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炒”风盛行,“炒”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有炒股炒汇的,有炒邮票炒古币的,还有炒狗炒鸟的……在新闻界也有人“炒”新闻,这股“炒”风越刮越盛,已经成为新闻界一股不正之风。它影响舆论的正确导向,有损新闻的基本原则和新闻工作者的形象,在读者中造成很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谨防新闻炒作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几年,“炒”成了一个非常时髦的词,“炒股”、“炒房地产”,天南地北,参与炒作的人越来越多。不知从何时起,新闻界也出现了“炒作”的现象,那就是“炒新闻”。所谓炒新闻就是将一些新闻价值不大,甚至没有新闻价值的东西,一登再登,一播再播,人为炒作,人为地制造新闻热点。“炒新闻”现象的出现带来了许多危害。首先是造成了“假新闻”的蔓延。近几年,假新闻愈演愈烈。牡丹江热电厂职工刘克华杜撰的长篇通讯“45年前的恋人从死亡名单上走来”被揭露以后,又有“电影院因为只有一名观众而拒放映片,该观众打官司胜诉”,“两名…  相似文献   

3.
杨春 《新闻战线》2021,(1):105-107
文史报道属于专业报道领域,要求记者具有长时间的跟踪耐力、深入挖掘新闻题材的采访能力、透过“旧闻”发现新闻的洞察力以及为历史材料注入灵魂的写作能力。文史资料是一种独特的新闻资源,善加利用,沿着“蹭新闻热点”“挖知识盲点”“‘炒’材料冰点”三条思路,可以增强旧材料的新闻性。  相似文献   

4.
男人炒股跟女人炒股,很不一样。比起女人,男人炒股更容易博人信任。不管是“中国人民银行”还是“中国人民很行”,大家反正觉得把钱给他放心。我有个朋友,会把好多线叠在一起,还会看什么十字星说什么光头阳线,号称读大学的时候就通过炒股赚到老婆本了——虽然聪明如我的,知道其实是他读大学那会儿股票好炒老婆好找。  相似文献   

5.
“新闻炒作”一词的最初出现,原本是读者对有人把新闻像商品、广告一样炒作不满而提出的,然而正如当前存在的好多词义转换现象一样,如今“新闻炒作”也成了新闻界一些人推崇的东西。他们认为:好的新闻题材就是要炒,“新闻炒作”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引起人们对新闻的关注,问题的关键不是使用了哪一个词,而是看新闻事实本身该不该炒,炒到什么程度。 在讨论问题的关键词时,应该遵守同一律。“炒作”一词,最新版的《辞海》没有辑入,只对“炒”字标了三种解释,其中只有“把东西放在锅里翻拨使热”的解释或许与“新闻炒作”中的“…  相似文献   

6.
把现场短新闻写出份量,更重要的是要有高的新闻价值。因此,首先要打题材仗,把那些适宜写作现场短新闻的题材,纳入到这个新闻品种中来。这里,应克服一种模糊认识。目前,有些作者,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现场短新闻这一品种的重要性,误以为它是“小东西”,因而舍不得把生活中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突发新闻事件、重大典型人物等题材写成现场短新闻,一味追求“头条消息”、“长篇通讯”。这样,就使得现场短新闻栏目里,很难得到表现重大新闻题材的稿件。其实,现场短新闻这一品种,已得到了读者的  相似文献   

7.
浅谈如何发现新闻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前 《军事记者》2001,(9):18-19
有些记常常因为发现不了新闻事实而苦恼,其实只要掌握了好的发现方法,新闻事实往往就在身边。新闻事实是用来加工成新闻作品的资料,这种新闻资源是信息资源的一种,它如同自然资源一样,分布是不均匀的,有些领域新闻资源十分贫瘠,而有些领域则是新闻资源的“富矿区”。对于记来说,如果发现了新闻资源丰富的矿区,采写新闻就会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英国,“炒新闻”是各种传播媒体一起上,大报(“高级报纸”)“炒”,小报(“通俗报纸”)“炒”得更欢;报纸“炒”,杂志“炒”,电视、广播也炒。不“炒”则已,一“炒”就是铺天盖地。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一些题材往往长期存在、反复出现或呈周期性的活动,有人称它们为“万岁”新闻。如每年都有的“三·八”节、“六·一”节等特定的节日报道,还有些会议报道。记者在采访这些新闻进行报道时,往往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即一般化的  相似文献   

