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先勇和苏童都曾以女性形象为核心建构了自己的文学世界 ,有别于众多男性作家塑造的传统女性形象 ,女性在他们笔下不再是空洞的能指。在对女性生存之痛的共同关注中 ,二者在女性命运舞台的设置上、人性善恶的趋向上以及女性形象的塑造中又呈现出一些差异。白先勇和苏童用各自独特的笔触描绘着女性世界 ,进而引发对女性命运的关照、对普遍人性的思索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小说的核心内容是对女性命运、婚恋情感的关注,其小说中的女性可分为传统型、物质型、变异型。张爱玲以其深刻的女性意识,刻划了一系列独特的女性形象,丰富了现代学人物画廊。  相似文献   

3.
渡边淳一和苏童都曾以女性形象为核心建构了自己的文学世界,有别于众多男性作家塑造的传统女性形象.他们带着独特的女性视角,使得他们笔下的女人们都有着丰满而独特的艺术形象,但在对女性生存之痛的共同关注中,他们在对女性形象,女性心态,女性的自我意识中又呈现出差异,渡边淳一和苏童用各自独特的女性视角引发了人们对普遍人性和女性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池永文 《文教资料》2006,(27):78-79
苏童曾以女性形象为核心建构了自己的文学世界,有别于众多男性作家塑造的传统女性形象,苏童笔下的红粉有生存之痛,善恶之变,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中,苏童用独特的笔触,如同知音一般,描绘着女性内心世界,着力刻画了红粉女性的自轻自贱与魔性放浪,进而引发对女性命运的关照对普遍人性的思索。  相似文献   

5.
王利锁  曹艳 《天中学刊》2012,27(5):43-45
曹植的《蝉赋》不仅是一篇咏物赋,更是一篇寓言赋。曹植借蝉的形象来写照和象征人生命运,寄寓了他对人生存在命运悲剧性的深深思考与感叹。  相似文献   

6.
以屈原、曹植、李贺为代表的古代浪漫诗人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一脉相承,引人注目.他们突破主流意识形态的框架,以瑰奇纵横的笔调,对传统女性进行颠覆性重塑,以女神或女鬼等神化女性形象取代贤良淑德的女性形象.这些偏离正统审美观的神化女性形象,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取向,寄托了诗人的人生理想,折射出诗人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7.
李劼人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她们个性鲜明而独特,形象地体现了李劼人对女性命运的理性思考,也反映出作者的女性意识与观念。  相似文献   

8.
《白马篇》是曹植的五言诗代表作,是诗人的自我写照,是建安时代之音,更饱含着千古有识之士的报国梦想。全诗语言精巧俊丽,结构张弛有度,情感慷慨激昂,形象生动逼真,充满着高雅脱俗的气质、独立不羁的人格、不惜献身的决心,刚健、深沉和壮美中体现出曹植“骨气奇高”的独有写作气质,对后来的文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曹丕与曹植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受时代风气的影响,都写出了一系列优秀的女性题材作品。但由于二人的经历、性格、气质有所不同,因此在这类诗歌创作中又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曹丕的代言体诗委婉细腻,工于言情,多文士之气。曹植诗则多生情态,辞采华茂,经常寄予个人深沉的情感。他们的作品既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又放射出独特的个性光辉。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是一个具有浓重女性情结的作家,他笔下塑造的女性形象,大多是美与善的化身,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独具一格的。首先,分析沈从文作品中被忽略的女性视角,并究其原因;其次,探讨其前后期作品中女性视角的不同体现,从尊重女性情感的表达与抒发、对女性悲苦命运的观照与同情发展到后期作品中女性形象体现出的感性、灵性、人性,彰显出作品中渗透出的沈从文对女性有种独特的见解与感知;最后,分析其女性视角形成的原因,与其成长的地理环境、家庭的影响和受文化思潮的影响有一定的关系。本文旨在女性视角的观照下,对沈从文笔下的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曹植是建安时期极富盛名的作家,他的赋深刻地体现出生命体察之悲和抒愤咏怀之悲,曹植赋中浓重的"悲情"特质是和他多舛的命运与敏感、单纯的性格分不开的。对曹植赋"悲情"特质的深度解读,有利于在更深层次上了解曹植其人其文。  相似文献   

12.
关于女性命运及形象的描写已不再是稀奇之事,但从女性纤敏的心理和繁复的生命体验来关照女性之自恋与人生之挣扎而引人注目的当属女性作家王安忆。作家以独特的想象方式,对女性之所以成为女性的生命符码(即女儿、妻子、母亲)进行无情的自恋拷问,其中有关女性人生的放纵、企求、无奈的叙述则使其作品呈现出一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内涵和文化意味,同时也使其女性人物传达出深厚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3.
多病的童年给苏童带来了独特的想象空间.他在创作中运用内心深处真切的情感来反映世界.他的关于精神残缺及人物命运悲欢离合的描写,反映了不为人关注的另一个社会侧面;他独特的女性视角、松弛的写作状态使女性形象自然而生动.  相似文献   

14.
曹植的作品涉及女性题材的诗、赋、赞、乐府等共有30余篇。其中塑造的诸多女性形象或形貌妍丽,或气质高贵,或德才兼备,或独怨不遇,这些女性形象体现的独特魅力,同作者的个人遭遇及魏晋审美风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乡土小说作家王鲁彦笔下的女性形象并不是很多,但很有特色,尤其是李妈、阿芝婶、陈老奶这三位女性,她们在与命运的抗争中,显示了各自独特的个性和命运。从她们身上体现出中国女性从接受命运的安排、服从外在势力的调派到积极改善自己的现状这样的发展轨迹,女性意识开始萌芽。  相似文献   

16.
考琳·麦卡洛通过书写祖孙三代的情感经历,塑造了三位敢于冲破传统并以不同的方式追求幸福、渴望主宰自身命运的女性形象.从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抗争角度探讨麦卡洛在弘扬女性渴望主宰自身命运的同时,仍不自觉地表现出对男性权威的认同,始终走不出父权文化的藩篱,这正是其内在女性观的困境所在.  相似文献   

17.
丁玲在早期创作中塑造了梦珂、莎菲、阿毛、伊萨等一系列女性形象,构成了以莎菲为核心的"莎菲型"女性形象。"莎菲型"女性形象塑造的主要原因是女性解放思潮下的时代环境、作家思想状况的影响而形成,"莎菲型"女性在性格命运与情感体验方面体现出反叛、孤独、幻灭等相同特征。  相似文献   

18.
梅娘的小说表现出显著的女性意识,这种意识突出表现为对知识女性命运的关怀,以及对男性中心主义的批判。通过对女儿们、妻子们悲剧命运的展示表达了作家对深受男权制文化压抑的女性的深切同情;作家肯定女性本能的欲望,勇于展示女性的身体之美,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往往敢于对那些伤害了自己的男性实施报复,相反的是,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则显得可怜可恶,这都表现出作者对男性中心主义的批判姿态。  相似文献   

19.
丁玲早期作品特别关注知识女性的命运及其精神世界的矛盾,其中,以《莎菲女士的日记》最具代表性。主人公莎菲是一个内涵丰富、复杂且充满矛盾的女性形象。长期以来,莎菲形象备受评论界关注,且颇多争议,但其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现行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构建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分析,能够让学生更加准确、客观地认识男权主导下的女性命运,这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生价值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