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周和东周的概念在相关文献中所指不同,并存在歧义。源于此,一些历史教科书在涉及此问题时,语言简略,甚或模糊。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涉及到该段历史也会由于受众不了解造成理解的偏差。本文整合历史和考古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西周和东周的概念进行归纳,西周和东周的含义有朝代、城址和封国的不同,在不同的语境中所指不同。还对涉及到西周和东周的相关东周史实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2.
胡晓涵 《新高考》2010,(1):33-34
【考点整合】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相似文献   

3.
目前已发现的王都、姬姓封国城邑、异姓封国城邑以及其他西周城址,按防御体系可分为简单设防的王都、设防完备的封国城邑和无人工设防的封国城邑三大类。王都城址背山面水,交通便利,均未发现城墙,凭借人工沟渠和自然山川作为军事防御屏障;远离统治中心的封国城邑在建国初期一般营建有城墙和城壕等防御设施,而距离王都较近的城邑,多营建于西周晚期;无人工设防的封国城邑,目前仅发现有大型墓地。不同防御体系的形成是周初分封制在军事上的体现,诸多封国构成一道道军事防御体系,拱卫了王都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欧中世纪的分封制是形式相似而本质不同的两种制度,本文从分封制的形成,分封制的内容,以及的分封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等方面,简要地分析了两种分封制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图一所示)中提到,西周初期的封国主要有晋、卫、燕、宋、鲁、齐等国家。对于这些封国类型的表述则是“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异姓诸侯国的情况则不尽相同。其中既有功臣、姻亲.也有原来的附属国。周人还把一些殷商遗民强制迁徙到姬姓封国区域内,以利监督.便于管理。周人也恢复了一些被商灭掉的古国,  相似文献   

6.
汉梁王陵位于永城县北30公里的芒山,是汉代梁国的王陵墓地。到目前为止,共发现大中型汉墓19座,另有大量小型竖穴土坑墓。汉梁王陵的发现发掘不仅印证了史籍记载的梁国的富足与强大,它还是我国目前所知保存最完整、分布最集中的一处汉代诸侯王墓地,汉梁王陵的发现与发掘对研究汉代诸侯王葬制、葬俗以及汉代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红领巾》2010,(12):21-21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以西约30千米的贺兰山东麓,有一大片古代帝王的陵园。那是西夏王国帝王的安息之地,距今已有700年到900年历史了。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赵王陵遗址遗产构成情况、遗产价值、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调研,切实分析赵王陵遗址未来综合开发利用的思路及方法,并给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从而使赵王陵遗址的开发和利用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人性化,以适应未来大遗址开发利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西周纪年考     
针对现有文献有关西周纪年的一些不确切的记载,本文对厉王—幽王及武王—夷王两个时期的纪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西周\     
中庸思想是中国儒家哲学的主导思想,在此基础上开辟出\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的经济思想中具有鲜明的西部开发观,即建设基础设施是关键,发展科学教育是根本,保护生态环境是基础,这些观点对西部大开发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其中之一就是有着民族特色的丧葬文化。这一民间文化延续千年的传统礼制,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时代与人民。在时代精神与博大的哲学及宗教信仰的相互交织中,丧葬文化背后的陵墓雕刻也丰富多彩,折射着每一个时代的艺术精神与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3.
西周王朝的天下格局与国家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周王朝大体上可以认为是一个拥有中国、四土、四国及多方、不廷方三部分的统一的主权国家 ,西周王朝与四土、四国各封国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可以视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尽管西周封国在世袭、独立性及有井田制等方面为后世的地方政区制度所不容 ,然此正为其时代特色。五服之制是周公制礼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目的在于加强和调整西周王朝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因此 ,它是解开西周王朝国家结构形式之谜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4.
阐述已释的西周金文颜色形容词,探讨它们字形义和词汇义,判定一些有争议的颜色形容词,确定西周金文颜色形容词的个数及各词出现的次数,分析它们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5.
西周时期,我国早期国家进入了成熟阶段。周王室自建国后就通过“新封”与“褒封”等形式封建诸候以拱卫疆土,设置卿事察、太史察来完善官僚制度,采取旨在巩固王室的政治、经济、军事地位等措施加强对辖区的管理。这些政治制度的推行成为中央集权国家建立的先声。  相似文献   

16.
周代金文中的“肇”字,汉人作实词解释,定义为“始”或“敏”,但何以如此,语焉不详。近人杨树达氏则认为置于语首者为发声虚词。实则,“聿”与“始”义接近,由引申而有“始”义,两个义待会合,造成“肇”字,用以表示语言中始的意义。此字不见于殷虚甲骨刻辞,有可能是西周初期新生的字,有当时许多器铭为证。总之,“肇”字在金文中有其实义,并非语首虚词。了解其确切用法,有助于读懂许多具有重要社会史料性质的周金文。  相似文献   

17.
周馥、周学熙都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实业救国",在中国近代化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有其局限性。周叔弢已进步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周家这150年的历史,是中国社会发展史的典型实例,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8.
商周之际之所以会出现政治制度与文化形态上的剧烈变化,是因为在周人的文化精神中有着极为可贵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源于周人从立国到灭商后面临的艰难处境,其中含有重要的敬德与保民思想,成为周代一切制度的出发点与宗旨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岐山嫂子面”是从周代传承至今的“关中第一美食”,具有悠久历史。但受关中方言影响和对该面食文化内涵缺乏理解,故普遍把该面食误写成“臊”或“哨”子面,以误传讹,导致饮食市场的混乱。从字的音义和民间对该面食的美妙传说故事考证,应该是“岐山嫂子面”。它不仅体现了周代淳朴、厚重的民风民情,更传承弘扬了周代礼仪中的亲情文化与“和文化”。  相似文献   

20.
殷商时期的人们受原始思维的神秘性和笼统性的支配,使其文化呈现神本特质。社会的动荡,理性的觉醒,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又动摇了殷商神本文化的基础,使其向西周人本文化转变。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制礼作乐”的文化创新,彰显西周文化的人本特质。由于西周时期的人本文化被后世的儒家继承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规定了中国基本走向。将它与西方人文主义进行必要的比较,可以凸现西周文化的人本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