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南京方言词典》已考释出南京方言的许多本字,但由于本字考释着实不易,而该书重点亦不在此,所以书中仍存在一些待考之字。本文在《南京方言词典》的基础上,又考释出15个南京方言本字,以期对其有所补充。  相似文献   

2.
首先概述溆浦汉语方言 ,然后简单描写出该方言的声韵调 ,最后对该方言中的部分本字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3.
100多年前,有几部方言韵书在漳州民间流行,流行时间跨度大,流行区域包括海内外,使用广泛,有一定影响。现在这些韵书仍不失为研究百年前漳州方言特别是方言语音的重要材料。搜集到的韵书及其版本进行介绍,评述其特色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陕北方言中,有一些字在口头上经常出现,可就是不容易写出来,或者被认为有音无字。其实.这些字在古籍中早已有之,只是由于在书面上不常使用而被人遗忘。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索徐州方言的本字79个,从徐州方音与中古音的对应关系出发,按照音义结合的原则,确定了徐州方言中一些词语的写法  相似文献   

6.
考证方言本字的工作中,有好些复杂的情况,人们不可不把握其中的规律,讲究恰当的考证方法,该文就此规律与方法问题提出三个条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通渭方言本字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古今语音演变规律和词义的相关性,依据《广韵》、《集韵》反映的中古语音并结合《说文解字》、《玉篇》、《广雅》等书的释义,对甘肃通渭方言中的部分本字进行考求。  相似文献   

8.
仙方言为闽方言的一支,考证莆仙方言本字对研究其它闽方言本字具有参考价值。目前通行的一些闽方言“本字”,以莆仙方言检验,显得不合理,它们也有重新论证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方言实际上是古代汉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地方变体。方言词语和民族共同语(普通话)词语一样,也都有其理据,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考释宿迁(江苏省省辖地级市,地处鲁南丘陵与苏北平原过渡带)方言词语的本字,也就是对这些词语理据的分辨。  相似文献   

10.
根据古今语音对应规律 ,用文献资料参证 ,考证了建始 (官店 )方言本字 2 0多个。  相似文献   

11.
读明末安徽方言韵书《音韵正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韵正讹》反映的语音系统是明代末年的宣城方言,与今天的皖南宣州吴语一致,而且吴语的成分似乎更为浓重,如:全浊声母系统保存、有完好的入声韵、曾梗臻深四摄合并、禅日澄船四母相混、邪从不分、奉微合流、匣喻匣群亦有混同,等等。此音系尚有一个奇特的现象:遮韵去声字读入山咸摄。这种“阴声阳化”现象在今天安徽方言里尚有遗迹。韵目用字、韵字的收录与注释,都有浓重的皖南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12.
大量叠词的使用是福州方言童谣的突出特点。研究主要从声音叠词、动作叠词和性状叠词三方面入手,旨在分析不同叠词形式背后所隐含的儿童趣味与生活美感,由此探寻出成人对儿童的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13.
保定方言中的人称代词鼻音化的音变现象可能是在发音方法上因产生"逆同化"而影响到其前字的韵使其元音"鼻化";也可能是保定方言词语间附加成分由滋长到趋向失落的痕迹在语音上的保留。  相似文献   

14.
对过去学者提出的部分战国时期楚方言的阳声韵部的语音特征如东冬合韵、东阳合韵等提出质疑。根据((楚辞》、《老子》等传世文献以及上博楚简、郭店楚简以及部分两周时期青铜器等出土文物的韵文部分并参考西汉辞赋的用韵情况对楚方言的阳声韵部合韵状况进行综合考察,认为元真合韵,耕真合韵,.m尾韵具有相当的独立性是楚方言特有的音韵现象。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元代江西四位诗人1129首古体诗(含1970个韵段)的系联、考察,发现其用韵共分22部,对比《蒙古字韵》阴声韵与阳声韵的分部,与之基本一致,可以看出元代江西诗人基本上是以当时的通语读书音为基础来押韵的。元代江西诗韵也反映出江西方音以及南方方音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6.
蔡国妹 《闽江学院学报》2007,28(4):39-41,74
处于闽东和闽南交界地界的莆仙话是闽东话对闽南话长期影响和渗透的产物,但往往体现出其自身独立发展演变的特征。入声舒化现象是莆仙方言最具有研究价值的特征之一,即部分白读的入声已舒声化,阳入白读混入阳平,阴入白读混入阳去。这种分化以文白读和古韵摄为条件。其产生于一百多年前,产生原理是喉塞韵尾-弱化消失,音节延长,单独成调,在语言系统的经济性原则的作用下,并入调值和调类相近的舒声类。这种入声调的演变过程在闽语的其他方言点及南部吴语和徽语中也同样存在。  相似文献   

17.
关中方言的“的”字以及与之有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关中方言没有与普通话状语标志“的”字相对应的用法,如以形容词重叠式“从儿”等充当状语时不用“的”字。旬邑的“哩”字相当于普通话的“的”字。西安一带妇女口语很普遍地省去程度补语标志“的”字。耀州一带表示正在进行时态以“的”字为最常用,这个特点可以从近代汉语文献找到根据。“的”字在耀州、富平一带常常处于动趋式之间。宝鸡一带“块”字的音变形式[. ]或[.u ]表示领属,相当于普通话的“的”字和吴语、客家话的“个”字。西安等处单音节拟声词后边常有“哧”字出现,“哧”字前边的拟声词是突然的音响,后边必须连带“一下”,“哧”字相当于普通话的“的”字。西安等处读阴平的“我、你、他、咱”后边常连带“的”字表示复数。  相似文献   

18.
吴语对<大唐秦王词话>唱词的阴声韵用韵有影响.受其影响,<大唐秦王词话>中唱词的阴声韵分七部支微、鱼模、皆回、萧豪、歌戈、家遮、尤侯.  相似文献   

19.
阳高方言属于晋语的云中片,词汇丰富,并有不少富有特色的虚语素,文章着重介绍几个虚语素的特点和用法。  相似文献   

20.
百年来,伴随着汉语新诗的兴起和发展,我国诗人和学者积极探索汉语新诗的用韵问题,编纂了百余种面目各异的新诗韵书。本文收集、整理和分析了其中55种新诗韵书的分韵体系,具体分析了各韵书之间的分韵歧异及其产生歧异的原因,重点评析了产生重要影响的十八韵分韵体系及十三辙分韵体系,以期找到新诗韵书分韵的基本规律,推进新时代的新诗韵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