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就要离开上海的时候,我开始留恋起这个让我心疼的城市。看着上海霓虹闪烁的夜空,我觉得自己像个迷路的孩子。走过衡山路的时候,我终于落泪。温润的柏油路旁,那世界上最美的梧桐轻摆着身体向我告别, 我开始更加频繁地游走于这个城市,似乎想把这儿的一切都记在心间。可她却十分平静一她是我的妈妈。她似乎坦然地接受了离婚这个现实。她说这儿不适合她, 她必须离开,回到她出生的地方。妈妈问我愿不愿意跟她走。我  相似文献   

2.
公元 《高中生》2015,(4):13
我看《呼兰河传》的时候,还在上高中那会儿。坦白地说,那时候只是无聊,找一堆文字来胡吃海喝,消化不良是常有的事。以那个时候的阅历,想了解萧红在奔波流离里,从北边的哈尔滨到南方的香港,她的复杂心情和依依不舍又恨别离的乡愁,是很难做到的。后来自己在外漂泊多年“,家乡”这个字眼愈来愈模糊,对其的思念却越来越强烈,此时再读  相似文献   

3.
文字写在了纸上,我们不容易知道它们的声音好不好,音节好不好,用字现成不现成。非出着声儿念不可。嘴里念,耳朵听 ,我们会立刻听出文字的毛病来。老 舍老 舍怎么去写一件事,应该由作者自己决定。这就是说,我们不必去摹仿别人。我们念别人的作品是为丰富自己的经验,而不是为照猫画虎地去套别人的套子。这一点很要紧。在写人物的时候,要写这个人物与众不同的地方;写景物的时候,要写这处景物与众不同的地方;写心情的时候,要写只属于你自己的与众不同的心情。朱效文余秋雨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  相似文献   

4.
有一个人是我的良师益友,在成长的路上,她一直在默默地关心着我,陪我一起笑、一起哭、一起愁。(这段换成“在成长的路上,有一个人一直在默默地关心着我,陪我一起笑、一起哭、一起愁。这个人就是我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好不好?)
  在我遇到麻烦的时候,她总会在第一时间冲出来帮我解决;在我心情低落时,她总会温柔悉心地开导我;在我犯错的时候,她总会语重心长地教育我……这个她就是我的妈妈!  相似文献   

5.
星辰万里     
甘甜 《今日中学生》2016,(36):45-46
初三的时候压力很大,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中考倒计时232天的晚自习前,袁老师把我叫到她办公室去谈心.她问我最近心情为什么不好,她说努力刻苦的同时也要注意休息,她回忆起初一军训的时候,说那时候我还是那么小的一个孩子. 就像所有班主任都会做的那样,她简简单单地和一个心事重重的孩子谈着心.如释重负地离开办公室以后,我想起这两年多来在学校的时光,袁老师陪伴我们成长和学习,青春那样疯狂美好,那样难分难舍.我就那么疲惫地倚在冰冷的走廊墙壁上,秋末的寒风从背后袭来,心中风起云涌.  相似文献   

6.
女儿就要离开家,到遥远的城市去了。接到女儿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这当妈妈的心中不知是喜是忧……女儿18岁了,还一刻不曾离开过我的身边,就在昨晚她还和爸爸妈妈挤在一个床上撒娇,可现在她要离开我们,到很远的城市去上大学了。一想到这儿,就止不住泪如泉涌。朋友们看着不理解,在一边不停地劝:“孩子上大学是喜事,哭什么?”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好像孩子不是去上大学,而是去老山前线一样……  相似文献   

7.
想北平     
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事情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  相似文献   

8.
国华 《职业技术》2005,(1):42-43
雨后,街道洒满正午的阳光,我接到文妮的电话,她说她现在的心情就像这雨后的空气一样清爽,想与我聊聊她的心情故事.她说,她已经把这个故事放在心里很久了,大雨过后很想借阳光温暖心绪,这样才能在明天太阳再次升起时,信心百倍地上路.我们约在了文妮选定的一家环境优雅临街的咖啡小店,她说每当她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选在这里,听听音乐,放松心情.放电话前,我们谁也没有说如何认出彼此,我想凭借她留下的信息我可以认出她来.  相似文献   

9.
不是你以为     
一 初夏的清晨已经褪去了前些时候乍暖还寒的任性,此刻天空云卷云舒,甚好的天气. 可是,小语现在的心情却糟透了. 她的座位在教室靠走廊的窗边,往常这个时候她都会乐呵呵地和经过的同学打招呼.现在她却趴在桌子上,把整个脑袋都埋进了胳膊里,一并遮着的,还有她委屈的神情和满脸的红肿痕迹……  相似文献   

