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曹艳灵 《学周刊C版》2023,(34):157-159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教师需要讲解美术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审美水平,发挥美术学科的美育作用。教师应当顺应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积极开发美术教学资源,采取先进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审美发展。对此,本文从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必要性出发,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分析了高中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现状,进而针对如何在新课改理念下推进高中美术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想要培养出的人才适应社会的需求与发展,教育的发展就应该与时代同步,核心素养教育就要落实到真实的教学实践当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系统教学理念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有较为突出的变化,在重视小学生美术成绩、美术作品的同时,更需要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升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在青少年儿童阶段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时期的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在艺术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在此阶段要抓好学生美术的教育,在促进其他课程教育的同时充分与小学教育理念深度融合,既不影响学生在其他科目上的时间和精力,也要把握好美术课堂。美术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教育的重点应是以色彩教学为着重点。让学生通过对色彩的认知融入课堂,感受美术所带来的精彩世界,所以,色彩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期间美术对学生教育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美术是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核心课程。美术不仅具有广泛的美育价值,同时在陶冶学生性情,启迪学生智慧,磨炼学生心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具有广泛教育价值。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开展美术学科素养教育,更重要的是要立足美术创造和欣赏教学,丰富美术课堂内容,对学生开展全面德育,将立德树人理念充分落实。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社会和企业也越来越需要美术类人才,如今进行扩招的美术院校增多,美术专业需要的学生量也逐年增大,造成考生的综合素质降低。为了更好地培养高中美术特长生,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在提高其文化课成绩与美术能力的同时应尊重学生,使其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本文着重介绍高中美术特长生教学的现状,并对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美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人文教育的主战场,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势。美术教育的目的不单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把握学生发展的课程理念,努力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师要树立人文教育的美术教学理念,挖掘美术作品蕴含的人文内涵,构建人文气息的美术课堂文化。  相似文献   

7.
美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人文教育的主战场,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势.美术教育的目的不单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把握学生发展的课程理念,努力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师要树立人文教育的美术教学理念,挖掘美术作品蕴含的人文内涵,构建人文气息的美术课堂文化.  相似文献   

8.
郭玲玲 《考试周刊》2011,(9):224-224
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倡导美术是具有人文性质的艺术课程。它要求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与审美情趣,使学生对美术终身都感兴趣,把美术修养作为学生终身必备的素养去培养。教师要迅速转变观念,力求从美术课堂教学的目的、目标、内容、实施、策略、评价等各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胡轶涵 《学周刊C版》2022,(6):163-164
当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教育的主基调,其中劳动教育不可或缺。而培养正确的劳动观要从娃娃抓起,基于这一教育理念,城乡结合部小学需要结合实际教学现状,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不断拓展教育途径,使其与美术学科课程相融合,实现劳动教育入心入行,引领小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此,文章围绕城乡结合部小学的劳动教育与美术学科的融合途径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10.
教学中的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在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美术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美术教学需要创新和变革,用其独特的优势去感化学生,实现美育的目的。本文旨在分析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0,(6):159-160
在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中,大部分学生理论知识还较为扎实,而相应的美学内涵以及欣赏能力还有所欠缺,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时将美术的美感教育、人文气息进行融合。如今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教育的要求在于培养学生的德育观念,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同时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但是部分老师受以往教学理念影响,对如何在初中美术中融合德育教育缺乏好的策略。为此,本文就对初中美术与德育教育的融合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王娟 《家长》2022,(34):147-149
<正>小学美术教育是小学生审美教育的启蒙阶段,重在培养和启发学生的想象创作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综合材料作为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主要媒介,对培育学生的美术修养和综合素质具有极大影响。综合材料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鉴赏美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将综合材料运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需从教师、学生、教学环境三方面入手,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同时,学校也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综合材料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对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3.
唐建梅 《甘肃教育》2014,(17):68-68
正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针对中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各种阻碍因素和弊端,从美术本体出发,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创造学原理对美术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角度入手,对原有教材和课程资源进行了改革整合;对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对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进行了改革与探索。一、审美教育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审美教育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对人的精神和心理  相似文献   

14.
小学美术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学科。美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除了要重视学生美术技能的培养外,还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教育教学相结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渗透,引导小学生的心理与思想朝着健康及积极的方向成长,充分发挥美术学科教育作用的同时,实现学生美术技能与道德品质的全面成长。  相似文献   

15.
小学美术是一门艺术课程,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激发学生探究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以创新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成为小学美术教师普遍追求的教育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要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美术课堂的组织者与管理者,教师必须树立创新精神,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发挥想象力,并在不断探索中获得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6.
艺术课程在新教育理念下的改革,美术课是要进行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不再强调美术技能的训练,而是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创造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是培养普通美术教育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实现“教师专业化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在理论上要从明晰美术及美术教育内涵、探究师范教育本质,诠释美术学科教育功能、倡导新的教育理念,反思高师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较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在高师美术学科教学实践中要结合师范教学实际,全面实现美术教育性,全面凸现教育功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美术基础教育师资。  相似文献   

18.
STEAM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勤于探究、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学习品质,它强调该教育理念以跨学科整合的优势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尝试将STEAM教育理念与初中美术“综合·探索”领域相结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合理设置美术课程内容,整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学科的学习内容,促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综合各种因素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对中学生的美术情趣培养作探析,旨在阐述运用正确的培养策略对增强学生学习美术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促进作用.培养中学生的美术情趣就是要从他们的美术学习心理发展需要出发,探寻美术课程的人文性,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生活之美,即在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周永生 《考试周刊》2022,(52):145-148
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不难看出,小学教育对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颇为重视。小学美术教育一定要注重多元教学的融入,让学生带着喜爱、轻松的心态完成对美术知识的深度学习。小学美术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将美术课堂变得充满活力,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完成教学优化,明确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教师要深度挖掘、整合小学美术教学及拓展教学资源,科学设计教学内容促进学科素养的培养,以此完成美术教学成绩的提高,并推动教学创新发展。文章就小学美术教学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