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早期道教的一部重要经籍——《太平经》(即《太平清领书》),据说出自东汉于吉之手,后来传给琅邪人宫崇。全书原有170卷,以“十天干”为部,每部17卷,但由于年代久远,该书在流传过程中已有缺佚,现存明代《正统道藏》中的《太平经》仅57卷。今人王明先生据《正统道藏》本的《太平经》残部以及唐人闾丘方远的《太平经钞》,编成《太平经合校》,这是目前最为完备的本子。 对《太平经》一书的研究,早在30年代中期,北京大学汤用彤教授就发表了《读<太平经>书所见》,此后王明、卿希泰诸教授均纷纷撰文,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阐发已见。海内亦有不少学者热衷于《太平经》的研究。但就笔者所知,迄今为止,对蕴含在《太平经》一书中的《易》学思想,海内外却尚未有人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太平经》真面目的认识。本文打算在这方面做点“补缺补漏”的工作,以助于人们了解《太平经》的《易》学思想,从而更全面、更准确地认识并把握中国道教思想乃至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演变的脉络。 《后汉书·襄楷传》称,《太平经》“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这就很清楚地说明《太平经》的术数味道是很浓的,同时也透露了《太平经》的理论体系乃是以《易》学为  相似文献   

2.
东汉的《太平经》一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史学界曾对《太平经》的作者、思想及其与黄巾起义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近年来,又有不少同志继续进行研究。从发表的一批研究成果来看,分歧仍相当大。一部分同志将《太平经》作为农民阶级的思想资料来研究,其中有些同志还认为《太平经》是“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是当时农民阶级要求的集中表现”、“是我国历史上农民阶级流传下  相似文献   

3.
五十年代末,史学界有些同志发表文章,认为《太平经》是“农民道教经典”,是“我国第一部农民革命的理论著作”,张角的太平道是“以《太平经》为经典的”,黄巾起义“在理论上就是依据《太平经》的”。不言而喻,作者是将《太平经》看成与黄巾紧密相联的。以后,又有同志对此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太平经》不是“农民道教经典”,它“与黄巾思想绝不相似,而是两种敌对的阶级意识的反映”,与黄巾无关。  相似文献   

4.
《太平经》中有“贞男”一词,未见辞书收释,今释为“不与异性交媾的男人。”《太平经》中的“贞”的语义与一般辞书所释不同,特指自守其身,不与异性交合。《太平经》的“贞人”,指不与异性交媾的人,此义未见辞书收释。《太平经》中的“壮”,义为“疮”,即创伤及其导致的疮疡,用来比喻人们埋在地中的瓦石坚木等异物。《太平经》中的“大壮”,义为大疮,用来比喻埋在地中的异物。  相似文献   

5.
“守一”作为道教的修持方法之一,在《太平经》中有突出的介绍。汤用彤最早从佛道关系角度考察《太平经》“守一”之法的来源,认为其“窃取”于佛家禅法。道教学者饶宗颐、李养正分别提出了不同意见,饶宗颐认为佛经中的"守一"是格义的一例,李养正同意格义之说,并指出佛经和《太平经》中的“守一”在内涵上存在很大区别。结合两汉之际佛道二教的教理特点,联系佛道二教“守一”一语出现的社会思想背景,加上对佛道二教“守一”一语内涵的深入考察,可以发现饶、李二位先生的观点是较为允正的,《太平经》中的“守一”不可能“窃取”佛家禅法。  相似文献   

6.
“解除”术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方术,在民间社会中十分流行。汉代典籍《太平经》对此多有载录。本文诠释了“解除”概念的基本内涵,指出《太平经》中“解除”所指之对象大抵可分为四种性质——解除疾病,解除灾厄或愁苦,解除生人之承负或过错,解除“重复”之厄、断绝注连死亡等;结合汉代的有关考古材料,侧重论述了《太平经》中第四种含义之语境下“解除”术的施用情况。最后,鉴于“解除”术与“建除”学说具有密切联系,本文简要介绍了《太平经》所载“建除”学说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太平经》是我国最原始的道教经典之一,近人已有论述。或以为它是黄巾的革命纲领,或以为它与黄巾无关,而为五斗米道经典。本文试就《太平经》的思想性质及与黄巾、“太平道”的关系,五斗米道与张鲁汉中政权的性质等问题,提出一些看法,请读者指教。  相似文献   

8.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徐湘灵、历史系副教授王春淑等著《太平经译注》( 12 4万字 ) ,1999年 11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太平经》是道教早期重要经典 ,内容丰富 ,具有极其珍贵的文献史料价值。从 2 0世纪开始 ,学术界就开始展开对《太平经》的研究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其中尤以王明先生的《太平经合校》为重 ,它为人们提供了一部比较完整的《太平经》 ,标志着现代学界中人对这部原始道经第一次全面整理与研究。但该书历来无注 ,这给研究者带来诸多困难。《太平经全译》根据敦煌经卷、道藏、类书等原始资料 ,运用音韵学、校勘…  相似文献   

9.
《(春秋)(左传)谥号研究》是研究《春秋》、《左传》谥号的一部力作。论著显著特色是遵循“尊尊”原则,以“礼”统领全书;详细统计并细致分析了《春秋》、《左传》的谥号情况,体现了严谨的治学精神;论著对学术界关于春秋赐谥礼制中的多有分歧的相关问题也做了深入的探析,最大程度上还原了《春秋》《左传》谥号的原貌。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东汉道教典籍《太平经》中57例“被”字的逐例分析,发现该书中的“被”字呈现出一个未变、正变和已变的状态,语言发展的渐变性在“被”字动态的虚化过程中得到体现。《太平经》中“被”字被动式有18例,其中“被AV”式11例、“被V”式7例。和同期其他文献相比,《太平经》在语言上有超前性,而庚部的写定时间有可能比其他几部稍晚。  相似文献   