10.
1983年8月,是刘绍芬一生中最痛苦和矛盾的时间。她和许许多多普通的学子一样,焦急地等待着高考成绩的发布。那一天雨下个不停,刘绍芬怀着不安的心情来到学校。她徘徊了很久,才终于鼓起勇气径直走向校门,当她终于看到自己的名字的时候,犹如遭受了晴天霹雳,她怎么也不敢相信,只差一分,自己竟然和梦寐以求的大学无缘。她甚至不知道是怎么离开学校的,她漫  相似文献   

11.
秋思 《教书育人》2002,(5):48-48
而立之年喜得女儿,今天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单独远行。当接到女儿高考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当妈妈的心中不知是喜是怕还是忧……女儿十八岁还不曾离开过我的身边,就在昨晚还和爸爸妈妈挤在一个床上撒娇,可现在要离开我们到很远的城市去上大学?一想到这儿,就止不住泪如泉涌,朋友们看着不解,在一边不停地劝:“孩子上大学是喜事,哭什么?”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好像孩子不是去上大学,而是去老山前线一样……女儿呢,高兴地蹦跳着,和同学们闹着,她哪知道此刻一旦离家,以后怎么生活。她像一只羽翼未成的雏燕急着飞向蓝天,恨不…  相似文献   

12.
周洁 《上海教育》2002,(2):59-59
参加家长会回来,心情格外沉重。据反映,孩子在上数学课时常要做些小动作或是走神。为了给孩子提个醒,这位老师也就常常在孩子开小差的时候,“好心”地请孩子回答问题或上黑板演算。遗憾的是,孩子偏偏不领这个“情”,每每如此,孩子不是  相似文献   

13.
无处告别     
白纸一页页地向前翻起,终于翻到了那年五彩缤纷的夏天。沈依珞大学毕业,从此再没任何束缚可以让她留在这座北国之城。她走的时候随身只有一个轻便的提包,一下子就甩在了肩上,动作干净利落。离开或许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她早已没了后悔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正>大凡喜欢用文字表达的少年,他的学习生活之余总会藏着一个悠远书香的梦。雨斯便是这样一位少年。一灯,一人,一卷,常常在深夜画出一幅静静的剪影,让人惊叹她的书香世界。雨斯对阅读的痴迷与写作的执着先是源于父母。她说,幼小的时候,几乎每个晚上都是在父亲的故事里入睡的。上了学,她便是自己沉浸在图文的世界里,常常要父母反复催促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书  相似文献   

15.
赫乔是小博很铁杆的作者,只是她最初只投稿给A版,因此我对她的印象始于她的那篇《对不起的宾语不是你》。她的文字我都很喜欢,即便有很多都不适合小博的风格,可是她的文字里总是透着那么一点小心情,而我恰好知道她的故事要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16.
她,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任泪水顺着苍白的脸颊滑落。乳腺癌!这个冷酷的字眼令她心房紧缩,痛不欲生。美丽的校园、熟悉的讲台、可爱的学生、温馨的家庭……当这一切就要离她而去时,她才那么真切地感到她无法离开、无法割舍。翻江倒海的思想斗争过后,罗安淑的心情渐趋平静:如果我因失去太阳而流泪,那我将会失去群星;如果我因疾病失去工作,那只会加速我精神和肉体的消亡。只要我活在世上一天,我就要让这一天活得  相似文献   

17.
喜喜是这个学校六年级的学生,爸爸很早就离开人世。她两岁的时候,妈妈改嫁了,现在她和哥哥住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笨女人     
婉录 《当代职校生》2007,(10):23-23
我的妈妈是世界上最笨的女人。 外婆在妈妈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面对母亲的离开,她没有掉一滴眼泪。或许她当时根本不懂这样的离开意味着什么。外婆当时拉着她的手,任何人都明白她对自己女儿的不舍与留恋。走的时候,外婆一直都没有合上眼睛。后来外公常常埋怨妈妈,没有在外婆弥留的时候说上一句不舍的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郭蕾很自信,尤其是对自己的文字。十校联考的时候。她写了《国宝》一文,结果老师只给了她44分,满分是70分。参加此次作文联赛,看到了《国宝》这个题目,她毫不犹豫地又写了这篇文章,她不怕失败,她坚持让自己的文字经受大赛的考验。她成功了,她的文字得到了评委的赏识—一等奖和44分,差距很大,这或许就是作文的奥妙,没有一个固定的评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改名     
张爱玲原名张煐,她十岁的时候到黄氏小学四年级插班就读。填写入学证的时候,因为"张煐"这两个字嗡嗡地不响亮,她想重取一个名字,就把英文名字胡乱译了两个字"爱玲",这个词描述她当时的心情:ailing,意为烦恼。张爱玲这个普通的名字只是她烦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