10.
谈谈“炒”新闻孙世恺近些年,“炒”字盛行,“炒”的内容也越来越多,甚至在新闻界也出现了“炒”新闻。“炒”新闻之风越刮越盛,已经成为一股不正之风。它影响舆论的正确导向,破坏新闻的一些原则,损伤新闻工作者的形象,给读者造成很坏的后果。(一)所谓“炒”新闻...  相似文献   

11.
教育新闻不像社会新闻、经济新闻、法制新闻那样题材广泛,新奇事多,显而易见,引人注目。要克服这种“先天”不足,需要培养以下三种采访能力。 一.在平淡的学校生活中平中见奇的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学校生活确实平淡,那种一看就会发现的重大新闻素材很少见,更难遇到。我们所能得到的材料,看到的情况,大都是一些很平常的事情,如某某领导关心教师,教师带病工作,学生助人为乐,等等。在这类“平常事儿”中,有的校校有之,大同小异,的确难以写成什么新闻。但是,有些平常的事情,细细琢磨一下,就会看出它其实不平常,甚至光彩夺目。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培养平中见奇的能力。如《小学生书包有多重?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后,党报新闻评论走过曲折的道路,经验教训极其丰富。其中从建国初期到反右派前夕,即五十年代前期,可以说是党报新闻评论在探索中发展的时期。新形势新题材新写法“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这是建国前夕毛泽东同志的一句名言。这句话深刻地反映了我们党走上执政党舞台时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就党报新闻评论工作者来说,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熟习的题材和写法有些快要闲起来了,不熟习的题材和写法正在强迫我们去学。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党报的新闻评论着重于揭露投降派,揭露日本帝国主义,揭露蒋介石“假抗日、真反共”的阴谋,后来着重揭露国民党打内战,揭露美帝,揭露“第三条  相似文献   

13.
教育新闻不像社会新闻、经济新闻、法制新闻那样题材广泛,新奇事多,比较显而易见,引人注目,要克服这种“先天”不足,尤为需要培养以下三种采访能力。 一、平中见奇的能力。在一般情况下,学校生活确实平淡,那种一看就会发现的重大新闻素材很少见,更难遇到。我们所能得到的材料,看到的情况大都是一些很平常的事情,如某某领导关心教师,教师带病工作,学生助人为乐,等等。在这类“平常事儿”中,有的校校有之,大同小异,的确难以写成什么新闻。但是,有些平常的事情,细细琢磨一下,就会看出它其实不平常,甚至异彩奇目。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培养平中见奇的能力。如《小学生书包有多重?七斤半》这篇在全国引起  相似文献   

