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文伟 《云南教育》2007,(9S):15-16
和谐的课堂,是和谐教育的基石,是培养和谐精神的摇篮。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学生学得轻松没压力、师生开心没矛盾的课堂就是和谐的。我认为,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应该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扎实、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课堂上互动交流充分,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培养,能动性得到激发。  相似文献   

2.
和谐课堂,是和谐教育的基石,是培养和谐精神的摇篮。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学生学得轻松没压力、师生开心没矛盾的课堂就是和谐的。我认为,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应该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扎实、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课堂上互动交流充分,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培养,能动性得到激发。一、和谐课堂应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语文这种工具,没有一定的训练和实践是不能掌握的。语文课堂要狠抓教学目标的落实,只有开展扎实的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材料,才谈得上感悟和运用;要从学生身心发展实际和语文学习的规律出发,把着力点放在识字写字、阅读积累、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习作表达等  相似文献   

3.
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构建和谐政治课堂是政治教师的追求。和谐的政治课堂,首先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课堂,政治教师必须使学生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学生的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学生的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学生的创造人格得到培养。在和谐中激发创造活力,在创造中构建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4.
马宏宇 《考试周刊》2013,(94):142-142
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是充满和谐、平等、欢乐的课堂。要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认真学,作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  相似文献   

5.
和谐高效课堂是新课改下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为和谐课堂奠定基础.如何使课堂达到和谐高效?文章认为除了学生的合作性学习外,关键还要看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否更新、知识储备是否丰富、课堂组织能力是否灵活等等.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学生的参与问题和教学效率问题一直是诸多语文教师关心的焦点之一。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逐渐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青睐,教师们普遍认为只有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才能够奠定语文学习的良好基础,才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才能让课堂效果达到最佳。那么怎样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呢?笔者认为只有学生兴趣浓厚、能够轻松掌握知识且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本文主要分析了构建和谐语文课堂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和谐的数学教学课堂,还可以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一、充分调动课堂气氛,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激发学  相似文献   

8.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应是一种和谐的课堂,是一种在民主、自由、合作、进取的教学氛围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情愉悦、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课堂。因此,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应从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入手,以学生为主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注重知识技能及态度、情感与价值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晓莹 《考试周刊》2016,(12):74-75
数学课堂是开放的、多样的,是灵活的、允许存在差异的,是平等和谐、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场所。我们追寻流淌真情的数学课堂;点燃智慧的课堂境界;共创和谐的课堂氛围,使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真正实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出有思想、有学识、有能力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王庆 《考试周刊》2012,(76):143-143
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因此如何构建和谐的儒实化学课堂,显得尤为重要。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探究兴趣的激发、探究意识的培养、求异创新的鼓励、合作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和谐是一种美,是一种境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和谐的思想品德课堂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让学生充满激情和活力,让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徐海良 《宁夏教育》2007,(11):36-37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学生的发展和品格的培养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化学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让人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中,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与  相似文献   

13.
庞博 《广西教育》2008,(8):13-13
2003年,学校提出了“让每位学生都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笔者认为,学校要整体构建,才能达到让每位学生都和谐发展的目标,作为教师,应侧重构建和谐课堂,让学生和谐发展。构建和谐课堂,实现和谐教学,其内涵就是改革教学关系,创设最佳的教学环境,培养最佳的精神状态,优化教学过程,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真正达到“学习是乐趣,上课是艺术,听课是享受”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和谐课堂应具有井然有序、师生互相理解、真诚交流、民主平等、公平公正、宽松宽容、充满活力、关系融洽、心情愉悦等特征。在一种民主、自由、合作、进取的教学氛围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情愉悦,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构建和谐课堂时应当从重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入手,通过提高教师构建和谐课堂的能力来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知识技能及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淑芹 《成才之路》2011,(15):17-I0013
构建和谐的地理课堂,就是要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营造认知与情感和谐统一的氛围,使其情感因素得以培养,并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充满激情、充满活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境界,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构建和谐的地理课堂。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地理课堂呢?  相似文献   

16.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共同奋斗的目标.课堂是素养形成与发展的主渠道,如何在这个主渠道中调兵遣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笔者认为课堂上充分利用一切资源,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使每个学生不仅是一个优秀的战士而且还是一名出色的将军,这样有利于学生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7.
唐永刚 《文教资料》2010,(8):145-146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让每位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呼唤有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通过正确的角色定位,精心的课堂预设.激励性的课堂评价,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善思乐学,合作竞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全面且富有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教育有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教育指导思想是十分明确而深远的。从教育发展的角度看,我们必须改变现存的不合理的课堂教学行为,让素质教育走进课堂,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他们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素质教育是以合格教育为前提的。合格是基础,没  相似文献   

19.
张晓恩 《新疆教育》2013,(16):128-128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与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初中数学课堂应该是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亲和力和安全性的和谐课堂,而这种吸引力、亲和力和安全性主要来自教师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20.
“互动式”外语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放在重要的地位 ,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思维发展能力 ,形成“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主体性得到真正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