11.
《太平经》是中国道教的第一部经籍,包含了许多口语成分,是研究东汉语言的一部极其珍贵的语料。本文拟对《太平经》的中几个词语进行阐释,可订补《汉语大词典》的某些说法。  相似文献   

12.
《太平经》是我国道教的第一部经籍,其语料价值日益受到汉语学界的重视。有关《太平经》的注本、译本相继面世,但对某些语句的句读尚存在一些分歧。文章从介词用法的角度,运用中古时期介词的相关用法对三家《太平经》注本中数例存在句读分歧的语句进行辨析,认为研究并掌握中古汉语介词的使用情况,对正确句读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如果用常见的对学术著作评价的来评价林先生的《红楼梦符号解读》(以下简称《解读》),说这部论著是“红学”研究的扛鼎之作,或曰这部论著站到了“红学”研究的前沿等显然是笼统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林先生的这部论著除了前边所述具有的学术价值外,更为重要的是:这是第一部用文学符号学研究《红楼梦》的学术新著.这就是说,“红学”这一领域虽然被人研究了二百来年了,但至今仍有未被开垦的“处土地”,林先生是一个拓荒者,他的《解读》是当之无愧的新开发.林先生以其深厚广博的中国文化功底从文学符号学这一视角,全方位地论析了《红楼梦》,通过对作品中那些蕴含丰富的文化符号及其编码的解读、阐释,为我们辟出一个到处是奇境胜景,满眼是灵山秀水的“红学”新境界.正如周汝昌先生所评:林先生把文学符号学首次运用到《红楼梦》的研究中,不仅成就卓越,同时创立了“一种中华文化学的新型态”——“红楼”符号学”.  相似文献   

14.
《太平经》中的同素异序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太平经》中的同素异序词分两类一是AB式和BA式同时使用,一是现代汉语为AB式,《太平经》中只有BA式.与先秦汉语相比,《太平经》中的同素异序词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5.
前加特定形式词的“一x,就y”句式后项否定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 0.1“一x,就y”句式已有过一些研究。在人们的心目中,这一句式的后项似乎多以肯定式的面貌出现,论著中的举例也大多如此。是这一句式本身确实有此局限,还是我们对其观察不足、描写不够呢?本文打算探讨“一x,就y”句式后项为否定式的现象。 0.2邢福义先生曾写过《前加特定形式词的“一x,就y”句式》一文,指出“一x,就y”是这个句式的独用形式,它显示“行为紧  相似文献   

16.
乍一看此文题目,许多学者一特别是对《道德经》有一定研究的学者一定会提出异议:世人皆知《道德经》是一部哲学论著,也有人为它是否兵书、是否“君主面南之术”而争论不休,从没听说过这是一部教育论著的,怎么忽然将老子和教育家联系起来了?  相似文献   

17.
《唐代诗人探赜》(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版)一书,是著名学者王辉斌先生的近作。作为“唐代诗人研究四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其余三部为之前出版的《孟浩然研究》、《李白求是录》、《杜甫研究丛稿》),此书的付梓,标志着这一计划的顺利完成,无论对于著者还是对于学界而言,都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众所周知,唐诗研究是一门显学,其研究史绵延千年,积累精深。且不说李杜韩白,即使是唐代一些三流、四流的诗人,其生平创作也多得学者瞩目。这样的现状下,要写出一部“务去陈言”的唐代诗人研究论著,已经是有着相当的难度。而当这部论著是以李白、…  相似文献   

18.
叶澜教授及其团队在长期“新基础教育”研究性变革实践基础上,2004年正式提出了要构建中国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在随后的2007-2009年间,团队通过对“新基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化,相继推出“生命?实践”教育学论丛(《回望》《立场》《基因》和《命脉》),初步回应了构建学派的主张。2014-2015年,基于进一步的深化,团队又出版了三套共30本的论著系列(系列一“基本理论研究”,系列二“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研究”,系列三“合作校变革史”)。  相似文献   

19.
《墨子·尚贤》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墨翟的一篇重要论文,也是他阐述自己政治主张的主要论著之一。长期以来,许多学者从政治思想史角度研究这篇论文,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本文则试图从人才学上进行一些探讨。人才学,是近几年兴起的一门学科。但是它的一些范畴,古人曾经进行过一些探讨和研究,《墨子·尚贤》就是其中最早的一篇专论。我们常用的“人才”一词,虽然早在汉代就已出现,如《淮南子·齐俗训》有“夫先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依据汉代史料,对道教产生的诸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再探讨.文章认为至少至汉后期,已有了普遍的“黄老道”信仰;“天师道”与“太平道”不仅信仰相同,都是信奉黄老道,以黄帝、老子为崇拜对象,而且组织形式也相同,一为二十四治,一为三十六方;《老子想尔注》、《太平经》这两部经典不仅是反映道教教理、教义、教规的经典,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与当时一些教派的行为实践相结合.以上这三个方面是道教在东汉后期形成的标志.道教产生之后,才正式形成真正的神学宗教,真正的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这是历史的进步,有一定的“统一”作用,对社会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