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当今社会网络和各种传媒的发展,外语专业学生与国外接触更加频繁。在国外文化与我国文化交流和碰撞中,我国外语专业学生更加倾向于外国文化。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我国的外语专业学生课本中也缺乏本民族文化知识,导致我国外语专业学生缺乏对本民族文化知识的了解与重视。  相似文献   

2.
当下外语专业的大学生在外语专业学习阶段常热衷于追逐目的语文化,西方文化逐渐左右了我国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理念、价值观念、精神世界,影响了对民族文化精华的传承,造成民族认同感的缺失.通过分析外语专业学生在文化身份认同现象中的倾向性及成因,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文化认同现象的必要性,探索重构外语专业学生文化身份的多种途径,从而引导学生从本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和塑造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3.
思辨能力对于社会或个人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外语专业学生是沟通多元文化的桥梁,其素质和能力将直接影响我国的对外经济文化交往。由于学科特点等原因,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普遍较为薄弱,近年来已引起教育界的批评和关注。外语教育工作者和相关部门应进行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以提高其思辨能力,为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输送高素质的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4.
对上海师范大学日语专业学生和非日语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了解中国学生学习日语过程中的外语思维变化和语言行为表现能力。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了中国学生学习日语过程中外语思维的变化、语言行为表现能力与学习外语的时间和语言环境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掌握一门地道的外语,除了解所学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等之外,用所学国家的语言方式习惯性思维等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的日益密切及交流的不断加深,非通用语种外语的重要性越发突出。德语、俄语、日语、法语、西班牙、朝鲜语等非通用语种外语公修课也成了非外语专业学生及渴望掌握多门外语的外语专业学生了解异国语言、文化的一大重要窗口,这也要求并进一步促进了非通用语种外语公共选修课课程及教材改革研究。  相似文献   

6.
高校外语文化知识教学的时段性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瑞君 《江苏高教》2006,(6):153-154
目前,许多高校外语专业认真贯彻《新大纲》,积极探索通过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外语文化知识素养的新途径。各校根据大学四年外语文化知识教学难易程度的不同,学生知识积累过程循序渐近原则和理解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状况,同时充分利用各自的教育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等教育资源配置,不断调整外语文化知识课程,使文化知识教学呈现出阶段性特点。  相似文献   

7.
文章结合当前外语教育的实际形势,探讨了通过开展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文化活动、创新外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等方式的课外实践活动,以提升外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给我国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目前,我国高校外语专业教育中还存在着人文教育理念薄弱、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单一、专业就业面狭窄等问题。为了克服我国高等外语专业教育存在的弊端,必须从注重转变教育观念、强化师资力量、重视市场导向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从而培养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外语人才。这也是我国未来高等外语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2008年奥运会之后,中国提出了大力开展"人文外交"的政策。人文外交是民间外交和文化外交的结合,以对外文化、教育、旅游、体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基本形式开展。外语人才是中国外交"大众化"和大力开展人文外交的重要支撑。目前,在我国的外语人才培养中,还存在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实践创新能力缺乏等问题。因而,加强对外语专业学生外交学理论与实践教育,借以提升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与素质,进而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从事外交外事工作的人才,为中国日益发展的"大外交"、"总体外交"服务,成为摆在外语院校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外语是一门较特殊的学科,在教育国际化的今天,外语教育担负着培养懂外语、能管理并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意识的各类人才的重任。如何通过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来认清外语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类型,克服所培养的外语学生只懂外语,简单地以外语专业为专业,从而使外语专业的学生只局限于学习外语等陈旧观念和思想,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由于认识和传统的观念的影响,许多师生、乃至部分教育管理干部对外语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都比较片面和狭窄,单纯地认为学外语就是学外语,与其它文史哲、政治经济文化等学科无关,因此,给许多外语专业人员在报考硕士研究生的方向问题上造成了许多不应有障碍和困难。如何认识外语+专业或专业+外语这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确实需要我们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1.
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优势有语言文化优势,市场需求较稳定;劣势有专业知识结构单一,语言应用能力不强,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等。因而,培养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开设复合型专业,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增设选修课,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特长等是主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惟一的一所以教授外国人汉语和中国文化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同时,承担着对中国学生进行外语和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等专业教育,培养汉语师资,对中外学生进行外语强化培训等任务。  相似文献   

13.
旅游业是高校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主渠道之一,学生除了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之外,还要提升自身的语言和文化素养。为了适应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方向和标准的变化,建立一套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加强学生语言与文化素养相结合的外语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对外推介,讲好中国故事是关键。当前,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外国人更加渴望了解当代中国。基于外语非通用语专业大学生在波专业实训项目和问卷调查分析,对外语专业学生通过开展境外宣讲中国优秀文化的语言实践活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文化框架中,外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建立在教师专业知识,教师经历,教师学习以及教师职业观和职业道德等因素的基础之上。本文探讨构成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各因素及其在社会文化框架下的内在联系,以期从中得到启示,进一步深化外语教学改革,使外语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社会。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3,(A3):84-85
文化移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文化移情能力培养的好坏直接关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低,文化移情能力可使外语习得者在不同的文化情景中自由交流、冲破文化差异的种种障碍。为了探寻在跨文化交际中提高外语专业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有效策略,本文以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为切入点,凸显文化移情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地位,并就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策略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为提高外语专业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高职院校"民考民"学生的感知学习风格进行调查,旨在分析这一特殊群体外语学习风格的总体倾向、不同性别少数民族学生外语学习风格的差异、不同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外语学习风格的差异等。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外语学习风格呈现多元化、男女生同质等特征,英语教育专业与应用俄语专业学生的学习风格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外语专业学生面对“多元文化交融”的学习环境,表现出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善于表达、行为多样、个性鲜明、注重自我价值等思想和行为特点。因此,外语专业学生特别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和国际视野教育,在教育路径上应坚持课内课外并举,教育管理并重,重点一般兼顾。  相似文献   

19.
外语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性大学外语教育由基础外语教学、专业外语教学、非外语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以及相应的语言应用氛围等部分构成。综合性大学担负着高级创新研究人才的培养任务,理应将外语教育置于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语言的功能不仅体现在人的思维和社会的交际等方面,在学校教育中,语言有着知识传递和思想交流功能,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对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熏陶作用,对学生的思维模式产生直接影响。外语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和相应的语言活动及交际环境,有利于学生的研究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学校在外语教育规划中应注意语言教育功能的体现,注意语言教育的多层面和语言的多元化等的相互结合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下,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表明了我国正在快速融入国际的舞台。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生肩负着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大使命。随着多元文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样多变的思想意识的大量涌入,当前外语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加强和提升外语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究当前外语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为何以及如何去提升新时代下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