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范长敏 《新闻前哨》2006,(9):110-110
读书是打造“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也是打造学习型传媒、专家型传媒人的要求。为此,本刊开辟“读余漫笔”专栏,一是刊登读了好书后的心得,使思想的火花启迪更多人;二是欢迎读荐书,使大家同享知识盛宴。[编按]  相似文献   

2.
好读书、读好书与会读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博览群书是好事,问题的关键是读什么书,怎么读的问题.古今名人读书的经验中总结出读者不仅要好读书,也要读好书,更要会读书,学以则用才是根本.  相似文献   

3.
正读书有三个层级: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哪些书是好书呢?名家一再强调,多读原著,多读经典。经典历经岁月淘洗而不朽,总有神奇之处。近日,14位知名大学校长向大家推荐了一些经典书目,你读过哪些呢?  相似文献   

4.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中国图书馆学会今天请各位馆长来此小聚,主要是谈读书问题。人类的文明,知识的增长,社会的进步,离不开读书。图书馆长整天接触书,有的本身就是大学问家、藏书家、品书家,所以我想由图书馆长谈读书,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题目。我们想通过讨论这个题目起到两个作用:一是把诸位了解到的有关当前读者需要什么书,哪些读者感兴趣的是哪一类书等信息传递到出版界,使出版者与读者之间通过图书馆这个媒介更好地沟通,繁荣我们的出版事业。二是想通过与图书馆长的接触,探讨一下读书导向问题,也就是怎样通过我们图书馆的工作,在借书、荐书、评书的过程中帮助读者创造一种读好书的文化环境。我们将把大家的想法、愿望、呼声转达给各界。我们希望图书馆界为中国的文化建设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季羡林先生是学术大家,他读了一辈子书,研究了一辈子学问,在许多学术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他是怎样读书的?又是怎样治学的?他的读书和治学经验是什么?他眼中学术界前辈们的治学经验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各位朋友,下午好!在世界图书日前夕,上海图书馆的朋友要我来跟大家见面,谈谈我自己读书的一点感受,一点体会.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座诸位有我的好朋友,也有我的新朋友,可能大家都对读书感兴趣,可能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今天,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频繁,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们该怎么读书?或者我们应该读一些什么书?读书对于我们的生活,对于我们的工作,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等,可能会有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浅谈高校图书馆员读书的价值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分析了知识社会高校图书馆员读书的价值和方法,试图构建馆员职业读书的基本框架,以便引导读者读好书,从书中受益。  相似文献   

8.
浅谈高效图书馆员读书的价值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分析了知识社会高校图书馆员读书的价值和方法,试图构建馆员职业读书的基本框架.以便引导读者读好书,从书中受益。  相似文献   

9.
"新闻无学"的质疑时常在媒体内外寻找引证,"本领恐慌"的忧虑往往成为媒体创新的制约。在电子传媒时代,记者编辑到底还要不要读书?我们认为,读书依然是记者提高自身素质的基本学习途径。因为,印刷书籍是人文精神最富有之所,是人类知识最集中之地。它要求我们集中于头脑的思考,不被表面化的声色干扰,静心地吮吸精神营养,在"边干边学"的岗位修养中提升媒体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本刊新辟"书话茶馆"专栏,刊载媒体人读书、荐书、评书的短文。本期约请报社总编起个头,带个路,介绍自己的阅读经历和品书感受,引领记者编辑多读书、读好书。  相似文献   

10.
对习近平阅读思想进行分析研究。结合习近平阅读生活,系统阐述习近平"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九字阅读理念和所包含的阅读价值、阅读主体、阅读内容、阅读媒介、阅读方法五方面的内容。习近平阅读思想深刻回答了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三大阅读基本问题,即: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以及怎样读书?对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和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具有指导意义,是当代中国的"劝读篇"。  相似文献   

