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莉 《文教资料》2010,(11):12-13
虎妞以爱为出发点,最后与祥子有了实质性的夫妻关系,然而虎妞和祥子的婚姻不是双赢,而是双输。对于虎妞来讲。这婚姻只是圆了她的爱情梦,得到了心理和生理上的满足.但是她最后为此失去了人间一切的爱(父亲的爱、丈夫的爱),并丢了身家性命。从这个角度说.虎妞是婚姻悲剧的制造者,也是受害者。  相似文献   

2.
曹禺在《雷雨》中精心塑造了一个受五四个性解放思想影响并在灵魂深处燃起反抗与追求自由的呼声、且最具有“雷雨”式性格特点的悲剧命运色彩的一个新时代女性形象.同样是悲剧性人物,老舍在《骆驼样子》中描绘的虎妞形象也让人深表同情,她是悲惨可怜的,她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让人在嬉笑中产生一种敬畏之情.  相似文献   

3.
虎妞是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是一个大胆泼辣、粗鲁庸俗、诡计多端的老姑娘。她以江湖性格和陷井婚姻,导致了祥子的灾难。虎妞是一个害人者,又是一个受害者。  相似文献   

4.
5.
虎妞是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中塑造的一个著名的女性人物形象,对她的解读有很多种,本文从文本细读出发,对她凶悍厉害的个性,她与祥子结合后的夫妻恩怨进行了重新的解读,力图还原一个正常的、真实的、血肉丰满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6.
老舍先生的名著《骆驼祥子》成功塑造了虎妞和祥子两个人物,给读者留下了鲜活的印象。尤其是虎妞被老舍先生刻画得栩栩如生、入木三分,她的出现完全颠覆了中国传统女性的形象,既没有娇美的容貌,也没有女性的温柔和  相似文献   

7.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长篇悲剧小说。长期以来,大家对故事中的祥子充满了深深的同情,把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更多归罪于祥子的老婆——虎妞身上。其实,虎妞本身也是受害者,也是一个可悲的形象,她的悲剧既有社会历史的、封建家长的原因,也有作者老舍先生的写作思想的影响,当然,更主要的还是虎妞自身那种颐指气使、自私自利不受人喜欢的性格所致。可以说,虎妞的悲剧不是某一人、某一事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从虎妞这一形象诞生以来,对于虎妞的评价基本上都是负面的,在许多人心里,虎妞几乎等同于“母夜叉”。一直以来,无论读者还是作者自己都保持着这种看法。然而近几年来.不断有评论家发现虎妞身上的闪光点。虎妞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女性。这是个十分值得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现代文学作品,其中虎妞性格彪悍,与为人憨厚朴实的祥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两个性格迥异之人的爱情必然注定悲剧结局。在老舍笔下,虎妞的形象极为生动,老舍对其即有批判,文笔间也流露出对她的同情,正是由于二人所处的阶级不同,他们的生活才会有种种不幸。本文从虎妞的身份、性格入手展开分析,并对她与祥子之间的爱情进行了分析,进而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阶段现状。  相似文献   

10.
老舍先生的名著《骆驼祥子》成功塑造了虎妞和祥子两个人物,给读者留下了鲜活的印象。尤其是虎妞被老舍先生刻画得栩栩如生、入木三分,她的出现完全颠覆了中国传统女性的形象,既没有娇美的容貌,也没有女性的温柔和贤淑,因此自打“虎妞”问世以来,人们就把她当做了“泼妇”和“母夜叉”的代名词。众多的文学评论家总是把虎妞视为祥子悲剧的制造者,进行带有偏见的嘲讽和攻击。  相似文献   

11.
从老舍创造虎妞这一形象以来,读者和评论家对于虎妞的评价大都是负面的,虎妞俨然成了"母夜叉"的代名词。然而随着西方女权主义在我国广泛传播后,不断有评论家发现虎妞身上的闪光点。本文从在虎妞身上交织的个性与传统、强者与弱者、女性角色的纠结等方面出发对虎妞形象进行深度解读。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历史角度看,虎妞作为"恶女"形象是文本启蒙现代性叙事的必然选择,但若把"性别"概念引入话语修辞层面,以此重读虎妞形象,可发现文本在完成对黑暗旧时代与国民性双重批判的启蒙叙事的同时,却因性别视阈匮乏而流失了对女性人性与生命价值的理性关怀。性别修辞凸现了现代性叙事的尴尬与局限,意识形态修辞淡化了文本应有的"复调"色彩。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从虎妞对于自身命运的抗争来表现其命运的悲剧性及其渊源,从而反映出在那吃人的旧社会中女性命运的悲惨和作者作为市民作家对底层女性命运的悲悯。  相似文献   

