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过,生活中也有不少厨妇拥有诸多上好“原料”,却不能做出美味佳肴;有不少裁缝,拥有锦缎布料无数,却裁缝不出得体合身的衣衫。不少考生就是如此“厨妇”“裁缝”,拥有众多的写作素材,却不知道如何“烹调”“裁剪”。因此,老生不仅要拥有鲜活的素材,更重要的,是具备点化素材的“金手指”,将自己打造成高明的“厨妇”“裁缝”。  相似文献   

2.
夏发祥 《教育文汇》2013,(14):37-37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有时“米”虽多,不少“巧妇”却视而不见;学生写作文亦然。不少学生总是为没有作文素材而苦恼。其实,只要稍微留意,素材之“米”,俯拾皆是,生活中的材料“多乎多哉”,学过的语文教材中就有不少好的素材。  相似文献   

3.
许多初学英语的人看到“black tea”往往毫不犹豫地翻译成“黑茶”,其实不然,应该是“红茶”。英文中有不少惯用法,如果直译会弄出不少笑话。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教师培训工作中发现,有不少中小学教师(其中有不少语文教师)不会正确地读现代汉语拼音26个字母的名称音。如把“b”读为“bo”,“c”读为“ci”,“d”读为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并规定小学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不少于100万字”。进一步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使课外阅读成为实施“大语文教学观”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6.
“教、倒、肖”这三个字在教学中使用频率高,但读错声调的人却不少。如“教材教法”中的第一个“教”读jiào,四声;第二个“教”则应读jiāo,一声。不少人把第二个“教”也读成四声。又如“倒叙”“倒装”的“倒”应读作dào,不少人却读成dǎo。在讲人物描写的“肖像”时,不少人把“肖”读成xiāo,正确的读音应该是xiào。这三个字是多音字,字典中讲得很清楚,为什么还会读错?大概是习非成是吧。  相似文献   

7.
李承翔 《历史学习》2001,(11):29-29
不少学生在答题时常将“反对准噶尔贵族分裂势力”答成“反对准噶尔贵族叛乱”,将“分裂”与“叛乱”混为一谈。不少复习资料也出现此类情况。因此须辨别清楚。  相似文献   

8.
孩子们说,“六一”是我们的“苦”日。不少孩子“六一”后的腿是青的,手是肿的,“笑”是成人教出来的。老师们说,“六一”是我们的“难”日。不少老师“六一”后的嗓子是哑的,眼睛是红的,身心是疲惫的。  相似文献   

9.
同学们知道吗?作为当代小学生,我们向春秋时代的孔夫子学了不少知识呢。、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等;不少成语也出自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如“文质彬彬”“做而远之”当仁不让”等。  相似文献   

10.
谈到作文语言,不少高考考生将其视之为难以逾越的“高峰”,常发“奈何”之叹而生“难为”之感。不少作文指导之类的文章书籍也用“语言这个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来吓唬考生。长此以往,愈来愈多的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了提高作文语言水平的“难为”心结,其中不少人进而将心理上的“难为”转变为行动上的“不为”。因此,近几年来,在高考评卷场上看到的作文大多是干巴如瘪三、味之如嚼蜡的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