14.
李季 《视听界》2013,(6):105-106
民生类节目是各地电视台的主要类型之一,其中涉及百姓家庭矛盾的题材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对于拍摄采访这类题材,业界有着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这种题材缺乏新闻学上的新闻价值,只是普通看客“窥探欲”的一种表现。以致有些电视台明确表示拒绝播出这种“毫无价值的家庭闹剧”。也有人认为,对此类题材的一概否定未免偏颇。家庭矛盾折射的是社会现象,是社会伦理道德水准在家庭层面上的反映,新闻媒体有责任客观报道这类题材。其实,家庭矛盾类的题材并非毫无价值,但如果仅仅是一种客观的报道也是不够的。报道这类题材,记者编辑不应该写实性地一写了之一播完事,而应有意识地充当多种角色。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炒新闻”的现象日趋增多,有待于新闻界提高认识并加以解决。所谓“炒新闻”,有两种含义:一、在市场竞争中,新闻媒介以纪实、写真、特写、曝光、追踪、扫描为招牌,将一些新闻价值不大、甚至毫无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事件和人物,一登再登,小的炒大,无的炒有,哗众取宠,争夺受众。二、少数作者以新闻报道作为手段,猎取名和利。你炒股票发财,我炒新闻赚钱。他们违背新闻工作基本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学上.“硬新闻”的概念指的是具有广泛社会关注度的时政、经济、政府工作方面的重大新闻。相对于娱乐消遣性的“软新闻”而言。“硬新闻”更多地表现出题材重大、信息深化、影响力大等特点.如时政要闻,政策解读、热点话题、深度报道、重大事件、舆论监督等。近二十年来,新闻竞争从“软新闻”领域发韧,使得一批都市报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17.
这几年来,有些教育新闻工作者经常埋怨:“教育无新闻可讲”,并提出“教育专业报应突破教育的狭小天地,向政治、经济领域伸展.使教育新闻社会化。”向政治、经济领域伸展一点是可以的,但这种伸展只能规范在从经济政治领域探求教育现象产生变化的根源这一限度内,超过这一限度.要求教育新闻社会化.显然是不够合适的。与“教育新闻社会化”主张相对立的一种看法.则认为“教育新闻就是报道学校体系内部发生的事情”.既不应当向社会其他领域内伸展,也不应当追求轰动效应.否则就会使教育新闻成为不伦不类的事情.失掉自己应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同志为本文写下的这篇编者按,现刊登如下:对新闻工作者来说,“炒冷饭”是个贬词,指的是采编人员缺乏创造性,重复别人早就写过的题材。但是也不尽然,有时“冷饭”到了高明的“厨师”手里,就变成了色香俱全的美味。当前流行的“扬州炒饭”“广州炒饭”,不都是冷饭炒成的么?关键在于“炒”的艺术,“炒”的技巧。卢小飞同志就是把中日儿童夏令营的旧闻“炒”出了水平,“炒”出了新意,“炒出了一个令全社会振聋发聩的重大主题。这里有许多值得总结、值得思索的东西。在她写的体会文章里提到,采写新闻常常凭灵感办事,其实这里讲的只是一个方面。灵感的触发是一种偶然,而这种偶然寓于必然之中。试想,如果一个记者平时缺乏热情,缺乏积累,缺乏思考,缺乏责任感,也就是说,本身已经不是一块燧石,恐怕怎么碰撞也碰撞不出火花来。同卢小飞同志一起为“炒”好这盘“冷饭”而牺牲春节假日奔走采访的刘亮明、祝华新、董伟等同志,同样也是值得称道的。在有些人看来,他们简直太傻了,值吗?这里就有个价值观问题。我们要把人民日报办得高出一筹,就需要这样一大批时时刻刻都在想发出火花实现自我价值的“燧石”,一大批甘于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奉献的“傻子”,一大批实心实意为人民烹制最佳精神食粮的“厨师”。而这“一大批”,就在我们中间,就在我们周围,就在我们眼前。  相似文献   

19.
一忌“炒”。新闻“炒作”现象近年在一些新闻传媒盛行。这是一种严重违背职业道德的公害。热点经济新闻,无疑需要触及一些人们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但对当今五花八门的热门话题,新闻采编人员尤其应进行去伪存真的分析与甄别。 二忌“超”。这里所讲的超是指不能超越现阶段的社会实际解决能力。毫无疑问,热点经济新闻所反映的问题往往正是需要我们及时解决的各类实际问题。但是,在选择热点经济新闻题材时,还必须掂量它的现实可行性。否则,对一些虽属合理必要,但暂  相似文献   

20.
于伟 《青年记者》2000,(6):32-33
作为新闻工作者,不少人都遇到过这样的矛盾,一方面拥有丰富的报道题材,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造成重复雷同。另外,有些重大题材需长期不懈地宣传,如反腐败、再就业、党建等,如想写出“带响”的稿子来,就需不断地创新,不少人为此绞尽脑汁。笔者认为,“热中抓冷”、“大中取小”、“难中求好”不失为新闻创新的良方。“热中抓冷”,反弹琵琶曲更浓职业的要求,使记者涉猎到各方面的知识,成为一个多面手。但记者首先要做个有思想、有头脑的人,成熟、理智、深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