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回顾生活、体验生活、拓展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本文就这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探讨。一、创设情境,让语文教学还原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教不是为了学生教,讲不是为了学生讲,教学是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这其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话就像一口清泉。比如:我借用《乌鸦和狐狸》的故事,让学生续写乌鸦和狐狸再次相遇的情景。如果写乌鸦衔着食物又遇到狐狸,狐狸再施计骗乌鸦的食物,乌鸦接受教训,没再上狐狸的当。这样学生  相似文献   

2.
<正>在苏教版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关于生命情趣的课文,如《放小鸟》《乌鸦喝水》《小松鼠找花生果》《小动物过冬》《小鹰学飞》《变色龙》《金蝉脱壳》《人类的"老师"》等。其实谈到生命情趣,课本中还有很多。在这里,笔者以动物为例,谈一谈生命情趣的教育。一、以心观心,体验生命的意义以心观心,可以在静观默察中,在对动物的观察中,体验生命的意义。这样,孩子们在内心捕获了快乐与理趣。这是对生命的理解与尊重,呵护与珍惜。这不是让孩子"认知"  相似文献   

3.
阅读中的"表达"是如此丰富多彩 《狐狸和乌鸦》(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是经典寓言,课文最后以"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一句结束,余音缭绕,留下无限空白,我便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一次说话、写话练习。以下是学生的几篇习作: 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乌鸦这时才恍然大悟:"天啊!我中狐狸的计了!"  相似文献   

4.
朵强 《云南教育》2005,(2):35-35
《乌鸦喝水》是小学语文中一篇传统的课文。该课的教学,我曾经观摩过许多次,自己也教过,早已烂熟于心。但这一次教学却让我有了一次意外的收获。  相似文献   

5.
吴瑨 《当代学生》2015,(5):8-10
提到乌鸦的聪明,你也许首先会想到《乌鸦喝水》中"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然后,乌鸦利用石子喝到水。近年来,鸟类学家推出一份"鸟类智商排行榜",拔得头筹的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乌鸦。巧解迷局的乌鸦007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亚历克斯·泰勒博士和他的乌鸦搭档"007"正在完成动物王国有史以来最复杂的测试之一。测试模型接受挑战的"007"飞入一间设有难题的房间,它想要吃到盒子里的食物。  相似文献   

6.
《乌鸦喝水》是小学语文中一篇传统的课文。该课的教学,我曾经观摩过许多次,自己也教过,早已烂熟于心。但这一次教学却让我有了一次意外的收获。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堂课的“导入”设计上,我煞费苦心地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可课题刚出现,全班学生就已按捺不住了,个别学生急得大喊:“《乌鸦喝水》这个故事我早就听过了。”这一喊,如同一石击起千层浪,许多学生都把自己听过这个故事异口同声地“喊”了出来,这样的场面还真有些意外。考虑到学生早已了解故事内容,加上一年级的小学生又乐于自我表现,对知…  相似文献   

7.
抓住重点强化训练——《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青岛战继红《狐狸和乌鸦》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则寓言,讲一只狡猾的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课文分8个自然段,前3个自然段...  相似文献   

8.
在进行《狐狸和乌鸦》的课堂教学中,当我引导学生回答了乌鸦为什么会上当时,一个名叫齐明明的学生举手问道:“老师,以前我们学过的《乌鸦喝水》,说乌鸦爱动脑筋想办法,是聪明的乌鸦。可是今天咱们学的课文中,却说乌鸦爱听奉承话,乌鸦是不是变笨了?”学生们被齐明明这一问,都激起了好奇心,瞪大眼睛直盯着我。我当时也有点发愣,不过马上反应过来:“你提的问题很好。这是两只完全不同的乌鸦。第一只乌鸦爱动脑筋,所以喝到了水;第二只乌鸦呢?爱听奉承话,结果上了狐狸的当。同学们,大家要向哪一只乌鸦学习呢?”学生们异口同声…  相似文献   

9.
怀念乌鸦     
很早就想写这篇文章 ,想了很久很久。写下这个题目 ,竟让自己吃了一惊 ,乌鸦值得怀念吗 ?于是想起曾看到一篇文章 ,说的是有一个语文老师 ,在讲解鲁迅先生小说《药》时 ,文中的结尾部分写到夏瑜的母亲上坟 ,有一个细节描写 ,说的是坟旁的树上蹲着“一只铁铸般的乌鸦”。老师便问同学们文中的乌鸦象征什么 ?有的学生在嘀咕 ,乌鸦就是乌鸦吗 ,还能是什么 ?这时老师却有些指点迷津般地一语惊人 :“乌鸦象征着反革命。”这些已有一定思辨能力的学生听了后 ,在心里反问 :鸟类也有阶级性 ?我想乌鸦们怎么想也想不明白 ,自己从来就没有加入任何组织…  相似文献   

10.
<正>本色语文是自然的、朴实的、和谐的。小学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本色语文要体现的是语言的习得、思维的培养、人文的渗透。复归本位,返璞归真,保持原汁原味,才是最美的自我。小学语文教学要的是本色语文,本真的师生和文本,"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1.二年级时,我们学过《狐狸与乌鸦》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出示《狐狸和乌鸦》原文)2.给《蝉和狐狸》标出自然段,分段读课文。3.读生字词,注意读音及"察"和"戒"的写法。4.思考: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试着用第3题里的  相似文献   

