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清定鼎北京后,将近京五百里内之民田强行圈给从龙入关八旗官兵,以为采邑养赡壮丁家口之用。随着八旗生齿日繁,兵丁贫乏日多,资生无策,清统治者又将入官地亩分给八旗耕种,立为公产,收租解部。后又允许八旗官兵认买公产房地,以为养生之计。甚而于雍正三年在固安等地实行井田制、屯田制以安置无业赤贫旗人生计。但是,由于清统治者的种种恩惠政策均遭破坏,旗人或典卖自己土地、或盗卖公产与民人。造成了旗地与民地、公产与私田等种种混乱情况和互相争控的局面,不仅危害了旗民的生计,而且威胁了清廷的赋税收入。因此,清统治者不得不对八旗典卖土地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这组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全宗中选出的档案史料,恰恰反映了这些情况,对研究八旗的衰亡及当时的租佃关系、土地政策等,均是十分有价值的史料。  相似文献   

2.
清政府面对民人大量移垦和旗人自开旗地不断增加的历史趋势,采取了一系列移旗就垦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极大地影响了东北一般旗地的发展。本组史料选自馆藏《嘉庆二十年设立双城堡》档案,反映了清政府为迁移京旗闲散苏拉到拉林地区进行屯垦,在嘉庆二十年规划了旗屯的设置、经费和土地分配原则及纳粮制度,并制定了迁移京旗闲散的办法、步骤及安排的情况。现予公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嘉庆年间直隶书役办差勒索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直隶差务繁多,州县书役借差苛敛勒折常有发生。本专题史料 选辑了嘉庆年间 直隶丰宁、深州、正定民人赴京控告该处书役的三个案件,可供研究清中叶社会史参考。——编选者 吕小鲜  相似文献   

4.
自清咸丰朝以降,东北地区各地方政府及旗籍军官群体,基于备边御敌与地方剿匪的现实需要,大力提倡管下官兵装配与操演新式枪械。一时间,旗籍官兵操用枪械之风骤胜于前代,但军中未全面配用枪械、枪械操演不勤且懈怠生疏、枪械采购操演因经费不足受限等三大问题,仍长期制约着东北地区官兵装备和操演水平的近代化。晚清东北地区面临内部马贼肆虐与外部俄日两国交逼的双重摧残,但清廷未能稳妥地处理好旗民共襄边务和垦务中的矛盾,以致无法实现社会秩序的重新稳固,这是晚清东北旗籍官兵出现枪械装备与操演方面问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正>军督部堂是对盛京将军实虚职衔全称"钦命镇守盛京等处将军管理兵刑两部兼管奉天府府尹事务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奉天旗民地方军务兼理粮饷"的简称、尊称。"军"是指"钦命镇守盛京等处将军","督"是指"总督奉天旗民地方军务兼理粮饷","部堂"是指代清代各部院至主管官。清军入关,盛京(今沈阳)被尊崇为"陪都"、"留都",倍受清统治者重视。为保证能对其有效管理,设置的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6.
张爱萍 《历史档案》2022,(1):93-102
明初,麻阳县析抛荒田为屯田,招徕辰州、沅州、平溪、清浪、偏桥、镇远等卫所旗军进入境内屯种,由此形成了卫所与州县犬牙交错的人居、土地格局.入清以后,卫所改制,但各卫所裁撤、屯田归并州县的步调并不一致,麻阳县以散附里甲和另立新里的方式将屯户纳入管理,以致屯户的里甲编制呈现为不同形态.归并而来的屯户也需承当地方徭役.面对与民...  相似文献   

7.
清统治者创办八旗官学,原是为了培养贵胃子弟人才并打出“兼资教育”的旗号。学生从内府三旗满洲佐领、旗鼓佐领与内管领下挑选。教员由满、汉及蒙员充任。至清中叶以后,学政日渐废驰,官学有名无实。这种情况引起一些官员和最高统治者的严重关注。这里刊发的档案史料,系从内务府全宗档案中选出,可供研究清代官学制度史参考。  相似文献   

8.
19世纪60年代中俄西段边界的划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明方 《历史档案》2007,2(2):80-86
一 18世纪中叶确定的清朝西北疆界 清统治者在消灭准噶尔割据政权、一统西域之后,宣布:"准噶尔荡平,凡旧有游牧,皆我版图."[1]同时在西北边疆设立军政机构,对此地区实行有效管辖.  相似文献   

9.
从房契文书看清代北京城中的旗民交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定鼎中原后,以禁止旗人与汉民之间交产为“不易之良法”,但事与愿违,随着旗民间经济交往的增多,房地交易在城市乡村同时出现。就北京内外城而言,旗民交产主要是指房屋的互相典卖,而官书记载缺略。本文主要依据所见房契文书,对房屋交产的内容以及对旗民关系的影响作一初步探讨。 一 旗买民房与民买旗房 顺治初年,清廷圈占北京内城的民房以安置“从龙入关”的八旗官兵,原有居民,除投充旗下者外,被强令迁往外城。其迁徙,直至顺治六年(1649)始告结束。 清廷在北京城强制推行旗民分居政策,除基于减少满汉民族冲突的考虑外,主要还是为了使八旗人丁起到居重驭轻,拱卫皇城的作用,并确保八旗组织在人数众多的汉族社会中的独立性。从以后情况看,这种举措确实在一段时间内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交易所概况旧上海的交易所自19世纪中叶开埠后,随着外国资本的侵入和晚清洋务运动后新式企业的兴起,始露萌芽,如上海平准股票公司、上海股票商业公会和纱业竞智团等已初显交易所的雏形。但真正意义上的交易所成立则较迟,而且由于外国资本倚仗不平等条约所赋予的特权地位而在经济上所起的喧宾夺主的消极作用,最初设立的交易所是由外商创办的。1905年,经香港政府核准给照,英商经营的上海众业公所(TheShanghai Stock Exchange)宣告成立,开上海交易所之先河。之后的1918年,日本商人也利用特权,在上海设立“上海取引所”,从事证券、…  相似文献   

