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我国自行车运动员运动损伤及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研究了我国近20 个省(市) 自行车运动队共365 名场地和公路运动员, 自七运会后至1997 年7 月期间的运动损伤情况, 对运动损伤的患病率、损伤种类和受伤部位的构成比特点、急性运动损伤的致伤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并提出了适合我国自行车运动实践的预防和减少损伤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散打是以击中摔倒对方为目的,对抗性极强的运动项目。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很高。旨为探索散打运动常见损伤的发病规律及其防预措施,通过对广州市警校散打队进行了调查,调查分析表明;武术散打运动创伤符合一般运动创伤的特点、常见损伤与专项技术特点密切相关,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我国体院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我国体院优秀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的调查以及现场统计来了解、认识排球运动损伤的特点及原因,结合查阅大量有关资料,综合人体解剖学与力学规律,分析引起损伤的解剖学原因与直接原因,得出排球运动损伤的结果资料,以期为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促进技术的提高和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等提供有益的帮助。通过对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旨在探索排球运动中的损伤发生规律、病因,进而为指导预防运动创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水平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高水平健美操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健美操运动中易出现的损伤类别,较易受伤的部位,以及运动中产生损伤的原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掌握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做好预防工作就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从而保证训练和比赛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广东省高校近千名不同专项运动员进行运动损伤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校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病率为19.7%,受伤者人均受伤1.47次/人;高校运动员最易出现的运动损伤是肌肉拉伤、扭伤或挫伤和肌腱韧带损伤,较严重的运动创伤是骨折或骨裂伤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踝关节、膝关节和大腿部位;受伤比率最高的运动项目是篮球、足球和武术;运动损伤以急性损伤为主,且在训练中所受运动创伤以轻伤和中度创伤为主,受伤后运动员适当休息或调整训练计划后大多会快速痊愈。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学校常见运动损伤病历资料的研究,发现其有如下规律:1)损伤种类中扭伤、擦伤最多;2)损伤部位中踝部、腕部发生率较高;3)新生入校后第二年运动损伤发生率最高;4)一年中,第四季度的运动损伤发生最多;以及校运动会前后运动损伤发生率增高.本文分析了出现该规律的原因,以便为学校运动损伤的预防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体育专业大学新生运动损伤特征及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体育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运动损伤调查,并对损伤的发生率、损伤的原因进行比较研究,进一步分析学生运动损伤的分布特征、防治状况,拟提出重点干预措施。体育专业大学新生运动损伤发生率及平均损伤发生人次均高于二~四年级学生。术科上课、意外事故是损伤的高发场合和主要原因;踝关节伤发生率最高,多为中等程度急性损伤;治疗多采用中药及理疗等手段,疗效优良占33.1%;体育教育管理部门应制定完善的体育课学习的学生保健政策,加强对体育专业新生体育安全意识教育,强化运动损伤知识传授,改善医疗条件,提高运动损伤疗效,主动防治,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跆拳道运动损伤的特点,对广东省跆拳道队进行了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发现,损伤部位以足部、膝关节、肘关节部位最为多见;损伤性质多为软组织挫伤、韧带撕伤、肌肉拉伤;损伤原因多为负荷过重,自我保护不当和准备运动不足。研究认不,从事跆拳道项目的运动若能完善动作技能,减少重复单一动作练习,以加强医务监督,可以大大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采用运动损伤情况调查表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得出球类和田径等项目是损伤多发项目,运动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踝关节、腿部及指关节等部位,运动前不做准备活动和技术动作不规范等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建议增加学生对预防损伤知识的了解,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篮球运动损伤的分布特点及其相关的病因学进行了调研分析。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患病率为36.40%;损伤种类多为关节囊及韧带损伤、髌骨劳损和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等;损伤多发部位依次为膝、踝、腰部等;具有明显的运动专项特点;自我保护能力差、技术动作有缺点及准备活动做得不好是主要的损伤原因;落地、倒地及传接抢断球是主要的损伤动作;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是构成运动损伤在伤种、病程、受伤部位等方面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摘要:依据2017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学术年会的内容,结合以各种运动损伤的当前研究进展,针对运动员或健身人群常见的运动损伤如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肩关节撞击症、肩袖损伤、髋关节撞击症和劳损性运动损伤的预防、评价和重返赛场进行总结与综述。根据ACSM年会和运动损伤领域的学术导向,研究重点仍然在膝、肩等部位上,而髋关节运动损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大众健身造成的慢性劳损(overuse)则以教育和功能锻炼治疗为主。ACL损伤仍然是运动医学的研究热点,青少年的发病率在增加,ACL损伤与术后的评价要重视旋转不稳评价,重返赛场在强调康复功能锻炼的同时,不要忽略机体组织的生物愈合规律。运动员或者健身人群肩关节疼痛需要重视肩胛节律失衡造成的撞击症,通过肩胛带肌群的功能锻炼能改善肩关节撞击症症状。以“网球肘”为代表的运动劳损性肌腱末端病,则慎重考虑注射治疗,功能锻炼为主的康复治疗长期有效率佳。  相似文献   

12.
