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十六卷本《鲁迅全集》第九卷收入《汉文学史纲要》一书,并加说明云——本书系鲁迅1926年在厦门大学担任中国文学史课程时编写的讲义,题为《中国文学史略》;次年在广州中山大学讲授同一课程时又曾使用,改题《古代汉文学史纲要》。在作者生前未正式出版,1938年编入《鲁迅全集》时改用此名。这份说明写得很客观。现在的问题在于,因两版全集都采用而相当流行的《汉文学史纲要》这个书名,是否恰当,是否有必要加以改动曾有人以为很不恰当,应改为《古代汉文学史纲要》,其理由,或说是“按此书名大谬,不合鲁迅之本意。鲁迅原写书名是《古代汉文学史纲要》,‘古代’二字有特定含义,指从原始社会到汉代以前……‘汉’即汉代”(《对1981年版<鲁迅全集>的若干校勘》,《绍兴师  相似文献   

2.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人,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块丰碑。他以求实的精神为中国的文学增添了不朽的色彩,以至于他的名字曾一度成为一种“符号”、一种“象征”、一种“伟大”的代名词。毛泽东评价鲁迅为“现代的孔夫子”,可见鲁迅对于现代中国的影响。然而,究其一生,我们却不难发现,鲁迅有鲁迅的悲哀。他的一生有许多的挚友,也有许多的“怨敌”。因为要唤醒沉睡的中国国民,  相似文献   

3.
发表在《出版工作》1987年第9期上《〈鲁迅美术形象选〉指瑕》一文,从三方面提出了批评意见,我作为责编,诚恳接受,并向高信同志表示感谢。《鲁迅美术形象选》是一本容量较大的艺术画册,我在初审过程中,较多地注重对每幅作品本身的审查,而忽视了对原稿中文字的认真审查和加工,致使“陈赓”名字错印成“陈庚”,作者“谭尚忍”  相似文献   

4.
接手编《野草》新注释本,心里真有点发怵。那原因是明摆着的:一则,《野草》在伟大鲁迅的丰富著作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这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散文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只有这一本了”(李何林:《<鲁迅散文诗注释>前言》);二则,由于《野草》是象征意味较重的散文诗,它在理解上难度之深,在解说上分歧之大,也是大家公认的。现在,由于有关方面加强了领导,由于扬州师院中文系等单  相似文献   

5.
美籍华裔学者孙隆基先生在其《历史学家的经线——历史心理文集》一书中,在论及“‘世纪末’的鲁迅”一章中,根据鲁迅在《破恶声论》中的相关论述,提出世纪末的鲁迅就急于从事对现代大众传媒的批判,这是鲁迅传媒批判思想“早熟”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本该有一个乱世佳人的显目位置,然而到目前仍是一个空白。大学文科的学生不闻“张爱玲”三字似乎也很理直气壮。当然,名家不见文史也是常事,但对于张爱玲,1944年在她成名的第二年,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就写了《论张爱玲的小说》一文,称“《金锁记》是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肯定了作者不世的才情。美国著名的华裔评论家夏志清教授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把张爱玲和鲁迅、茅盾  相似文献   

7.
“笑嬉嬉”,是说态度好,这是鲁迅先生用来形容孙伏园的。当时,孙是《晨报》副刊的编辑,常约鲁迅写稿子。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的成因》一文中说:“伏园虽然还没有现在这样胖,但已经笑嬉嬉,善于催稿了。每星期来一回,一有机会,就是:‘先生,《阿Q正传》,……明天要付排了。’”《阿Q正传》这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杰作,便在孙伏园的“笑嬉嬉”地催促下面,一章又一章地发展着。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鲁迅先生逝世80周年.年初,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集中推出了一套6本的鲁迅研究方面的丛书.我刚拜读完其中的一本《鲁迅这座山——关于鲁迅的随想与杂感》,感触良多,不揣浅陋,就《鲁迅这座山》一书,发表一些愚见. 先解释一下题目.书中有一篇《“托尼”之痛》,讲到“从前刘半农先生赠给鲁迅先生一副联语是‘托尼学说,魏晋文章’……换成白话的意思是:思想来自托尼,文章师法魏晋.  相似文献   

9.
做学生时,学现代文学史,知道林语堂早年有些革命性,写过颂“土匪”一类的文章,后来,他钻故纸堆,办《论语》、《人间世》,提倡“闲适”和“幽默”,挨了鲁迅不少批评,“将屠户的凶残,使大家化为一笑”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便是用在林语堂身上的。此外,就所知甚少了。80年代,有机会看到台湾出的35卷的《林语堂全集》,一口气读下来,这才对林语堂其人其文,大抵有了认识。总体说来,林语堂在文学上散文成绩较好,小说写得甚多,然较贫弱,他在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方面,以及编撰《汉英大辞典》等,是有卓著建树的。他的幽默,与一般人对幽默的预期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0.
高信 《出版史料》2004,(4):36-39
六十多年前,中国现代出版史上第一部《鲁迅手册》以中华编译馆名义在上海出版。编者署名曹聚仁。其实,写一部《鲁迅评传》才是曹聚仁的初衷。曹聚仁曾回忆说:一九三三年冬,鲁迅先生到他家吃晚饭时,在他的书房里见到种种自己的作品和一大堆资料卡,于是鲁迅先生问:“曹先生,你准备替我写传记吗?”“我是不够格的,因为我不姓许。”曹聚仁的回答,自然有点玩笑意味。众  相似文献   