11.
最近,和几位编辑同志聊天,谈到现在在忙什么?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一是搞选题,抓一些热门的、读者有兴趣的选题;二是忙推销,希望把印数能搞上去;三是看点稿子。问他们读些什么书。他们说,现在要完成全社全室承包的经济指标,这是硬任务,几乎要全力以赴,很少有时间读书。有的说,想读书,但实在没有这个时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建设“书库工程”保证有书可读;分类指导,保证读好书;注重引导,保证用好书三个方面介绍了莱州市广泛普及深入开展全民读书活动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小的时候人们受的教育总是“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要孩子们去读好的书,好学向上,喜爱读书,并且相信读书是好事、有好处,可以成为好人或有用之才。稍稍长大以后我才听说一种反讽的说法: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可见读书也有害处,特别是方法不当,亦可误人终身。步入中年才悟出新的座右铭:读闲书、闲读书、读书闲。  相似文献   

14.
林雪  邓明斌 《大观周刊》2012,(43):266-266
前清光绪元年(1875)张之洞在四川提督学政任上,撰有《书目答问》一书,编写目的是教导当时的举人秀才们如何读书,读什么书。受到《书目答问》的启发,后人提出一个问题:我们要不要告诉现代的读书人,他们在课外应该读什么书?要不要给他们提供一份课外必读书目?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只读各自专业的书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其他方面的一般知识,也就必须读一定数量的专业以外的书。书是人类的益友,善读,得以医愚。  相似文献   

15.
正关于读书,古今中外有不少名言警句,任何人都可以举出几条。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等于与一个高尚的人谈话"等等。但我先谈谈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谈谈书籍在人类发展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实施"知识工程"中读书活动专题的选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工程"是以发展图书馆事业为手段,以倡导读书、传播知识、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一项社会文化系统工程,是推进基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科技兴国战略方针的有力之举.实施"知识工程"就是要吸引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热爱书,多读书,读好书,将读书与用书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提高群众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而读书活动专题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实施知识工程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7.
英国哈米什·汉密尔顿出版公司于1996年10月出版了《忧伤与原因:约瑟夫·布罗德斯克文集》(On Grief and Reason:Essays by Joseph Brodsky)一书。布罗德斯克是英国著名诗人,他199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 布罗德斯克在这本新出版的文集中,谈到读书问题,其中有很精辟的见解。他说,读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育人的良好情操,因而应读好书,可是对作家说来,不能只读好书,因为他要写文章、写书,在写作前必须与读好书的同时,也阅读糟粕的东西,以去粗取精。布罗德斯克接着说,人的一生,时间有限,即便是好书,也只能有选择地读,不能为读而读,要有所获。在这方  相似文献   

18.
常常,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会有这样的感觉。因为身边的好书太多了,这本翻翻,那本看看,好像是读了很多书,实际上呢?哪本书也没有读通,那本书也没有读透。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曾国藩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书不尽,不读新书。”这不失为读书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如今的记者还读不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选择书籍的想法和方式有何变化?随经济体制改革而来的汹涌的商潮,市场的喧闹,是否搅乱了记者书桌上的宁静?我们试图从几位中青年记者对以下问题的回复中寻找答案。 1、你最近在读什么书? 2、你选择所读书籍的标准是什么? 3、请你对最近所读书籍作一简要评述。 4、你是买书还是借书读? 5、你是否逛书摊儿、报摊儿? 6、你一般一个月进几次图书馆、阅览室? 7、当记者以来你读书偏重哪一类?为什么? 8、对你干好记者工作影响较大的书有哪些? 9、你订哪几种报刊?常读哪几种报刊? 10、请你对记者读书,如读什么书、怎样读等提几点建议与看法。  相似文献   

20.
有史以来,人们常把读书看作是一种特殊活动,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读小学时,因淘气不爱读书,触发老师一番感慨说: 小人不知书中有黄金,若知书中有黄金,点灯费蜡也甘心。”这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论调,不足为训。绝大多数人,读书不一定为钱、为官、为美女、为有惊世之作,惊人之举。古人云:“读书旨在明其道”。读其书,能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就是收获。那么,如何“明其道”?首先必须读好书,不读坏书。记得一位名人说,一部好书,能教给你如何做人。这话有一定的道理。青年人,世界观尚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