高校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高校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性质特点进行调查分析,认为在我国目前以高等院校为主流的健美操运动,其运动员损伤的情况较为普遍.深入研究高校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成因,掌握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是提高科学训练水平和有效减少运动损伤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150名中学生进行运动损伤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男女中学生损伤发生的几率相等,初中生,特别是初一新生是运动损伤的高危人群;3-5月份是运动损伤的高发季节;篮球是最易受伤的运动项目;损伤的部位常见于下肢;性质多为关节韧带损伤和肌肉拉伤;分析了运动损伤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损伤是严重影响运动员运动寿命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蹦床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蹦床运动损伤的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探索蹦床项目的技术特点对运动损伤的影响程度;掌握我国蹦床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的特征、易损伤的部位、导致损伤发生的时间、致伤动作以及影响损伤发生的因素,对于蹦床运动员预防损伤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膝关节是人体结构中最复杂的关节,而速度滑冰对膝关节的伤害往往是巨大的,膝关节损伤是速滑运动员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本文研究、总结运动损伤的发病原因和规律,对于预防和治疗专项运动损伤,摆脱伤病困扰,创造优异成绩,以及延缓衰老,加大运动年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及其预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北京市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患病率、损伤分布特点、损伤动作以及病因进行了调研分析。损伤的患病率为 2491% ; 伤种多为肩袖损伤、肌肉拉伤、髌骨劳损、韧带扭伤和手指挫伤; 损伤多发部位依次为肩、膝、腰、踝、手等部位; 在对抗性运动中的扣球、发球, 防守中的移动、制动, 扣球、拉网技术的起跳与落地是多见的损伤动作; 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身体素质、自我保护能力存在的缺点以及准备活动不充分、身体疲劳、训练中局部负荷过大是其主要致伤因素; 对青少年排球运动员损伤的发病规律进行了分析、讨论,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兰州市学校体育运动损伤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整群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中小学生运动损伤的特点和一般规律,确定运动损伤预防工作的重点。损伤原因主要是学生本身原因、教学因素、场地器材因素等。体育运动伤害排在校内意外伤害之首,发生率为33.67%,男生的运动损伤率要明显高于女生,应从学校教师和学生多方面采取综合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参与黑龙江省2008年田径锦标赛的短跑运动员的损伤状况及损伤特征进行调查与研究,分析损伤的主要原因,提出合理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及建议,从而加强短跑运动员自我保护和防伤意识,使其尽可能减少或避免损伤发生,进而促进短跑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山东省体工队16名现役优秀跳跃运动员进行了运动损伤调查。结果表明,优秀跳跃运动员的受伤多发部位依次为膝、踝、腰和腹。多发伤种与项目有关:跳高易致股后肌群拉伤、膝关节、踝关节扭伤;三级跳远易致足跟底部扭伤、踝关节扭伤;撑竿跳高易致腹外斜肌拉伤。局部运动负荷过大、技术动作不正确和身体疲劳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科学安排训练和竞赛,注重对运动员的技术训练和技术诊断,加强对膝踝等受伤多发部位的保护,提高对急性损伤的诊治水平,建立、健全运动员医疗制度和康复制度,对于预防跳跃运动损伤和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国家乒乓球队80名乒乓球运动员的流行病调查,对主要伤病类型和受伤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及建议。方法:采用运动损伤调查问卷和临床检查等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结合项目实践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现运动损伤70例(120人次),损伤病种52种,患病率为87.5%。乒乓球运动主要损伤部位是腰、膝和肩,分别为25%,20%和17.5%。主要损伤类型是肌损伤20%、韧带伤18%和末端病16%。最为常见的乒乓球损伤病种为肩袖损伤、腰肌劳损和膝脂肪垫炎,分别为10%、10%和5%。统计分析了不同技战术打法的运动损伤率,最高的是直拍单面拉弧圈球的打法。乒乓球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为局部劳损、运动疲劳和肌肉力量不足等。建议合理安排身体局部负荷,提高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的质量,针对不同技战术打法制定不同身体训练方案,以减少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