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艳 《小学生》2013,(7):36-36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修订时明确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发展"模型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和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建模教学活动并不多见,笔者曾有幸聆听过数次小学数学建模教学教研课,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所以"综合与实践"课的开展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开展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注重将学习融入生活之中,促进数学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也应该作出相应的变化与改革,以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基于这一点,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加强"问题性"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突出联系,体现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揭示"数学精神",体现"教育价值"等四个方面内容,在课堂设计中只有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情感、意识、品质等人文因素,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要求,才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数学新课程标准四大版块之一的"实践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新的课型,它把学生的学习和应用相结合,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方面的密切联系,体现新《数学课程标准》中"人人学有价值的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所以,我们要不断优化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有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创造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和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5.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永远无法剥离的,现根据<课标>,结合教学就数学课改中如何体现"数学一生活"的密切联系浅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加强数学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生活 对于新课程来说,最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数学有着广泛的应用,这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数学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现在股票、利息、保险、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问题,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常识.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在新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于是,“问题情境”的创设便成了新课程实施的“流行色”,越来越多的教师不管是计算课、概念课、应用题课还是实践活动课,  相似文献   

7.
<正>数学课是以数学体系的理论知识为主,而《数学实践活动课》则好比是在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搭起的桥梁。小学数学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安排,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好数学,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重新创造知识,感受数学的趣味,增强数学意识和运用意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大作用。本文将以五年级上册的《综合实践课》的内容是"数字编码"为例,来谈谈如何在实践活动中活学活  相似文献   

8.
刘志炳 《考试周刊》2007,(40):30-31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举措是新课程改革,这是当前每个教师面临的新的挑战。数学教师应在培养学生的素质上狠下功夫,而数学素质一般认为包括数学意识、问题解决、逻辑推理和信息交流四个方面。数学建模既有"数学意识"的因素,也是"问题解决"的一部份。本文主要论述在高中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如何实施"数学建模"的教学,提高学生应用意识和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问题"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重要方面.同时,中学课堂教学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这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设计性",既要对教材进行"设计",又要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起点,是学生主动探索的动力,教学中要设法"设计"鼓励学生去探索.因此,中学课堂教学必须具有"设计性",根据设计启发学生去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会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两端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本节内容是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两端都栽树问题中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经历知识建构的过程,体验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做数学"的意识,渗透一些研究数学的方法及策略,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并在数学上能有所发展。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两端都栽树问题中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尝试探索、实验、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指明"数学建模"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中学数学建模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其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问题多样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体性是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基本原则;利用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立足生活热点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其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解决"备学生难"的教学设计问题,是美术教师编写教案的难题,也是落实新课程教学观的具体体现。对南疆中小学美术教学现状的分析得出,"备学生难"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结果测评统一难;过程测评实施难;宏观分析落实难。其解决策略是:备课要有"半成品"意识和"折腾学生"的意识;课前要学会提炼结构化问题;课上要学会判断学生的困惑;还要学会以学员的身份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3.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的培养要设计课 前活动,理清学生应用的缘由;要设计生活问题,确保数学知识 的灵活应用;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传递数学应用习惯,逐步养 成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形成核心素养。本文结合具体的教 学实践经验,提出了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的培养 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减少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作为一名教师就应当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生活,新课程呼唤生活化数学,让学生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应用意识,培养学习创新意识。强调数学抽象(即生活问题的数学化)和数学应用(即数学问题的生活化)这两者的辩证结合,对于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制约,及片面追求考试分数的影响,新课程提倡生活化数学教学、应用数学的教学,总受到老师的普遍勿视,对于一些应用问题,简略带过或干脆不讲,造成学生缺少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应用能力缺失。对此笔者认为是不可取的,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不符合我们新课程的要求:培养有创新精神和良好实践能力的学生,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会数学的有用性。因此,我们很有必要重视,并在日常教学中坚持生活化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提升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6.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把"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作为总体目标,注重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力图使数学知识更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注  相似文献   

17.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是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之一。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教授课本知识,而且应注重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信息,再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复习课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它对于系统复习巩固基础知识,回顾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深化理解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进而发展学生认知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在复习课教学中,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努力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依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进行新课程选修内容“概率”单元复习教学时,笔者根据教学内容特点,立足于学生主动探究,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强调所学知识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计了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特别提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深挖教材、科学设计,拓宽教材中的生活资源空间,培养生活中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实践中的自主创新意识,以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20.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却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学生学了数学知识后,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增强创新能力.笔者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