11.
鲁迅当年写作《药》时,大概万万没有想到,若干年后,他的《药》里竟飞出了一只“反革命的乌鸦”。一间高中教室里,《药》一课正讲得如火如荼,学生正唰刷地记着老师课堂上讲的“经典”。快结束了,学生们正要舒一口气,忽然,显然不想与学生作对的老师从嘴里迸出一个问题:“这只乌鸦象征什么?”几十个脑袋霎时一片空白,愣愣地对着高深莫测的老师,最后还是老师抛出了“绝句”:象征反革命!开始听到这话时,我足足笑了两分钟。都说鲁迅的作品充满战斗性,想不到一只乌鸦的含义也这样深刻,真的是“彻头彻尾”了!在我的记忆里,中学教材里鲁迅的文章是最为耀眼的。《论雷峰塔的倒掉》《为了忘却的纪念》《拿来主义》《故乡》《社戏》等等,撒珍珠般地每一级每一册都有。语文老师总要搞得草木皆兵,找出每个字词都代表什么,象征什么,弄得学生一提起鲁迅就黯然神伤。我不知道,这样弄出来的东西,像“反革命的乌鸦”,是否真的切合鲁迅的本意?初二要学的课文有杨朔的《荔枝蜜》。对杨朔的作品,我就像他开始对蜜蜂一样“感情上疙疙瘩瘩”:故作高深的曲笔,一元化的联想,有点做作的抒情。但课后练习难住了我,这是一道体会加点词语意味的题目,第二小题是“刚去的当晚是个阴天,偶尔倚着楼窗一望...  相似文献   

12.
<正>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一种现象不容忽视:有相当数量的语文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蕴含于文本材料中的"语文基因",这使得语文教学不能走向深入。因此,语文教师要强化语文意识,敏锐捕捉文本中的"语文基因"。以苏教版二上《狐狸和乌鸦》一文为例,该文蕴含着"交替记述""细节刻画""情节反复""立意表达"等"语文基因"。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乌鸦喝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遇到困难怎么办?动动脑筋,你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课文中的故事内容简单明了,一年级学生大多听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乌""鸦"等九个生字,会写"可"、"石"、"办"三个独体字。感受乌鸦由找水的着急到喝着水高兴的心情变化过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2.过程与方法: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和探究实验,加  相似文献   

14.
孟继高 《湖北教育》2000,(12):28-28
一位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孤狸和乌鸦》一课,在揭示道理之前,设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喜欢孤狸还是喜欢乌鸦?”学生的发言很有趣: “我谁都不喜欢。” “我喜欢乌鸦,乌鸦很好玩。” “狐狸很聪明,我很喜欢它。”  相似文献   

15.
好的板书是一篇微型教案,下面谈谈我对《狐狸和乌鸦》这课的板书设计。课文导入,板书课题时,我有意将狐狸写在左下方,乌鸦写在右上方,一改通常板书课题形式,为的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疑惑,立即有人发问:“老师,为什么将狐狸写在左下方,而把乌鸦写在右上方呢?”我正要回答,有学生说:“我知道,因为狐狸在地面上,而乌鸦是停在树上的。”于是,我便在狐狸和乌鸦之间加上一个“和”字,说述:“狐狸和乌鸦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就知道了。”这样的导入也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16.
也许在许多人看来,《乌鸦之歌》是池莉由平实朴素走向传奇的又一驿站。我读《乌鸦之歌》,却感觉那传奇的瑰丽怎么也掩盖不了内里的忧伤和苍凉。这部作品很明显地蕴含了一个“成长”的主题,展露了一段个体成长的心灵史。我总觉得池莉写《乌鸦之歌》的过程,就是对自我灵魂的检索和重铸的过程,这一过程蕴含了遗憾、忧伤、苍凉、悔恨与无奈。  相似文献   

17.
让学生“触摸”语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感受到语文学习是件愉快的活动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正确运用触觉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我们让学生自己做“喝水的乌鸦”的演示活动:学生看到渐渐升高的水面,很轻松地就突破难点,激发了兴趣,掌握了课文内容,在潜移默化中训练了思维能力,活跃了学习气氛。又如教学《刻舟求剑》一课时,让学生用文具盒当舟,铅笔作剑,进行演示,使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刻舟求剑者”的愚昧可笑。教学词语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做一做加深理解。学习《蒲公英的种子》一文时,学生…  相似文献   

18.
李莹昕 《大学生》2020,(5):72-73
《白雪乌鸦》吸引我,不仅是因为它是一部关于鼠疫的历史故事,还因为这书名里所蕴含着的一黑一白。白雪、乌鸦构成的是黑白两色对比鲜明的世界。爆发于1910至1911年哈尔滨傅家甸的鼠疫,也称"一号病",令六万余条性命陨落。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脍炙人口的课文——《乌鸦喝水》。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故事,但“聪明”的乌鸦真的能喝到水吗?我们创编了一节科学课,就这个问题在课堂上展开研究——在水中投入石子和沙子,就能让水升到瓶口吗?  相似文献   

20.
程云 《成才之路》2014,(32):84-85
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考的。"我在语文教学时尝试着运用音乐、图画、诗歌、表演等艺术形式,让学生体味到语文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一、简笔画——助生解读在课堂上大量运用简笔画进行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简笔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在导入新课时我就在黑板上迅速地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