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本文从理论到实践指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几个认识问题,更能有效地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特征.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3.
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变化,使不少人在思想认识上不同程度地陷入迷惘,对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必然产生了疑问。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态势,得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对于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自觉地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大胆的利用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明成果,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我党的历史上,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尤其是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关系,一直是关键而又敏感的问题。成功与失误,都与此相关。邓小平同志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全面、客观的分析。这些诊断突破了传统观念,极大地解放了人们思想,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制订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推动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导致不同历史阶段的更替。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构成一定生产关系的基础和前提。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巨大的反作用,它可以加速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时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阻碍甚致破坏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长期以来,人们认识上的片面性,只强调生产关系的反作用,而忽视了生产力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上逐渐不科学,由“左”倾而陷入空想。  相似文献   

6.
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要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思想的内涵和实质 ,要深入研究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现实。我们必须坚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  相似文献   

7.
阶级分析是认识和研究社会现象的根本理论和方法,在现阶段仍不失其效用。在如何对待资本主义的问题上,必须坚持阶级分析。  相似文献   

8.
生产力标准的提出,不仅为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而且为其实践指明了新的探索方向。本文仅就生产力标准的含义、实质、及其对深化改革的指导作用,谈一点粗浅的看法,请同志们教正。一、生产力标准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所谓生产力标准,通常是指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客观尺度。它具有可度性,即作为一种尺度有其内在的、特定的衡量标准。如用“铜器工具”来表示奴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这是“工具决定论”的传统的生产力标准。生产力标准还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不同的经济时代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的要求就不相同。早期生产力标准可用“工具决定论”来衡量,比较单一。到了现代生产力已经发展成一个有机的系统或整体,要求在均衡中或协调中实现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穷落后,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正确理解和坚持生产力标准,今天无论在理论上或在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坚持对国民党官僚资本的科学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是中国革命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而且具有政治上的现实意义。对此仅从理论上给予一般性的说明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结合中国具体的经济事实多方面地、立体地加以考察和论证,才能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和战斗力。为此,我们将围绕本文提出的问题,组织一些文章,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作进一步的说明,一方面供中国革命史教学参考,另一方面也为这一课题的研究做些促进工作。希望广大的作者、读者能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党的十三大报告,坚持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并把它贯彻到底,对发展生产力、坚持生产力标准这个重大问题,说得精辟、充分和透彻,在理论上不留空隙。这是全党集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强智力开发。”教育的目的、地位和作用,规定了教育领域特殊的价值标准,在于是否能够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衡量教育办得好不好,要看是否能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教育领域特殊的价值标准,同生产力标准是完全一致的,是生产力标准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因为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体,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全州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这是促进解放思想,推动彝州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然而要深化教育改革,就必须坚持生产力标准。 在党的十三大报告《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赵紫阳同志明确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既然是根本标准,那就是决定性的。也就是说,教育改革成功与否,最终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十三大的报告强调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穷和落后,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那么,如何在执行党的社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标准是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对于统一人们的思想,为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其它各项工作都围绕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来进行,起了重大的启迪和导向作用。然而,主张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却接过这个口号,打着生产力标准的旗号,极力鼓吹私有制,否定我们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合理性。否定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思潮的泛滥,引起人们思想上的新的混乱。因此,研究社会主义道路与生产力标准的统一,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教育要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依靠教育。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是对教育的社会地位作了科学的概括。当前,教育在我国振兴经济,发展生产中的特殊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应当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而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只有通过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实现这个“转化”的根本途径在教育,因此,我们的学校必须围绕生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来实现培养目标。中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是培养新型劳动者的园地,所以,我们必须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中学教育改革成败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发展方向,但土地经营规模及发展速度必须依赖生产力发展水平。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十三大报告提出的生产力标准,并不是离经叛道,更不是异端邪说,而是我们党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原理,深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所得出的科学理论。 (一) 生产力标准,彻底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个基本观点。 我们知道,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