14.
《骆驼祥子》这部小说以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骆驼祥子》成功地塑造了样子和虎妞这两个人物形象.虎妞在小说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在老舍的笔下虎妞被刻画得栩栩如生,这个影响祥子一生的“泼妇”形象被勾勒得精工雕琢、入木三分.虎妞在特殊的环境及文化熏染下,成长为一个“虎”、“泼”、“辣”、“狠”的母夜叉,又加上外表的老、丑,她真正成了一个外观与内质相统一的女性艺术形象.就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虎妞的具体形象而言,虎妞身上表现出了很强的反封建精神.本文主要就女性视觉来谈谈我对虎妞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虎妞形象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虎妞是老舍先生《骆驼祥子》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在美学意义上,她比祥子更富有艺术光彩,其性格的复杂性与悲剧性,一直以来在学术界颇具争议。拟从文本细读出发,对她的率真、能干进行了重新解读,力图还原一个正常的、真实的、血肉丰满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6.
自从1918年<新青年>刊载<娜拉>全译文以后,一批"娜拉剧"应运而生.女主人公和家庭决裂,义无反顾"私奔",受到了同时代人的赞赏.可是,老舍笔下的"虎妞"弃父从夫却没有进入褒扬名单.投射在她身上的眼光,鄙薄多于悲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反而背上了祸害自己丈夫的恶名,因为她颠覆了"原型意识"和审美定势.然而,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一个能容纳女人不同体貌类型和多元生存状态的社会环境.因此,文章基此为审视点和论述点,审视虎妞的不公正评判,认识虎妞形象塑造的文学穿越和后现代视角,以利于文学批评的现代性重建.  相似文献   

17.
对《牡丹亭》中杜丽娘重情的认识,大家的看法几乎是一致的。但从剧本中杜丽娘爱情的发展过程来看,她的所谓情用“欲”来表述更加准确。她的爱情实则是由“欲”生情,她先从满足个人的本能性欲出发追求异性,后来才对满足她爱欲的对象产生爱恋的情感。作者的这种表现符合青年人的生理特点,也更加接近人类爱情心理的本源。由于社会道德环境和生活环境的重压,杜丽娘的形象表现出梦中、鬼魂和现实中截然不同的两副面孔。同一形象性格的巨大反差,是封建的伦理道德造成的青年女子人格割裂的结果。在明代剧坛出现《牡丹亭》这样优秀的剧作,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在为观众和读者塑造出光彩照人的杜丽娘形象的同时,也同时展示了一个崭新的爱情世界。  相似文献   

18.
老舍笔下描写了大量的女性,其中泼妇形象写得较为成功。虎妞、大赤包、"柳屯的"等都属于此系列。虽然她们成为泼妇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她们有共同的基本特征——强悍,凌驾于男人之上。从作者对这些泼妇的描写中可以发现作家的创作宗旨在于批判泼妇型恶女人,并反映出对这类女性的恐惧与厌憎,同时可以觉察到渗透在创作中的老舍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19.
铁凝早期的爱情小说基本上是一种道德人生的言说,强调爱情与道德的关联,肯定崇高的道义和责任。成熟期的铁凝在爱情叙事上突破了早期的理想和纯净,侧重写入性的复杂和两性之爱的残缺,在解构爱情神话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男性的理想道德人格的想象,这种叙事的犹疑正是铁凝“对人类生活永远的善意、爱和体贴”的叙事伦理理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把莎剧《特洛伊斯和克瑞西达》和乔叟的同名长诗以及《伊利亚特》进行比较,此剧不论是写爱情,还是写战争,其实质都是写欲望,欲望应由根据理性所制定的制度进行制约,所以此剧在主题上是统一的,莎士比亚写欲望是对文艺复兴所提倡的个性解放的一个深沉的有远见的反思,这种反思是与当时英国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的,是他开始伟大悲剧时代的前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