11.
晓方 《新闻前哨》2013,(10):111-111
今年秋季开学,人教版新版初一语文教材中,9篇课文被更换。由于其中包括鲁迅散文《风筝》,因此引起媒体的议论与批评:“鲁迅不可以退出语文教材”、“删除鲁迅会让下一代失去铮铮民族魂”、“鲁迅文章彻底退出义务教育教材”“腾出版给徐志摩来教同学们风花雪月?”“是教育的倒退”“忘记历史?”“鲁迅的‘淡出’是‘教育的悲哀’”。甚至有网站发起“是否赞同鲁迅退出语文教材”的调查。云云。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倾力打造的“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在2005年出版111个品种的基础上,集团此次又推出54种新书,使得丛书的品种累计达到了165种。丛书的几大板块——“世纪文库”、“世纪前沿”、“袖珍经典”和“开放人文”继续充实与积累,逐渐形成规模。此次出版的“世纪文库”集中了一批国学精粹,《文心雕龙札记》、《词学通论》、《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唐诗杂论》、《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代史》、《当代中国史学》、《中国史学史》等,涉及语言、文学、历史和哲学诸多学科,其中还有鲁迅先生所著的《中国小说史略》和法兰…  相似文献   

13.
在1949年以后的出版物中,《鲁迅全集》绝对是个不容忽视的存在。在20世纪的中国,确实很少有几个作家能像鲁迅那样几乎从他开始文学活动的那天起,他的作品与人就一直成为文学界以至整个知识界的“热门话题”。应和着这种热烈的谈论、争议与研究,鲁迅原著的一版再版自然成了不时之需。鲁迅逝世才两年,一部汇集了当时文化界名流(包括宋庆龄这样的民国要人)的力量、由著名政治家教育家蔡元培作序的20卷本《鲁迅全集》就被隆重推出,这在民国文学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相似文献   

14.
在林贤治的《人间鲁迅》一书中,读到这么一段:“孙伏园主编的《晨报》第七版.由鲁迅命名为《晨报附刊》,带有一定的独立性,开创了中国报纸文艺副刊的先例。”使我长了见识:一是今之报纸副刊,原来写作“附刊”’,二是副刊“带有一定的独立性”,三是当年”开创了中国报纸文艺副刊的先例”的是鲁迅。 后读《鲁迅年谱》,在1921年10月部分,又见这么一段:“北京晨报自12日起.将登载学术文艺之第七版独立,另出四开小张,取名《晨报副镌》,亦称《晨报附刊》,随报附送。”据编者孙伏园说:“原来‘附刊”这名字是鲁迅先生取…  相似文献   

15.
我195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讲授“中国近代文学史”。当时苦于没有教材和参考书,故自60年代初我就有写一部中国近代文学史的念头。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个愿望不可能实现。80年代初,我重理旧业,为了实现这一夙愿开始搜集资料。为此,我曾多次去过  相似文献   

16.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出版了一套名为“蓦然回首”的大型系列图书。这套丛书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改革开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其编印质量之低劣、排校失误之繁多,实在令人瞠目。许浩同志和陈安强同志曾专门撰文列举了《墨舞之中见精神》和《禁锢与超越》两书中的失误之处(二文均见《中国图书评论》1990年第4期)。本文仅就《阳刚的隳沉》一书中的谬误略加分析,以做“续貂”。1.丢字漏字。例如:86页“宋鈃、尹文学派”印成了“宋□、尹文学派”;82页“国贼禄蠹”印成了“国贼禄口”;87页“公斡有逸气”印成了“公□有逸气”;130页“一抔之土未干”,印成了“一□之土未干”,“讨武  相似文献   

17.
王德威先生的现当代文学研究,总能在看似已是常识的地方,在一些易被忽略的边边角角处,发掘出新意来,让人颇受启发.他的近著《现当代文学新论:义理·伦理·地理》即是一本读来很爽的书,其中的第一篇文章《重写“重写文学史”——十个“关键”时刻》,就正在编写之中的《现代中国文学史》,谈论了贯穿其中的一个脉络、一种文学史编写方式,也即十个“关键”时刻,乍看之下,令人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18.
刘义庆(403——444年) 鲁迅写过《选本》一文,从文学史研究的角度衡量了选本的作用,对于选本的好处和缺点均有正确的说明。文中说道:“至今仍存、影响也最广大者,我以为一部是《世说新语》,一部就是《文选》。”《世说新语》编纂者刘义庆,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是南朝宋武帝刘裕  相似文献   

19.
《辽金元文学史话》,周惠泉、杨佐义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为《中国文学史话》丛书之一种。它集史、事、评于一体,生动活泼地再现了这三朝文学发展的宏伟画面,既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又有极强的理论深度和学术性。全书设 165个专题,涉及这三朝较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重要作家、作品和各种文学体裁。贯穿全书的主线是“辽金元文学是民族融合的结晶”这一观点。书评有邓绍基《关于〈辽金元文学史话〉的一点感想》,见《北方论丛》 1989年第 5期;刘兴汉《学术性与大众化的融合——评周惠泉主编的〈辽金元文学史话〉》,见《社会科…  相似文献   

20.
川岛(章矛尘)的《和鲁迅相处的日子》,经过增订,最近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印行新版。由于作者与鲁迅介乎师友的深厚交谊,这些文章读来亲切动人。书前有一百五十字的《出版说明》,最后说“我们将陆续出版有关回忆和研究鲁迅的著作,欢迎读者支持和批评。”——怎样响应出版社这个好意的呼吁呢?我想了一想,于是动手来写这篇小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