这是一个不间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一种良性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它是绿色教育、生命教育,也是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创造力的火花在教师群体中迸发,而教学诸方面正是教育生态系统自由呼吸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9.
<正>毋庸置疑,课堂教学是育己育人的主阵地,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智慧园地,而立足于语用审美视角的课堂细节,无疑应该是这一"园地"中很能彰显教学智慧的"富矿",一线教师不可不留心、深挖此"富矿"。引导学生在对此"富矿"的开掘中品味语言、激发思维、引导审美、理解体悟,既是历练学生语用能力的需要,更是从微观视角扎扎实实地对接"语言  相似文献   

20.
对学生成长的管理是人性塑造的管理,不仅需要“分工负责”的制度监控,更需要“人性关爱”的温柔感化,两者相辅相成;某种程度上,后者对前者具有补充和促进的功能。目前,一方面人们对院校长们在履职中“向上看”“做大事”的习惯颇有微词,另一方面他们也会对院校长本真淳朴、细致入微的育人之举产生疑惑。这是教育的反常浴在“贴吧”与学生交流、对学生“一对一”深入访谈、给新生一一“写回信”,这些举措都是院校长亲近、关爱学生正常的、自然的履职行为,并且类似的行为越多、越普遍、越持久越好。院校长是学校最大的“官”,也应该是学校最优秀的教育家,要成为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能够发挥最大、最有影响力的人。为此,院校长就必须习惯成自然,善于做关乎学生的“小事情”,并要将这些“小事情”当作教育大事做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