11.
清末以来,流民大量涌入东北地区,东北的旗民双重管理体制自身的弊端越来越明显。1907年,东北裁将军设行省,清朝初年所形成的旗民双重管理体制逐渐地被行省的单一管理体制所取代。  相似文献   

12.
清末以来,流民大量涌入东北地区,东北的旗民双重管理体制自身的弊端越来越明显.1907年,东北裁将军设行省,清朝初年所形成的旗民双重管理体制逐渐地被行省的单一管理体制所取代.  相似文献   

13.
嘉庆八年管理民人出入山海关史料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清一代山海关外一直被视为“龙兴之地”,为满洲根本重地,不允许流民杂处其间。但由于关内土地兼并的加剧、自然灾害的影响等种种原因,直隶、山东等地许多民人仍纷纷前往。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直隶、河南大旱,流民出关日多,经时任山海关副都统德福奏请,准许“无业平民出关觅食”。嘉庆初年,为避免流民私垦土地影响东三省旗人生计,对“携眷民人出口之处永行禁止”。现从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及上谕档中选发部分相关史料,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为做好馆藏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工作,确保年底顺利晋升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昌图县档案馆针对馆藏档案存在的全宗号不清、案卷号排列混乱的实际,将馆藏43个乡镇(场)档案逐卷清查全宗号、目录号和案卷号。共清查案卷24005卷,重新粘贴案卷脊  相似文献   

15.
顺治、康熙、雍正等朝,在留都盛京设有上三旗包衣佐领,承办皇室和宫廷事务。乾隆十七年(1752年)设立盛京总管内务府,由盛京将军兼任总管大臣,主管该地区皇室和宫廷事务,日常事务仍由上三旗包衣佐领处理。故盛京上三旗包衣佐领虽品秩不高,但职位特殊。盛京上三旗包衣佐领,清代官书及史籍或记载阙如,或语焉不详,亟待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康熙统一台湾之后,为解决驻台文武官员养廉给用问题,曾允许各员出资召佃开垦田园,由官收取租息自用,编甲管理,名曰“官庄”。由于田地有肥瘠不同和升科、未升科之别,除收取租息外,尚有糖(厂部)、饷租的负担。而民庄地亩,除负担赋租外,亦有蔗车、租税等项。有些民业,为逃避赋税和徭役,亦有投荫入官者。如此种种,便造成官民租赋不同,官庄、佃民苦乐不均等状况。为解决这些矛盾,清政府曾于雍正三年、乾隆三年、十年等先后进行过数次查勘和议核。这里公布的馆藏乾隆九年至光绪十五年的未批奏折档案,就反映了这些情况。它对研究清代台湾地租形态和土地占有等情况,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该文献形成于1514年(明正德九年)——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共8件,保存在安徽省档案馆。此文献为徽州休宁县、歙县土地买卖、产权移转、税赋割收、山地管理和田产登记等形式的经济文书,是明代中叶以后徽州地区土地管理情况的典型记载。该文献对研究明代经济制度具有重要的价值。中国档案文献遗产选刊之十二 明代徽州土地产权变动和管理文书  相似文献   

18.
晚清民国邮旗的出现,是近代中国邮政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邮旗既是文化符号,具有特定的文化解读内涵。邮旗还是政治符号,具有强烈的政治象征与民族主义意向。晚清民国时期的邮旗,其内涵由象形走向会意,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同义表达。按照历史的演进,先后出现了晚清时期的“五彩龙旗”邮旗、民国北京政府的“飞雁邮旗”、南京国民政府的“日戳邮旗”,邮徽也随之而产生。邮旗样式经历了由国旗代替、国旗与邮旗融合、邮旗独立的过程,邮政的发展进一步大众化、规范化,反映出时代变迁对邮旗样式的影响。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黄龙”“飞雁”“?”都是邮旗的可感载体,夹杂着外来文化的影响,把复杂的内涵形象化,体现出邮政本意所具有的实用价值与象征意义。邮旗也是国家主权的表现内容,其组成因素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表达与文化认同,还具有特定的政治含义与政治资源。  相似文献   

19.
科举革废之际,学田缘于其助学功能得以延续。此后,清查是各级政府管控学田的主要手段,晚近政权更易背景下,其效果亦有不同。(民国)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开展的学田清查呈现出从学款到地亩关注点的差异,而助学目的又具有一致性。1943年,国民政府强势介入后,在教育与行政权力统合的契机下,学田清查最终上升至中央层面。近代学田清查大体呈现出由“款产”到“地亩”的转向,该过程体现了中央权力在教育场域对地方的渗透,亦是教育财政体系由传统向近代演进的局部写照。  相似文献   

20.
科举,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途径之一。清入关后,承袭明制,在开设文科的同时设立武科。后者亦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进行。这里选发馆藏宫中朱批奏折中部分有关乾隆朝武科考试的史料,供研究参考。——编选者 王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